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政治思维能力的问题情境创设

  • 投稿石二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219次
  • 评分4
  • 56
  • 0

孔令昕

摘 要:“为思维而教”近来受到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关注。高中思想政治课理应探索多种路径在引领学生思维成长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以往教学中在问题情境设置中存在的低效甚至无效现象,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探讨了如何设置有效问题情境以促进学生思维成长的方略,即:指向目标,科学设境;关注学生,引趣设境;基于探究,灵活设境;立足发展,引领设境;多元评价,互动设境。

关键词:问题情境 思维 政治教学

作者简介:孔令昕,女,浙江省桐乡市第一中学,中学高级教师。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很多教师认识到大量创设问题情境的必要性。然而在高中政治课堂中,仍然存在偏离目标、远离学生、侧重预设、设问不当等问题。针对以上创设问题情境时存在的低效或无效的现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提出以下策略,望与同行共勉。

一、指向目标,科学设境

任何情境的设置都应该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始终围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选择材料,精心设疑。选取丰富、恰当的课堂教学素材是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基础。①因此,是否能够针对教学目标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问题情境设置有效与否的关键。有些教师对教材挖掘得不够深,教学目标就不明确,创设情境就会脱离实际。

例如,有位教师在“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课中,多媒体播放电影《共和国外交风云》中周恩来为新中国外交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画面后,设置问题:“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周总理超凡的人格魅力与哪些因素分不开?”学生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在学生作答完毕前始终未作任何点评。这一环节中,教师的引导方向上存在很大的问题,她虽用设问营造了“热闹”的教学氛围,但结果却忽视了教学最本质的东西——思维灵活性、深刻性等思维品质的培养,对教学重点即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内容和实践定位不准,挖掘不够。

笔者认为,如果教师能在展示我国外交成果的相关视频、图片之后,引导学生列举近年我国对外关系的重大成果,并随机以学生发言中提到中美或中日关系大事件为背景(应对金融危机、环境保护、东海油气田开发等),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如何体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问题情境的设置紧扣教学目标,才能使课堂活而不乱,形散而神不散。

二、关注学生,引趣设境

有效的问题情境一定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为此,教师要创设一个有效的问题情境,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经验、水平及能力的差异性,并选择各种有效信息,将教材抽象的内容还原以生动具体的生活情境,缩小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引导每个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并引起思考的兴趣,激起思维的变化。

例如,笔者在执教“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这节课时,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全国道德模范——洪战辉的事迹材料为背景,设计了两个问题:

问题一:生活中,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如果洪战辉是我们班的一员,你愿意与他交往吗?(设计意图:拉近学生与情境中人物的距离,使之有亲切感。)

问题二:他身上有哪些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设计意图:问题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课堂讨论发言过程中有一位学生提到:“媒体报道大学生救起街边被撞倒的老人后反遭老人诬陷,由‘救人者’变成‘肇事者’,对这种现象我们应该怎样看?”学生的这个问题既是课堂中生成的问题,也是学生求异思维的一种表现,这是培养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思辨性的良机,笔者马上提出了第三个问题:

如果生活中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可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时的正确的价值引导,而且凸显了思想政治学科应有的思辨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在问题情境的层层引导下,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和回答,再由师生共同提炼归纳,更好地体现知识能力的生成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引起学生持续关注的热情,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三、基于探究,灵活设境

新课程提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目的就是为了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境才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专注于特定的情境,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中去。①如此循环,学生的创新思维就能得到异常迅速地发展。②为此,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一定要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问题意识和多向合作的广阔空间。此外,还要考虑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让师生相互启发、诱导,达到融为一体、和谐共振的境界。

在笔者讲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课前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问题一:贷款消费与适度消费矛盾吗?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二:我们提倡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为什么还要鼓励贷款消费?

问题三:你们的家长是如何安排家庭消费的?

要求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开展合作探究,通过查阅资料、上网搜索、实地采访、观察研究等方式收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探究和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得出最终的结论。在“主题”和“情景”的刺激下,各合作小组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一种或几种比较可能的假设,然后根据假设制定探究方案。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的进展情况,对学生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在研究方法、研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予以帮助与指导。

在探究过程中有学生提出“金融危机之后,政府鼓励老百姓花钱以刺激经济发展,那么,现在已经有通货膨胀的趋势了,是不是就不要买房买车花钱消费了?”这是笔者在备课时没有估计到的,当时就借机引导学生们对此问题展开讨论,借助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使学生加深了“消费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理解,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活跃了学生思维,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四、立足发展,引领设境

创设问题情境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依据学生已学过的材料,并且要求学生应用这些知识和经验去尝试解决新问题。①创设问题的深度要符合“最近发展区”并要稍高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水平,具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思维强度,需要学生经过努力思考,“同化”和“顺应”才能解决问题。此外,要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设计的教学情境要有一定梯度,有连续性。

例如,笔者在执教“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以“桐乡旅游业发展”为主线,设计如下几个环节:

(1)情境感悟:请你针对来桐乡旅游的不同游客设计1分钟精彩恰当的推荐词,并说明理由。(设计意图:利用已有知识经验“矛盾的特殊性”、“认识的多样性”尝试解决新问题。)

(2)理论探索:同样是推荐桐乡,为什么用了不同的推荐词?这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工作方法?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设计意图:在原有经验基础上获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新概念,养成独创性的思维品质。)

(3)思维提升:桐乡旅游业的发展得益于哪些因素?学生总结归纳出:资金支持;优秀人才;交通便利;宾馆等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宣传力度大,知名度高等。

由此继续探讨:①上述五个因素中,你认为哪个是关键,为什么?②其他问题是否可以忽视?请举例说明。③如果“问题1”中的问题解决了,你认为哪一项又会成为影响桐乡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设计意图:用三个连续性、有梯度的问题承前启后,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激活思维的创新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4)实例分析:你最近过得怎样?(学习上、生活上、身体上、心情上、交流上……)

学生从“进步退步”、“优点一不足”、“健康一疾病”、“快乐一郁闷”、“畅顺一困难”等方面畅所欲言。(设计意图:以学生个人的生活经验引起兴趣,提升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敏捷性。)

这样,教师通过有效的问题设计,引领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与思考,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品质也得以提升。

五、多元评价,互动设境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要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别林斯基说:“思想消融在情感里,而情感也消融在思想里。”高中思想政治课不仅要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解决“信”与“不信”的问题。这就要求政治教师更应在教学中注入情感,采用多种评价手段,改变学生的情感、情绪的活动性质,让学生的学习情感经历关注——激起——移情——加深——弥散等环节,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果,将正确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内心世界的各个方面,内化到学生的人格之中,引领学生精神世界的成长。

例如,“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这一框题,课本是用某地政府两组贪污腐败的例子引出依法行政,日.缺少真名实姓所以缺乏真实性和时效性。笔者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的许可设计如下:

笔者先展示了相关视频和文字材料,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另外的学生交流探讨:

①你周边有过这样的事情吗?你觉得“钓鱼执法”不对的地方在哪里?(激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

②如果你是交通行政执法的负责人,你觉得应该如何查处非法营运的行为?(移情: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③你觉得类似的行为可能还有哪些?如何才能防止这种类似行为发生呢?(加深: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

④从以上事例中你觉得政府行政行为能否跳出法律的束缚,出现“破格”行为?(弥散: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本课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笔者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交由大家讨论,使有关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在一个个问题情境设置中,教师不是简单地对学生的回答作一个“对”或“错”的评价,而多方面、多形式、多尺度地对学生的参与表现、提问质量、思维能力等作出鼓励性的多元评价,也诚恳地提出纠正理解中的偏差,从而使学生感到教师能够倾听自己的见解,尊重自己的观点,才会从心底接受教师的观点,达到认知的一致。

总之,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旨在追求知识与能力、思维与情感结合的美妙境界。我们广大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打破传统,通过不同的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讨论和探究中理解和掌握书本的理论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引领学生思维成长。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