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经济生活》中的辩证法

  • 投稿张永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410次
  • 评分4
  • 11
  • 0

——以“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为例

李 岚

摘 要:在思想政治教学设计中,运用辩证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教师解决对教学内容理解不透彻、把握不系统等问题,进而帮助教师在分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完善思维方法。本文以《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一框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为例,从运用联系的观点,把握知识意义,建构知识体系;运用发展的观点,探寻来龙去脉,明确发展进程;运用矛盾的观点,彰显理论活力,感悟知识价值三个方面,对如何运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分析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关键词:辩证法《经济生活》教学内容

作者简介:李岚,女,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基础教育研修中心,中学高级教师。

思想政治属于人文与社会领域的科学,其本质是价值观的教学,重在培养学习者的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政治教师树立了“学生主体”、“生活教育”等科学理念,关注生活、贴近实际、互动分享、探究发现等逐渐成为政治课堂教学的常态元素。但是笔者在听课调研中发现,部分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教学内容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教材的文本解读层面;二是只注重拆分讲解知识点却忽略了对知识体系的建构;三是将鲜活的事实范例简单机械地贴上理论标签,等等。这些问题都表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不深刻,把握不系统,导致课堂教学不能彰显思想政治学科的理性美,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活力及魅力,更不能通过教学真正培养学生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弱化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育功能和价值。

产生上述问题可能有教师的专业水平、人文素养、教学态度等方面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教师缺乏分析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笔者认为,辩证的思想方法正是帮助我们透彻分析教学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万事万物普遍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同时,辩证法又是我们认识、处理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思想方法。自觉运用辩证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我们透彻分析和科学把握教学内容,进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完善思维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下面,笔者以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课第一框题“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为例,阐述如何运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透彻分析。

一、运用联系的观点:把握知识意义,建构知识体系

“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联系的观点是辩证方法的总观点之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每个事物都和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思想政治学科以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学科中每个知识都是客观事物的属性与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不是零散的、孤立的,知识间的联系是系统的、丰富的,知识的意义就是通过各种联系表现出来的。

1.由此及彼——在关联中理解知识的意义。按照知识分类理论,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基本上属于陈述性知识,即对事实、定义、原理等的描述,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信息加工理论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基本单元是组块,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知识间可以通过联结和组织形成更大的知识整合体。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教学内容,首先应弄清特定知识分别包含着哪些概念、原理、事实范例等;其次要分析主要概念的定义、特征、上下位和同位概念、例子等,在定义和例子、新概念和已知概念的相互联系中理解概念及其现实意义;再次要剖析原理中包含着哪些概念,揭示了概念间怎样的联系,事实范例是怎样体现并证明原理的。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框主要包含着生产、消费、生产力等概念,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关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等原理。生产与消费都是社会再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其中,生产是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将人的劳动作用于劳动对象,获得人们所需要的各种物品或服务的过程。它在社会再生产中起决定作用,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消费则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本框题侧重研究的是生活消费,即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它是恢复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三个基本要素。生产力的提高一方面关乎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又依赖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的关系,分别阐释了生产与消费以及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这四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则从构成生产力的要素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角度,阐明了如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2.由表人里——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和规律。在辩证法中,现象和本质是一种重要的联系。现象是客观事物的外部存在和表面联系,能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则是事物的内部存在、实质和规律,必须通过思维才能把握。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存在于现象之中。人们必须从接触现象入手,对大量的个别事物和现象进行归类,才能抽象出其本质和规律,形成概念、原理等理性思维知识。

在思想政治学科中,事实范例属于现象类知识,概念和原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抽象与概括。在分析教学内容时,我们不仅要认真研究教材中提供的事实范例,还要从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中积极寻找、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思维“原料”。“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框设计了“列举所知道的新产品,畅谈高科技产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不同时期人们对特定商品的需求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谈谈近些年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等几个探究活动,其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认识生活现象人手,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深层共性原因,进而抽象出“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意义”等原理。

3.由分到总——将知识加以系统化和结构化。辩证法认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一切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作为系统而存在,通过系统而运动。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要求我们学会综合的思维方法,既要在系统联系中分析要素,又要将要素整合为系统整体。

作为一门学科,思想政治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每个框题中的知识既是模块知识体系中的组成要素,同时也有自己内在的逻辑关系和微观结构。在分析教学内容时,我们一方面要在系统中提炼和分析相关概念、原理等知识点,另一方面必须理清知识点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建构整合出科学的知识结构和体系。“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框中,“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正是我国现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理论依据,本框的知识体系如下图所示:

二、运用发展的观点:探寻来龙去脉,明确发展进程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发展之中,发展的观点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人类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社会生活作为研究对象的思想政治学科,必然蕴含着深刻的发展思想,体现着与时俱进的品质。

1.溯流追源——寻究知识的来龙去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人类社会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坚持发展的观点,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准确把握事物的“来龙去脉”。

思想政治学科的知识来自于社会生活,每个知识也都有自己的来龙去脉。经济生活之所以要研究“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因为生产与消费活动贯穿于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始终,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通过生产劳动解决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问题;消费需求是无限的,而一定时期的生产能力是有限的,只有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出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由于生产力包括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三个要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就必须要制定并长期坚持“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等战略。这样,不仅使学生深入理解了基础知识,还增强了其对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及相关政策的认同感,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发展意识、创新意识、改革意识等积极的情感观念和价值取向。

2.审时度势——明确发展的阶段和过程。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及其具体形态都必然要经历一个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过程包含着若干本质上相互区别的阶段,所有阶段的推移和总和构成了过程。人类社会也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也是由不同发展阶段构成的,扎实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才能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从社会总体发展进程上看,我国当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思想政治学科研究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一切现象和问题都与这个阶段直接相关。除此之外,各种具体社会现象也都有其特定的发展过程和具体的发展阶段。如经济生活中的企业经营、城镇化建设、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等,只有弄清事物所处的发展阶段,才能对事物的性质作出正确判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事物的发展。“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研究的生产和消费,对于人类社会而言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还比较落后,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这一矛盾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只有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让广大人民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才能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三、运用矛盾的观点:彰显理论活力,感悟知识价值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客观的,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认识和揭露矛盾、分析和解决矛盾的过程。思想政治学科研究的无外乎是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只有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教学内容,才能彰显知识的生命活力,帮助学生感悟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1.既知其一又知其二——全面认识知识反映的矛盾。辩证法认为,矛盾就是事物内部对立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性与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基本属性,同一性与斗争性紧密结合,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分析教学内容时,我们首先要弄清特定知识主要研究的是什么矛盾,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分别是什么,二者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它们怎样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发展生产满足消费”重点研究的是社会再生产中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两个环节,二者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活动,相互区别、相互对立;同时,二者又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人类社会就是在生产与消费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实质上就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措施是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了解共性把握个性——准确定位知识的根本属性。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不同事物的矛盾、同一事物中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矛盾的各方面等都各有其特点。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教学内容,还应了解矛盾的共性与个性,把对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有机结合起来,准确科学地理解知识的根本属性。

“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中,生产与生产力、消费与浪费等知识具有相近性,比较容易混淆,必须深入分析每个概念的特殊本质。生产是动词,是人们运用劳动工具改造劳动对象,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的活动;而生产力是名词,是人类改造物质世界、生产物质产品的能力,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的提高是发展生产的必要条件。正因为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勤俭之风深人人心。但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反对浪费会遏制消费,影响经济发展”。这种观点从根本上讲,就是混淆了浪费与消费。“浪费”是指对人力、财物等资源使用不当或没有节制,“消费”则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发展必须消耗产品和服务的行为,二者性质截然不同。当然,消费与浪费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消费过于浮夸和铺张,便会成为浪费,危害经济社会发展。事实上,2007年始于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就是因为过度非理性消费而导致的。

综上所述,运用辩证的思想方法可以使我们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更加全面、更加透彻,进而指导学生真正将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统一起来,对学科知识及其反映的社会生活形成深刻的科学认识,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让理性思维的花朵在思想政治课堂中绽放得更加美丽。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