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学习金字塔”与高三政治教学

  • 投稿吊炸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564次
  • 评分4
  • 35
  • 0

田 君

摘 要:在现代学习方式“学习金字塔”理论指导下,教师可以尝试课上课下的“实际演练”的方式,让知识由教师“讲”出来过渡到学生“说”出来,淡化观念,通过分层教学、“马上应用”的环节,力求学生突破重难点,同时,还可以创设机会,让学生“教别人”,从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高三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学生主体 学习金字塔 主动学习

作者简介:田君,女,北京育才学校,中学二级教师。

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北京市政治学科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备考复习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成绩,关键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这是高三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能力重在养成,而非灌输。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方法,养成能力。那么,教师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向是什么呢?“学习金字塔”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值得我们借鉴。

一、“学习金字塔”理论

现代学习方式“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最早在1946年由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该理论用数字的形式形象地显示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如下图:

可以看出,处于塔尖的第一种学习方式,就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听讲”,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式的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感到困惑:明明我都已经讲了好几遍,为什么学生还没掌握。“学习金字塔”理论为我们揭示了原因:这是最被动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参与度是最低的。在高三的课堂中,大量的复习内容需要学生掌握,很容易会出现一种课堂形式,即教师分考点分专题大量地灌输给学生,但最后学生记不住多少,也谈不上运用,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而在“实际演练”或“做中学”方式中,学习保持率可以达到75%。最后一层在金字塔底座位置的学习方式“马上应用”或“教别人”,学习保持率可以达到90%。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实际演练”,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当“老师”,针对目前大家存在的问题,对其他人进行教学,不仅需要学生对知识相当熟悉,同时在“教”的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思路,并且需要转化成让其他人能懂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不仅需要学生有扎实的知识,更需要有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解题的能力。可以看出,这两种有效方式恰恰与新课程的思想——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不难看出,“学习金字塔”理论能够为我们在高三教学中如何坚持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实效性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二、教学实践

课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主阵地,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指导,提高教学实效性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发挥引导和点拨的作用。在近几年高三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和对其他学校教师的学习,笔者探索出以下几种有助于提高复习实效性的思路和方法:

1.课上课下“实际演练”,让知识由教师“讲”出来过渡到学生“说”出来。在高中的学习中,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提升学生的能力不能离开知识这个基础,没有知识储备何谈提升能力。但知识掌握若只停留在机械记忆的层面,缺失调动和应用的能力,即使掌握全部知识也无助于解题。知识掌握与能力训练是每个学生需要突破的关口,也是每个高三政治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核心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记忆的过程中运用。

在复习的过程中,随着复习节奏的推进,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从点到面到结构的顺序“复述”知识,这需要课上和课下双管齐下,将学校分配的答疑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鼓励学生“复述”知识,分段设置“复述”任务。此外,任务驱动也从内容覆盖到时间控制有所变化,从课下的个别复述到课上的集体复述,层层推进。高中的学生易受同伴的影响,当学生都开始参与到“复述”知识的过程中时,团队激励的作用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个学生,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中学生将知识“说”出来的效果,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行为也从被动化为主动。

2.分层教学,“马上应用”,教师淡化任务观念,力求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容易受到完成教学任务这一思想的影响,出现“满堂灌”考点的课堂教学,忽略了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程度。在“学习金字塔”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增加“马上应用”环节,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突破这些重难点知识。结合分层教学进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有区别地设计和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优化的发展。

在复习过程中,结合重要考点,除了学生“复述”知识之外,可以增加“马上应用”环节,即真题演练。如何结合分层教学,把这一环节的作用发挥好呢?教师要发挥引导的作用,不搞题海战术,给学生真正呈现出“真题”,让这些题目得到充分的使用。首先,教师要精心研究近几年北京市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后面附的典型试题,找共性,找规律。然后,教师可根据复习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数量的题目给学生。例如,在复习的第一阶段,重难点知识后可附一道题及时演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点“马上应用”,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当进行到一模前的复习时,教师可在某些重难点知识上,呈现出一组(2到4道)有共性但又有变式的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这些题目的不同分析角度,从而提升学生对这些重难点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当然,要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上做到分层,“马上应用”环节应该注意题目难易程度的排序和答案语句的排列上,对于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学生,在题目所考查的基础知识点上和材料特别明确的信息上要进行反复训练,帮助他们得到基础分,并在作业分层上设置一道相关试题强化训练。对于程度中上的学生,在后期的复习过程中,不仅要对成组出现的题目找共性找个性,同时还可以由学生对题目的材料或者设问的类型、知识范围、主体等进行变式并附答案。这样,他们的能力会有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会更突出。

3.创设机会“教别人”,教师发挥组织作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作为“教师”的角色出现,“别人”既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其他学生。“教别人”的能力同样需要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会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同时会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高三的课堂,特别是后期,很多课会有试卷讲评。这样的课最容易创设机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学生首先毕竟是学生,如果盲目地上来就让学生“教”,很可能打乱课堂,不论是作为“教师”的那个学生,还是其他学生都将一无所获。所以,培养学生“教”的能力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笔者在实践中,从时间上按照由课下到课上,由某个点到整道题,由客观题到主观题的顺序对学生进行“教”的训练。首先,在高三第一学期,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每组的成员都是由成绩优中弱的学生构成,这样便于分层指导和团队激励。由学生在答疑时间将他们错误比较多的客观题经过改正和思考后讲给教师,“教”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说出解题的思路、方法、步骤,出错的原因和防止出错的办法,教师及时点拨。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能力比较强、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逐渐脱颖而出,可以由客观题的“教”增加到主观题的“教”。其次,在课堂上,针对平时的作业习题,教师要精心挑选,统计错误率和共性问题,上课时一部分错题完全可以由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自主弄懂,教师及时指导。针对月考或大考中的题目,教师可以通过将典型的学生答案以“拍照”的形式原版地呈现在幻灯片上,让学生在看了同学的“作品”后,分析优点和不足,讲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在第二学期一模之前,学生已经基本上可讲整道试题的解题思路和答案,针对同学的原版答案分析不足和可取之处。其他学生可以补充、质疑。因为这些问题都来自于学生自己,他们解决起来更主动,所学的知识和分析能力都要比以往掌握得更牢固。教师的作用就是点拨提升,当有疑惑、争论和不当之处,教师及时引导,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拓展和提升,深化学生对知识和解题方法的认识水平。学生的“教学”能力尽管不像笔者想象的那样准确,但很多学生讲得确实出乎意料的精彩。学生的兴趣极高,一节课充实紧张,收获颇丰。

三、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高三的教学要想取得效果,提升学生能力,关键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行动”起来,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发挥“主导”的作用,引领着学生不断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任务设置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设置适合学生通过一定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密切关注学情,合理安排复习的节奏和进度,迅速发现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点拨和解惑;任务达成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反思,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必要的调整,以便下一环节的顺利进行。

2.不论是说知识,分层教学还是“教”别人,都不是单独进行,更不是一步到位的,都需要教师在高三教学甚至是高中教学过程循序渐进地培养和引导学生,都需要教师对学生密切关注和指引,都需要教师的任务驱动和情感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自主学习,自主掌握,从而真正实现高三教学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