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在多媒体教学中保持传统要素

  • 投稿赵乾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149次
  • 评分4
  • 59
  • 0

岳春宇 谢有光

摘 要:多媒体教学正得到越来越多教师与学校的推崇与运用,但在积极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也难免会走入一些误区。在创新多媒体教学中,应该继续坚持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板书的辅助,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形式与内容结合,保证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从而保持多媒体教学持久的生命力。

关键词:主导地位 主体意识 辅助地位 多媒体教学

作者简介:岳春宇,女,河北中共张家口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副教授;谢有光,男,河北张家口市职业技术学院,教授。

近些年来,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被广泛运用。诚然,与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具有直观、动态、交互、针对与易扩充等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将教师的精讲与现代媒体的适时参与合二为一,丰富了教学内容,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率。但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些地区与教师出现了使用的误区:过度推崇多媒体教学,省略传统板书,淡化甚至是忽视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极大丧失,这需要进行反思。不论教学手段如何创新,有一些原则是我们使用任何高科技手段都必须坚持而不能动摇的。

一、多媒体教学要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的日益兴起,对传统的教师角色与地位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确立新的教师观,已经成为目前多媒体教学创新的应然与必然。在多媒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不应是退化,而是应该转化,即由传统的“教”变为“导”。

教师依然是教学程序的开发者和设计者。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在新的教学环境下,这些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与变化,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教学范例,对课程进行设计与开发,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对课程进行重新设计与构思,对知识进行重新的认识与整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定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接受的知识与内容。当然,结合多媒体教学,这些改变就要在课件中有所体现,通过对课件的制作,展示教师的整体思路,渗透教师的教学理念,而不应该让课件成为课堂的主导。一节课下来学生始终围绕着课件进行思维活动,教师围绕着课件展开教学活动,这无疑是喧宾夺主的误区。教师依然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根据不同学情灵活变更与调整课件的内容与结构,这不仅有利于教师有效发挥自身能力,而且也是决定教学效果的核心所在。

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合作者。教师的这一角色不仅体现在教师与教师之间,而且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化主导的时代把各个学科之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出现了以交互性和智能化为特征的跨学科领域,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新时代的教师要适应教学模式的变化,必须倡导一种全新的合作关系,与其他教师合作,一起设计课程方案,一起谋划课件的布局,一起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甚至可以合作开发新软件,针对本学区的学情有的放矢,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多媒体素养的提升,而且会极大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还应与学生合作,突破传统的“教者”与“学者”的刻板角色定位,通过多媒体的交互作用,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创设学习氛围,共同冲击教学难点,强化学习重点,这也成为未来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点。

教师依然是教学模式的研究者和探讨者。多媒体教学对传统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地位形成了极大的冲击,但它绝不能代替教师的大脑去研究,去思考,去探讨。“不要把学校看做是一个教学工厂,因此,机器也不能代替教师。在有理由用机器代替教师的少数情况下,也必须把这种教学看做是反常的。”①

多媒体教学对传统的教师角色与教师地位形成了极大的挑战,它要求新时代的教师不仅要去把握多媒体教学的规律,还要提升多媒体制作与研究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的学习与提高,真正成为教学上的研究者与探讨者。谁都不能否认,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使者,在教学中依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为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不仅有教师的知识储备,讲课水平,还有教师自身的品质、内涵、人格魅力,这些内涵是任何机器所不能具备和取代的。所以说,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论其如何发展,都不能取代教师而成为教学的主导。

二、多媒体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主体性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与社会的发展规律,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启发、引导、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主动学习,能动认识社会的实践主体。这就要求学生不能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互动者,这才能符合主体性教育的核心内容,即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的内涵与要求。

主体意识。主体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是实践主体对于自身的主体能力、主体地位以及主体价值的一种自我认识。当它与客观规律一致的时候,这一意识就会对人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意识表现得尤为明显与重要。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参与课堂教学与思考的积极性就高,发挥自身能力的空间就大,而多媒体的运用,恰恰唤醒了学生这一意识。多媒体通过多样化的手段将原本枯燥的知识呈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激发了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接收器”与“储存器”。但我们同时必须注意到的一个事实是,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并不能完全取代学生的思考与意识,大量地使用多媒体在造成学生视觉疲劳的同时也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画面的频繁变化与艳丽的色彩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却分散并减弱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与动力。而教学的成功之处要在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意识与能力的提升。

主体能力。主体能力是指主体能动地驾驭外部世界对其才能实际发展的推动作用的能力。②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主体能力的优势在于:提升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使学生能够从旧有的知识出发,结合教师的讲解、引导与点拨独立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这是主体能力培养的最高层面,具有极大的扩展空间。多媒体为满足这一需求提供了多种类的平台,通过模拟教学、情景教学、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创新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学生真正能力的培养还是要依靠扎扎实实的教学讲解与学生的思考、练习过程,这不仅有赖于既有的文化积累与积淀,而且有赖于后天的学习活动与思考过程。所以,多媒体提供的只是能力培养的一个平台,正确的使用应该是借助这一平台为学生搭建能力培养的更为广阔的舞台,促进学生更高水平的进步。

主体品格。按照心理学的理论,品格可以分为智力品格与非智力品格。如果说在传统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智力品格的话,那么在多媒体教学之下,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品格的培养与塑造。非智力品格不仅包括学生的情感、意志,还包括学生的灵感与直觉,多媒体教学在这些非智力品格的培养方面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多媒体自身的缺憾,在学生情感方面还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因为在目前,多媒体教学中更多注重的是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不是人与人的互动,学生长时间将精力集中在屏幕上,缺少了与教师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出现仅仅是使用多媒体的形式而丢掉了教师的精彩讲授与学生情感的交流与共鸣,而这种情感的共鸣与交流是培养学生主体品格的重要渠道与方式。许多有助于形成学生非智力品格的细节,看似无关紧要,实际上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如在讲到《政治生活》中民族问题时,恰逢昆明3.01恐怖案件发生之时,在为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大量现场图片以及血腥暴力情景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提问、引导、启发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唤起他们对分裂分子的仇恨与对祖国和平统一的祈盼之情,树立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未来的使命担当,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升华爱国情感,从消极、被动的接受者转化成为积极主动的互动者,这样既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作用,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应充分肯定板书的辅助地位

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个误区就是多媒体教学形式与传统教学的脱节,一些教师完全采用无板书的多媒体教学,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对课件的制作与编排上,而不是对教法与教学内容的钻研与探讨上。我们承认,多媒体教学的课件具有传统板书所不具有的优势:高效地展示大量的课堂知识,大大节约了传统板书的书写时间。但这却导致了另一个极端:简化掉了学生的思考空间与过程。因为在板书书写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一些公式的推导与证明,结论的演绎与推理,看似无用的板书书写却是学生的思考、参与、设疑、解疑的重要过程,这一过程不但不应该被忽视而且应该被强化,这正是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的重要环节。不论教学手段如何创新,教学的这一中心环节都不应该被丢掉,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坚持的原则是“媒体为主,板书为辅”,也就是说,在多媒体教学中,依然要肯定板书的辅助作用。

从记忆角度看,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人的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类型,③而多媒体教学恰恰满足的是学生的瞬间记忆与短时记忆的需求,精彩的课件内容吸引了学生的短时间兴趣,而对于那些公式、概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却是需要学生的长时间记忆才可以完成的。在教学中,长时间记忆更为重要,而传统板书的过程停留的时间比多媒体要长,这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归纳总结,而且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思考推理,从而形成长时间记忆来巩固所学知识。

从启发思维的角度看,多媒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直观、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但是他却省略掉了思考的过程,而思考、探寻知识的内在结构还是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这一过程中,板书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板书是师生共同思考的一个过程,甚至板书中的一个箭头、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的使用都可以传递教师的想法与教学内容的重要与否。而且在教学中,随着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教师很可能会产生一些灵感,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精华之处,也是课堂教学的动人所在。随着思想的变化,教师可以随时改动板书,删减板书,调整板书,而多媒体一旦完成就很难中间进行相应的变动,从这个意义上讲,板书具有着多媒体都不能替代的传统优势与长处。

从教学效果的角度看,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双向交流过程,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领悟,学生的疑问与教师的解惑,师生的互动与教师的灵感等等都是教学效果的必要保证,这些内容在教师书写板书的过程与推导过程中可以得到极大的升华。但是多媒体教学要求学生长时间把注意力集中在课件上,而且长时间的光线暗淡的环境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视觉疲劳的最终结果是心理疲劳、思维疲劳,这样并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一定要将多媒体的使用与传统的板书结合在一起,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能力,形成教学相长。所以,在使用多媒体的教学中,板书虽是配角角色,但却依然是不可缺少。如在讲到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章节时,最好要让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板书与讲解一点点展开,教师的书写、讲解与学生的思考互相配合,逐步渗透,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板书不仅可以延长学生的思考,加深记忆,而且可以放缓学生的接受过程,为后面教学内容的逐步展开奠定一个很好的基础。

由是观之,只有我们切实在教学中坚持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板书的辅助作用,我们才可以真正发挥好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形式与内容结合,保证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目标,保持多媒体教学持久的生命力。

(责任编辑:王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