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贴近生活破难点

  • 投稿变美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956次
  • 评分4
  • 58
  • 0

卓 蓉(云南省泸西一中)

《生活与哲学》第九课讲述了矛盾观点及方法论要求。矛盾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观点之一;其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笔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加以讲解,教学效果很好。

一、教学案例

在讲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时,针对高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兴趣,我是这样进行教学的:物理学中讲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把这一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来,我们会发现,跟这一观点类似的现象有很多。学生迫不及待地说出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学生的兴趣点高度一致)。既然同学们这么感兴趣,我们今天就来分析生活中这种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1.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为什么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2.根据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含义的知识,分析这一原因说明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存在什么样的联系?3.人与人的交往,有没有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时候?如果有,它们是对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联系的否定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小组甲)男性和女性之间存在很多生理和心理上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使得双方相互吸引,而同性之间这种差异很小,所以同性之间相斥的可能性大于相吸的可能性。因而人与人的交往,通常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小组乙)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男性和女性相吸,首先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差别,这说明矛盾的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即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男性和女性在相互吸引和相互依存的过程中,也会对立,也存在着斗争,这说明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人类正是在男女双方相互对立和统一的关系中得到发展的,这说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小组丙)人与人的交往,也有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时候。生活中,朋友之间也会被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吸引(这些优点往往是自己没有的),对于异性,也会偶生厌烦。这并不是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联系的否定,反而是对这种关系的证明。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生活中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分析得很恰当,通过分析这一现象,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也理解得相当准确。通过分析,我们可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表述为: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思考感悟

课堂教学只有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理论联系实际,既能突破难点,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的服务者。

首先,教学案例生活化,调动学生积极性。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就需要政治教师善于从生活中寻找资源,为课堂教学服务。为突破本节课的难点问题,我运用高中生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早恋现象,通过层层递进的设问,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准确认识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更让学生明白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一观点,为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课堂教学民主化,实现师生良性互动。新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现象。须知,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服务者。本节课教学,教师只是引入了物理学中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这一知识,其他的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和完成,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课堂氛围浓厚,完全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互动,枯燥的知识在学生趣味的分析中一个个被突破,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获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可谓一箭多雕。

(责任编辑:罗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