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政治课学习的正迁移能力培养

  • 投稿孙慕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190次
  • 评分4
  • 87
  • 0

林兴歆

摘 要: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激增,迫切要求教育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运用多样化与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学习正迁移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学习正迁移能力 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林兴歆,男,广东省揭阳市蓝城区霖磐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何为学习迁移?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即是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形成的态度对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形成的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一理通,百理通”等,都是学习迁移的体现。根据迁移的性质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本文中所说的学习迁移指的是学习正迁移能力。学习正迁移能力是构建学习型社会、践行终身学习理念的必备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成为探索知识的主体,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指导学生预习。为了使学习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教师必须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预习课本内容或相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明确预习的方向和任务,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把预习中的困惑与收获带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探讨、分享。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困惑的解决过程中明白如何运用已有知识去解决问题,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明确目标任务,并将任务交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感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探究式教学任务多、工作量大,如果每个探究任务都由学生单独来完成,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善于分工与合作。对于比较复杂的探究任务,必须把总任务分为若干个小任务,并分配给各组员,由各组员完成后再进行合作分享。比如,探究“保护本地区的文化遗产”这一问题,学生必须从“有哪些文化遗产”、“为什么要保护”、“如何保护”等问题进行探究,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合作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这一探究任务。在这一过程中,由于进行分工合作,学生只完成某个小任务,但可以分享到整个探究过程的成果,在合作中也学习其他同学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这对学习迁移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帮助。

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反思——再学习”不断循环的过程.学习和反思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对学习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总结,并内化为自己的学习经验,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借鉴,避免再走弯路,有利于促进学习迁移。同时,通过反思,学生也可以了解学习任务中的难点,以便在学习难点上多下功夫,从而使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和反思。

合理布置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布置作业也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运用这一环节,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首先,布置的作业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代表性强的作业,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其次,我们布置的作业要符合最近发展区的原则。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难度适中、又有启发性的作业,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又能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积极思考的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迁移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我们布置的作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实事例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既能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一定的情境,增强学生的情境体验,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

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在轻松的环境下比较活跃,也容易产生灵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首先,我们设置的探究目标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从而增强学生的探究信心。其次,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应灵活使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要求,有选择性地利用教材。比如,对于比较容易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对于那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或学生自主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计恰当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建构知识,教学效果会更好。如果课堂时间安排合理,就不会显得太仓促,学生因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探究,将有利于促进学习迁移。再次,教师要平等对待学生。教师不能把自己看作是高高在上的知识权威,而应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助手与合作者,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指路引航。这样有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感情迁移到学习上来。最后,教师可多采用激励性语言,多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对学生的进步,教师应及时进行表扬与激励;对学生的失误,教师要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并加以引导,而不是马虎应付或批评指责。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在,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温故知新。温故知新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它在人的学习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可见,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原有的知识与技能是紧密联系的。在探究前如果学生能有针对性地对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则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记忆,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比如,在学习国家宏观调控之前,如果能复习一下市场调节的缺陷等相关内容,则有利于学生理解“有形手”与“无形手”之间的关系,对新的学习产生促进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理论联系实际,迁移教学的目的也要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方面,通过举例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积累运用知识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多举一些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了解知识的运用情境,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比如,就“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这一内容,如果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探究学习,学生会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这一知识,也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经济现象。

变式教学。所谓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对材料或设问进行重新组合,从而使材料体现的原理与原有的原理有明显不同的一种教学方法。政治课的变式教学,主要体现为对材料的一材多用,即通过变更材料或设问中的某个条件,使材料所体现的道理有明显的区别。比如,“请你就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政府提建议”和“请你就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企业提建议”这两个命题表面上相差不多,但所体现的内涵却是不一样的。如果学生没有仔细分析,就会张冠李戴,出现负迁移。教师通过变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变化中思考问题,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把握知识的本质特征,避免负迁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相类似知识的比较分析,使学生把握其本质特征,促进学习正迁移。

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是要引领学生去探索浩瀚的知识海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离不开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正确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有时比学到某些具体的知识更有意义。比如,很多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解读能力很差,不知该如何应对。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图表的特点,让他们发现图表信息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然后再引导他们从表头、表中和表注三个方面进行解读,理清头绪,使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以后碰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会把已掌握的方法和技能运用到新学习中去,实现学习迁移。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迁移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新课改一个重要的亮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信息技术能灵活地处理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其运用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情境,也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一些较抽象的概念、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促进学习迁移。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教学实效具有很大的意义。但现代信息技术也有它的弊端,如果使用不当,效果可能适得其反。比如,当我们呈现的速度太快时,学生可能没法做笔记,一节课表面很紧凑、很热闹,但结果是学生头脑空空,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能忽视传统的板书,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例如,对于《经济生活》中“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内容,我们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讲解,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和国家宏观调控这些比较抽象的内容通过直观的现代信息技术来呈现,帮助学生理解和识记;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行对比,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的理解。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

四、多样化与发展性的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具有导向、激励、调节和诊断等功能。恰当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我们必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对学生进行评价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评价方式多样化原则。评价学生的探究活动,我们不能仅仅依据学业成绩来评价一个学生,我们还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由于学生存在个别差异,学习表现也是千差万别的。“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人才”。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应综合多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次,要坚持激励性原则。我们进行教学评价,是为了帮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增强学习动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时,一定要尽量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以保护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最后,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决定了我们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主体性原则。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要以生为本,以学生的综合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依据,评价探究效果不是看我们教了多少,而是看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得到发展。同时,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调控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迁移能力对于一个人的终身学习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善于引导,为学生搭好脚手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在现实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学生的学习方法不正确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还存在某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改进、完善我们的教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王葎)

上一篇: 寓教于“难”
下一篇: 问题情境从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