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白话政治”谈教学语言的嬗变

  • 投稿蜡笔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832次
  • 评分4
  • 37
  • 0

摘 要:政治课理论性强,语言有其特殊性,但完全可以用学生听得懂、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学科特殊的蕴味与要求。中央领导集体的“白话政治”以及新课程理念启示我们,应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基础、思维基础变革课堂教学语言,实现高效的政治课堂。

关键词:白话政治 高中政治 教学语言

作者简介:谭学武,男,浙江省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中学一级教师。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这是总书记关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十二字白话要求。他用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俗易懂,寓意深刻,深入民心。这“十二字”虽然是总要求,但又很具体。“照镜子”就是要认真查找党员干部在作风不实、不正、不廉上的问题;“正衣冠”就是要努力解决党员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洗洗澡”就是要努力解决党员干部作风不正的问题;“治治病”就是要努力解决党员干部作风不廉的问题。讲能让人民听得懂的话,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鲜明的执政风格。由此,笔者联想到,这不是与新一轮课改“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不就是要把关注教师的讲向关注学生的听转变吗?不就是要改变课堂上教师总是按照自己的预设,而不依据学生的真实需要、知识结构和生活基础来讲吗?不就是要求教师讲课要使用学生喜欢听、听得懂的语言吗?

一、中央领导的“白话政治”引领高中政治教学语言

中央领导“白话政治”的场面还有很多,“白话政治”其核心就是讲能让人民听得懂的话,有效沟通,才能深受民众欢迎。一直以来,政治课堂中的教学语言普遍存在着搬教材官话、讲成人化语言、论专业化概念的重大缺陷。讲台上的教师“照本宣科,有口无心,怎么能出好课?不出好课又怎么能让学生认真上课?”华东理工大学教授任德呈对教师课堂说教材官话提出质问。政治教材中的知识大多数是一些原理、政策或制度,本身就比较抽象和难懂,如果教师只是把书上的话搬进课堂,然后机械地读一读、念一念,最后让学生记一记、背一背,表面上是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取了最多的知识,是一堂高效课,实质上学生对这些知识根本就没有理解和认可接纳。这种简单的死记硬背方式既不能让学生清晰地描绘出政治现象,又不能科学地指出现象背后的实质,更不能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上,用学生的知识分析,用学生的话解读,用学生的生活实例细化,如此这般,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自己懂和让别人懂完全是两回事。很多政治教师对教材知识懂了,但他站在成人的角度上,结合自己的社会阅历、知识基础、成人思维规律,用成人语言表达出来,学生自然听不懂。俗话说,实践出真知,高中生没有教师的“见多识广”,也没有教师的知识渊博,更没有教师“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思维,对于教师的成人语言,学生怎么可能理解和接受?也许教师自以为说得天花乱坠、惟妙惟肖,可在学生心中却是不知所云。这样的课堂缺少有效的师生对话,三维教学目标成为空中楼阁。

要解决上述教学弊端,就要按中央领导的“白话政治”那样去做,在新课改中,一定要加强教师的教学语言实践与研究,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把说教师的话换成说学生的话,让这些话成为不同学生想说的话、常说的话和能懂的话。教师把专业的概念和知识形象化,把深奥的政治原理、制度和理论浅显化,做到有声有色,顺口悦耳,使学生如临其境,如嗅其味,如触其境,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学目标。

二、高中政治课堂“白话政治”教学语言的价值考量

中央领导通过“白话政治”解决了党的领导干部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问题,有了良好的沟通,其政策与主张才容易在广大群众中产生共鸣,可以说,党在群众教育路线中通过“白话”语言的运用,才有效地使双方有了共同的语言基础,进而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终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拥护,工作中得到的支持自然就多,效果也就更好。在政治课堂中,有人说,不应改变政治学科语言的“专业本色’’,那么,“白话政治”教学语言的应用,是否有违政治学科的“本色”?其实,语言只是人类沟通交流的符号,不是越生涩越抽象越好,明确对象,立足基础,遵循规律,改变形式,讲述对象听得懂的话,传递对方喜欢听的语言,赢取对象语言形式上的认同,即为最有效的沟通,也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很多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单纯地运用政治专业术语或学术语言来解释政治理论,用词过雅、组织过严、概念过多,只抽象不具体,学生就出现越来越糊涂或一知半解的局面,其根本原因在于目中无人。正如中央领导的“白话政治”一样,如果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少讲专业术语,把教材中的专业术语变成“白话”,让学生听起来就像老师与他们拉家常、讲故事一样,既自由民主,言简意赅,又生动形象有趣,最终化为自我认知,这实质上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也是我们教学的灵魂之所在。做到目中有人,课堂才会形神兼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其实,无论是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还是政治新课程标准,二者都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与经验,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与发展。在政治教学课堂中运用“白话”语言不仅是受中央“白话政治”的启发,更重要的是它顺应了政治生活化的教学要求与教学规律,凸显了以生为本位的最高价值标准。

三、高中政治课堂“白话政治”教学语言的嬗变策略

以“讲能让人民听得懂的话”这个“白话政治”的核心理念为指导,借鉴“白话政治”中“与媒体、群众和青年学生不同对象说最合适的话”的策略和方式,在政治课堂中,教师应该多说“学生话”。笔者在政治课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探索,下面以高一《经济生活》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例展开论述。

1.立足学生认知,承认学生差异,筛选教材疑难知识点。在课前,政治教师要结合自己对高中生平时的思考、观察和调研,从学生的知识储备出发,参考《经济生活一教师教学用书》,依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导意见》,找出教材这一框内容中学生可能看不懂、说不明的疑难知识点。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梳理疑难知识点如下:基本特征、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两极分化、共同富裕、宏观调控、经济手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也是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经济立法、经济司法、行政手段。一一列举出这些学生难懂的词句后,就要有针对性地去分析研究,思考如何把这些词语转化成学生常用的词语,这样就能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轻松快乐地听懂、理解和掌握。如此,教师的教学负担得以减轻,教学效果倍增。

2.立足学生实践,关注学生生活,用通俗生活知识解说疑难知识点。在实际的政治教学中,我们要多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生活体验和生活感受,并与政治知识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共鸣,并由这种知识认同感引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当教材疑难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体验有机统一后,学生从中习得知识,做到知情合一。本课中,笔者用学生的生活知识对教材疑难知识点进行解读。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可以这样描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所有市场经济类型中的“与众不同”,如同生活中,一听其声,一见其影,便知其人;非常相像的双胞胎,也会因为生活习惯和气质不同而能加以区别;哪怕其中一个如何乔装打扮,其亲人和朋友都能识别出来。这种深刻的感知就是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其实就是特征中的特征。“基本标志”,是表明事物基本特征的记号。大家都非常熟悉姚明,其只所以被称为“巨人”,身高是他的基本特征,226厘米是他身高的标志,事实上身高达到226厘米的中国人也不少,但进入美国NBA打篮球达身高226厘米的人却只有姚明,这才是其成为名人的基本标志。

又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这句话笔者这样解说:社会主义国家资源主要是国家的,国家可以充分管理、利用,就像同学们家的财产,如果家庭需要,因为没有分割,可以马上动用全部资源做大事,而那些分过家的家庭,想动用大家的资源,难度较大。对“宏观调控”用学生的家庭类比:如同同学们不喜欢妈妈唠叨,什么都管,这样的微观管理大家不喜欢,而同学们可能更喜欢爸爸,原因就是爸爸能做到抓大放小,只从整体上管理,“坚持原则而不注重细节”,这就是宏观调控。对“经济手段”用学生的生活经历阐释:就如同小时候妈妈叫你去商店买东西,额外奖给你一元钱买糖吃,让你获得买东西的经济动力,调节着你的经济行为。

再如对“财政政策”的白话解读为:如同你家本来不想买电器,国家突然给你家拨几千元补贴,你家可能就买了。“货币政策”就如同你家在以上情况下还不想买电器,国家就让银行下调利率,让你家存款没钱赚,钱放着也是放着,还是买电器享受得了,如果你家没存款,此时,贷款利率不高,银行的钱不用白不用,贷款买电器享受消费恰到好处。“国家还可以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也是经济手段”包括“西部大开发”,国家给予去西部投资的好处,有钱赚谁会不去呢?“法律手段”就如同小时候在家不听话,要挨家长的打,那是“家法”,在学校不听话,就要受学校处罚,那是“校规”,进入社会,不遵守规则,被警察罚款、治安拘留、甚至还要劳动改造等,这就是国家在真正实施法律手段。“经济立法”就是指立法机关在经济方面制定、调整法律,其中“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从无到有,从必要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这都是经济立法的结果。“经济司法”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对经济纠纷案件和经济犯罪案件进行审判和检察的活动,也就是说国家司法机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诸如金华毒火腿,还有被称为建国以来浙江省最大经济犯罪案的“丽水银泰特大非法集资案”.涉案金额高达55. 69亿元,此案被破获审判,都是经济司法的典型表现。“行政手段”就如同父母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什么事不让做就不能去做。政治教师把教材上的疑难知识点翻译成学生的生活知识,有了知识的交集和情感的融合,学生就会感兴趣,他们就会自主快乐地学习,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3.立足学生知识基础,遵循思维规律,用已知学科知识讲清疑难知识点。高一新生对经济学知识了解甚少,如果我们单纯地用经济学知识去解释经济学知识,这对学生来说,很难让他们理解与掌握,何况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对各种复杂的经济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难以采取概括、归纳等方法找到经济规律。但学生也掌握了大量其它学科知识,如果我们把经济学知识用其它学科知识进行简化处理,学生就能又好又快地理解和掌握,从而使教学课堂事半功倍。如在引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时,结合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运用学生熟知的生物“遗传变异”知识,展示“达尔文的进化论与其一家的悲哀”材料,说明:杂交而生的后代,其基因优于上一代,“混血儿既漂亮又聪明”。课本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产物,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正是“达尔文进化论”的现代版吗?这样新奇的引入和诠释通俗易懂,让学生激情高昂,令其不由自主地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效果不言而喻。再如在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第三个基本特征一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时,笔者选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地理一区域经济联系》“资源跨区域调配”知识,特别选用“图1-21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规划示意”和“图1- 22我国西气东输线路布局示意”讲解,让学生用学习地理、地图的方式来学习政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讲述和描绘“浙江省山海协作示意图”,让学生在动口和动手的过程中了解浙江省内的宏观调控,增强他们掌握知识的能力,提升他们热爱家乡、为家乡做贡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总之,政治教师教学语言“白话化”关系到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政治教师应该从认知的高度、实践教学的高水准上重视“白话”语言的运用,实现“白话”语言的嬗变,达到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丝丝入扣、撩撩以弦的艺术效果,让高中政治课堂在“白话”中大放光芒,成为学生神往的地方!

(责任编辑:刘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