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政治教学论文范文,政治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探讨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02-23
  • 阅读量260次
  • 评分0
  • 0
  • 0

  2015年7月,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后称“创新计划”)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后称“思政课”)教学要以教材体系、人才体系、教学体系建设为核心,发挥立德树人的职责和使命,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全过程,为实现立德树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发挥应有的作用[1]。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一、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必要性


  思政课有自身的特质,它有较强的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和针对性。思政课教学过程由教材体系、人才体系和教学体系三部分构成,有很多学者把人才体系归到教学体系中,笔者也倾向于此观点,因此,笔者认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思政课立德树人、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


  思政课教材体系有其特殊性。思政课教材是全国统编教材,由中宣部委托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围绕课程要求和教学目标,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发展过程的具体实际以及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把相关理论转化为学科话语,以章节的形式来表达,力求做到政治性、理论性、现实性和针对性相统一,教材中的理论是对实践的高度凝练和总结。


  思政课教材是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蓝本,但教材不能代替教学实践过程。何况高职院校思政课虽然与本科院校使用相同的教材,但学情不同,高职生整体生源质量比本科差,思政课学习的底子薄、基础差。再加上高职院校思政课学时学分比本科院校少,想要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把讲授理论知识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并举,把握学生关心的热点重点问题与落脚于课本理论知识并重,注重理论内容的表述与现实论断结论呈现的并齐,教学内容拓展与教学方法改进的并用。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就是把理论还原到实践,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体现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二、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


  为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高职院校在思政课教学体系构建中进行了有益尝试,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普遍不重视思政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学院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技能、轻思想的现象,认为招生就业、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和技能使其具备一技之长是高职院校的主要工作,对思政课实施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认识不够,对思政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核心主干课程的命题产生怀疑,对思政课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予以肯定。主要表现为直接或变相减少思政课课时,大班授课,课时多安排在下午7、8节等。这样的现状离《创新计划》要求的思政课严格落实学分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变相压减课时,合理设置教学规模,推行班级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00人的中班教学,探索中班上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模式等要求仍有较大距离[1]。


  (二)高职学生普遍不喜欢思政课


  高职院校的生源原本主要由普高生、职高生、中专生、中技生组成,最近几年由于整体生源数量减少和本科扩招,中高职对接已渐成趋势,中职学生所占比例将越来越高,中职学生的知识体系中多为技术技能类课程,思政、人文类课程很少,中职生对政治和历史知识了解甚少,学生历史文化素养普遍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理论思维能力不足,明辨是非能力不够,这样的生源质量,与本科院校使用同样的思政教材,学生由于自身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不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完整领会教材精神,很难与教师引发精神上的共鸣,进行知识上的互动,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普遍不喜欢思政课。


  (三)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存在的问题


  教材体系是教学体系的基础和依据。高职思政课使用全国统编教材,理论性较强,且教材几乎每两年都有较大幅度的修订,即使教师,不经过培训也很难准确完整地理解和把握教材内容,更何况学生,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生源结构决定了要求高职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思政教材理论知识是不切实际的。虽然《创新计划》要求“以统编教材为基础,建设思想性、科学性和可读性统一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材体系”[1],各高职院校也积极编写各类教辅和校内讲义,但总体效果不理想,自编教辅和讲义要么是教材的理论延伸和拓展,缺乏可读性,要么是故事集锦,缺乏思想性和科学性。


  (四)高职思政课人才体系存在的问题


  《创新计划》要求提高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健全完善选聘配备、培养培训、特聘教授等制度,建设一支理想信念坚定、师德高尚、理论功底扎实、教学效果良好的高水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学人才体系[1]。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人才体系普遍达不到创新计划要求,特别是国家示范培训,倾向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分配到的名额很有限。高职现有的思政师资队伍良莠不齐,部分教师脱离高职生的学情分析,照本宣科讲理论,枯燥的理论、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果较差;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高职生的趣味和兴致,把带有低级趣味的故事拿到课堂上,把思政课讲成了小说课、脱口秀、网络用语段子课,冲淡了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性质,弱化了思政课的思想政治育人功能,教学效果也不理想;部分教师没有仔细认真地研读新修订的教材所涉及的新内容,不能完整准确地讲授新修订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不能用最新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去引导和帮助学生。三、高职思政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的


  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发挥立德树人的职责和使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需要在尊重教育规律,尊重思政课的特殊性,客观、真实、全面的了解高职生对思政课的态度和需求基础上进行教学改革。无论怎样改,思政课的特殊性决定了思政课教学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在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社会思想意识更加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背景下,思政课教学更要发挥正能量,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不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1],不能为了迎合高职生的趣味和兴致,提高抬头率,营造低级趣味课堂。只有确保思政课教学改革方向正确,才能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发挥好思政课的政治育人、思想育人、道德育人功效,固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永葆社会主义本色。


  (二)更新思政课教学改革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在信息技术时代,思政课教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和责任,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拓宽教育途径,从黑板粉笔教科书转化为多媒体技术,从一般教学课件转化为网络多媒体课件,从课堂教学拓展到网络平台教学、慕课、私播客、微课等,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互支撑,理念手段先进、方式方法多样、组织管理高效的思政课教学体系[1]。


  (三)提升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素养


  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素养提升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作为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和针对性,必须处理好以下关系。第一,处理好教学内容和学生关心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关系,找到二者的切合点,发挥好思政课的政治思想教育作用。第二,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强调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构建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实践教学体系。第三,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高职思政教师要在重大方针政策的解读和研究方面下功夫,不要把对重大理论和政策的肢解、曲解和一知半解带进课堂,同时,要有良好的科研能力。第四,处理好统编教材与教辅讲义的关系,积极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的案例分析等教辅用书,把统编教材的高深理论与高职生思想动态相结合,答疑解惑。第五,处理好课堂授课艺术与运用现代数字媒体能力的关系,思政课教师要用传统和现代多种教学手段,构建多维教学空间和平台,满足网络时代学生的个性化、自主性和互动性的学习需求。


  (四)推进以重大理论和实践为核心的专题教学


  高职思政课使用与本科院校一样的统编教材,但学时学分却比本科院校少三分一,内容多课时少。对高职思政课教师来讲,教材是纲领性文件,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是基本参考书,教师没有必要对教材所有内容进行讲授,教师在吃透教材基本内容,领会教材基本精神,研读教材和消化教材,结合高职生关注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加工处理,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有合有分,以体现时代精神的问题为重大理论问题和体现高职生职业要求和思想政治素养的实践为核心构建专题化教学,这种以重大理论和实践为核心的专题化教学体系,理论知识内容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易懂,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在校内外实践活动中去观察、思考和实践,以实现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为主。这种专题化教学体系,体现了高职思政课教学的内在要求,符合高职生认知规律,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2]。


  (五)打造多维立体思政教学平台


  鉴于高职生鲜明的个性化特征,高职思政课传统的大班授课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根据《创新计划》要求,思政课要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2013年8月,习总书记在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就指出,“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3]思政课在网络信息时代,要发挥好信息传播的主阵地作用,必须构建“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运用新媒体建设思政课数据资源库,把教学课件、微课视频、典型案例、教学参考视频资料、阅读书目、作业和习题等存放在资源库,教师和学生共享,同时,通过网络课堂、微信、电子邮件、QQ等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这种多维立体的教学平台在网络时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六)建立加强过程管理的科学评价体系


  虽然高职思政课已经初步构建了过程与结果共存、知识与能力并重、理论与实践兼顾的考核系统,但普遍对过程管理重视不够。加强思政课教学过程管理是确保教学实效的重要手段,目前,有的学校推行《学习手册》制,有的推行网络点评签到制,有的推行教师跟踪责任制,都是对加强过程管理的有益探索。加强过程管理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务真求实学习态度的有效手段,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具备良好学习习惯,拥有积极进取学习态度,是思政课教育要实现的素质目标之一,因此,要创新考试考核办法,建立加强过程管理的科学全面准确评价学生思政课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