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历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俄罗斯现代教育学中个性化目标教育理论的基础摭谈

  • 投稿黑门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601次
  • 评分4
  • 35
  • 0

牡丹江师范学院东方语言学院 刘玉霞

【摘要】俄罗斯的教育理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其现代教育学中产生的个性化目标教育理论突出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强调“以人为本”的宗旨。文章阐述了个性化目标教育理论产生的基础,注重个性化、区分化的教学理念对我国的基础教育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俄罗斯;个性化目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4-0018-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面上项目“俄罗斯个性化目标教育理论研究”(项目编号:12512335)的阶段性成果。

目前,在俄罗斯的学校实践中,个性化目标教育是处于尝试实验阶段的教育理论,其基础是发展性教育学。俄罗斯教育科学中有各种解决发展、个性化目标问题的观点,前苏联、俄罗斯的许多教育家都研究了发展性教学问题。

一、前苏联及俄罗斯历史上各种发展性教学观点

上世纪30年代Л.С.维果茨基(Л.С.Выготский)研究了教学与发展问题,证明教学决定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这是后来研究发展性教学理论的基础。他指出:教学与发展相互制约,二者依据“最近发展区”建立联系,孩子在与成年人合作中完成将来必须独立完成的行为,形成向内化心理转变的交互式心理过程。发展的内在变化是心理发展年龄周期的基础,总体上决定孩子的意识、对待环境的态度、内在和外在生活,这一时期的整个发展过程的心理变化是新生成现象。不同社会状况和心理发展年龄段产生的新生成现象是Л.С.维果茨基(Л.С. Выготский)心理学理念。幼儿和妈妈的心理一致性是认识未来发展的源泉。学前班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活动,言语能力迅速发展,5岁前已经掌握15000个词汇。与幼儿期相比,该阶段意识发展达到较高水平。

Л.В.赞科夫(Л.В.Занков)重视小学阶段个性心理发展。对所有学生实施针对性、系统的发展性原则,包括差生在内的个性化教学。诊断学生的观察、思维、实践活动的发展状况,是个性化发展教育的重要前提。他提出教学的人文观点,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个性化发展教育的科学前提是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体验世界的情感价值和创新活动经验;依靠学生的自主活动达到教学目标;激励学生自行探索新知识、掌握知识的方法;以“最近发展区”以及学生个性特点为目标实施教学;保障教学过程中学生取得成就,形成正面情感。自我活动原则指自由创新地达到教学目标;自我组织原则指自主活动的最高水平,学生探索新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发展性原则指组织教学过程的目标是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最近发展区”。

Д.Б.埃里克宁(Д.Б.Эльконин),В.В.达维多夫(В.В.Давыдов),А.Н.列昂节夫(А.Н.Леонтьев)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始于上世纪50年代。 认为活动决定孩子的发展,学前阶段(3~6岁) 的主要活动是游戏。强调孩子在参与游戏过程中,成为有意识行为的个性化主体,完成在成年人那里观察到的、由于力不从心而与成年人一起开展的活动。3~4 岁的游戏是模仿成人行为的课程活动,在分角色游戏中,5岁的孩子开始复制成人的社会劳动功能,6岁便希望遵守成人准则,追求社会价值活动。学龄前成年人不强迫孩子做游戏,孩子按照愿望以游戏主体在游戏中自我改变和自我发展。7岁的孩子产生了自我实现需求,上小学后不再是游戏的主体,产生了新的社会角色—学生与主导性活动—学习活动,需要组织专门的教学活动。

И.С.列尔涅尔(И.Я. Лернер),М.Н.斯卡特金(М.Н. Скаткин)认为:教学内容和方法作为相互制约的教学统一体是发展性教学的条件。将创新活动及对待世界的情感价值经验列入教育内容中,这是最有成效的个性化发展教育。В.В.克拉耶夫斯基(В.В. Краевский)强调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是人对世界的情感价值体验。利用研究、启发和问题式教学能够掌握创新活动及情感道德经验,这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传统的发展性教学,目的是形成个性的认知能力。Д.Н.鲍果亚夫列恩斯基(Д.Н. Богоявленская),Н.А.门琴斯卡娅(Н.А.Менчинская),А.А.留博林斯卡娅(А.А. Люблинская),Е.Н.卡巴诺娃雅--乜列尔(Е.Н.Кабановая-Меллер),С.М.邦达林卡(С.М.Бондаренко),Г.Д.吉利洛娃雅(Г.Д.Кирилловая),Н.Н.鲍斯别罗娃雅(Н.Н.Поспеловая),И.罗姆坡赛尔(И.Ломпшер)认为:发展性教学是形成思维过程的手段,研究了形成学生与发展其创新思维相关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分类程序的方法,发展性教学、形成学生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是:发展抽象理论以及思维的具体要素,个性化、区分化和问题教学。З.И.卡尔梅果娃雅(З.И.Калмыкова)指出:形成有效思维的方法是启发式教学,主旨是发展学生的具体、抽象及对比能力,使其创新思维发展过程达到工艺化。Л.М.弗里德曼(Л.М. Фридман)注重诊断性检查学生的能力、心理过程、天赋、兴趣、爱好、个性品质的形成状况。

二、对发展性教学观点的分析

依据Л.С.维果茨基(Л.С.Выготский)提出了心理学、年龄周期学说,А.Н.列昂节夫(А.Н.Леонтьев)提出了年龄新生成现象、主导性研究活动学说,Д.Б.埃里克宁(Д.Б.Эльконин)研究了与主导性活动项目变化相关的儿童心理发展变化。В. В.达维多夫(В. В. Давыдов)认为小学阶段以主导性学习活动为基础,学生产生理论意识、思维,发展相应天赋、学习需求、动机。教养和教学是人发展天赋必备的因素,他们的发展性教学体系已固化到现代俄罗斯学校实践中。

发展性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哲学逻辑及人的心理活动概念、思维的理念、意识、思维类型及其发展,目的是发展个性的心理特点以及学生个人,这些目标通过形成理论思维基础来实现。小学的传统体系是形成学生的经验式思维,教学中思维过程拘泥于比较、相同特点的定义、概念分类的对比、“认识具体感知客体”等。经验式思维理论通过比较感知材料,突出事物的共同特征概括内容。В. В.达维多夫(В.В.Давыдов)在揭示经验知识的特点过程中,强调了这些特点是在比较事物和概念中形成的。比较从形式上突出了事物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必须将个别事物分类。经验式知识依靠直观概念通过观察构成,体现事物的外部特征。传统教育中教师为观察创造条件,学生划分现象的本质与非本质特点,然后借助术语固化在意识中,通过观察和感知学习材料学会概括。将这种概括方法归于形式逻辑思维程序,凭经验的概括并没有展示事物、现象及其内部各方面联系的本质特点,因此事物的外部特点呈现本质。

В.В.达维多夫(В.В.Давыдов),Д.Б.埃里克宁(Д.Б.Эльконин),В.В.列坡津(В.В.Репкин)的研究表明:经验思维并不是儿童发展的有效途径,而是知识目标教育的特有权利。向个性化目标教育转变要求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活动依据理论知识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В.В.达维多夫(В.В.Давыдов)呈现了师生合作的集体分角色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初始的总体关系,观察在研究的教学材料框架内部分关系。学生借助符号形式模式表达初始的总体关系,这是所学内容的抽象化过程,“继续分析教学材料时,学生揭示初始关系及其规律性练习,学会概括内容。”

教学活动的使命是发展孩子的创新能力,决定掌握事物的客观依据,发展性教学促进学生顺利掌握知识、能力、理论思维,发展个性的创新潜能。Б.Д.埃里克宁(Б.Д. Эльконин)- В.В.达维多夫(В.В.Давыдов)研究了发展性教学的内容和工艺学,儿童认知兴趣质的变化,解决问题的兴趣的产生以及教学材料的理论性规律等。个性间关系表明公开交往、组织能力、交往的价值、友谊、组织性、自主性都影响孩子的发展,这是发展性教学的指标和条件。

Н.М.特鲁诺娃(Н.М.Трунова),Н.Э.佛金娜(Н.Э.Фокина),Н.С.耶夫拉诺娃(Н.С.Евланова)研究了小学生的道德概念、道德判断和道德现象的能力,划分了人类行为动机,在冲突中有意识的行为选择,即道德责任感。М.Э.鲍茨玛诺娃(М.Э.Боцманова),А.В.扎哈洛娃(А.В.Захарова)研究了反思及个性品质的自我评价,分析行为的能力及道德关系。研究表明存在一定的教学活动教养功能,在小学生的理论思维发展与道德范围之间有相互联系。В.В.达维多夫(В.В.Давыдов)认为实验教学中呈现了理论知识元素以及教学活动的个别成分,包括与学生的反思、分析和计划相关的教学行为,对小学生的理论思维、记忆产生一定的影响,个性间关系、道德关系,对于小学生的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三、结论

埃里克宁-达维多夫(Эльконин- Давыдов)的发展性教学理论构成了个性化目标教育的基础,如关于理论思维的概念,这是小学生的创新过程和智力创新潜力,关于小学生个性心理生成现象发展的学说——内涵思维行为,发展小学生理论思维和道德领域之间的相互关系依据,研究教师与学生公开交际中出现的教学活动的教养功能,处理好个性间关系,接受共同交际价值、友谊、组织性、自主性、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些思想不断发展、丰富,并以特殊方式构成了个性化发展教育工作中。同时,埃里克宁-达维多夫(Эльконин- Давыдов)的发展性教育理论仅仅是第一步,应当通过科学和实践解决个性化目标教育问题。最重要的是需要强化发展性教育的个性化意义倾向,在此基础上向个性化目标教育转变。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