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历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初中历史教学“情感教育”策略初探

  • 投稿苗久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812次
  • 评分4
  • 84
  • 0

历史教学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将其定位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是如何把情感目标有机地融合到教学内容中去,使学生真正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统一。

一、初中历史情感教育的现状

翻开教材,有很多能体现这方面的素材。但每个历史教师面临的难题是如何通过教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讲《文化大革命》这课时,课文后面的“自由阅读卡”介绍了“上山下乡”,学生读完一脸茫然,我脑中闪过了《山楂树之恋》,我问同学们有没有看过这部影片,可是我话音刚落,一个女同学插话了:“老师,我知道,就是那个男女主角躺在床上什么也没干的电影。”全班哄堂大笑,更有男生起哄:“那你希望他们干点什么?”这场景出乎我的意料,我记不清我是怎样收场的,但这两句话一直在我的耳畔回荡。

这份材料,在课堂教学运用中却没有达到预设的效果,这样的经历让我不得不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么落实?

之所以出现这样难以掌控的情况,我觉得一方面是教者的原因:教育流于形式,方法过于简单。历史教学内容陈旧,使历史教育失去了它应有的鲜活性,但仔细揣度,历史教师在课堂里能做的绝不是交代背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过程、意义,更不是按部就班,没有惊喜,没有激情。

另一方面跟社会的剧烈变化有关,学生的心态、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变化改变了,而且有愈来愈复杂的趋势,很多老师都有感触,现在的孩子很不简单,他们的价值观特现实。岁月变迁,他们更不能感悟过去时代的一些积极精神,不少学生对课堂中老师进行的传统美德教育嗤之以鼻,对有些学生“真实情感”的表达也冠以“矫情”,因而在课堂中学生真情实感自然流露的现象就很少能见到了。

这件事给我的启迪是:历史教师要教书,更要育人,必须把目光从盯着课本移向学生,走入学生心灵。

二、历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情感教育,其教育方式没有固定模式,具有非理性特点,所以笔者认为当以渗透为主。结合历史教学的本身需要,我觉得情感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渗透:

1.激情感波澜,增感染效果

我观察了许多老师的课,我发现优秀的教师通常会为逝去的历史画面进行最动人的着色,他们讴歌时富于激情,谴责时寓于愤恨,毫无疑问,他们的声调、表情等对学生接受效果的影响是很显著的。惊叹之余,在教学中我试着在语言上下功夫,《九一八事变》导入时,我做了如下设计:播放《松花江上》,用字幕逐字发送歌词,用低缓的音乐与学生作着心灵上的交流,让大家体会歌曲中蕴含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侵占我东三省的愤懑;以及家破人亡的惨痛。随后课堂上大概有半分钟的沉默。然后我用低沉的语调问“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我在课后反思中写道,如果换作平铺直叙的方式,对学生情感的调动与培养,在心灵体验上的作用是不可类比的。这次成功的实践让我体会到:在历史教学中“导入”语言的新颖,“小结”语言的理性,都能使学生主动地与历史“对话”,使师生间产生共鸣,在愉悦中接受知识。

2.设置情境,优化教学内容

历史对初中生来说有种难以逾越的距离感,因为他们经验、阅历都不够。如果课堂上我们老师总是简单地问“是不是”、“对不对”、“为什么”、“怎么样”,往往很难吸引学生。相反,如果我们教师能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创设一种情境或渲染一种氛围,把思绪带回从前,体验成败兴衰的历史沧桑,感受历史人物的酸甜苦辣,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讲《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我组织学生布置记者招待会,对“张謇”先生进行专访,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体会到张謇“实业救国”的艰辛,更加感受到先生的爱国热忱。这样的设计增强了学生与历史的“亲近感”,调动了学生主动体验历史的情感。

3.躬身情感实践,用心感悟成长

那么,该怎么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教学实践,我觉得历史教师不能像讲解知识要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授”给学生。

我觉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是每个人通过选择学习,参与发展,体验认知而逐渐习得的。所以,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我们教师用自己健康情感、人生态度与价值选择去影响学生,并积极创造有利于学生尝试选择、参与体验的机会,让他们在这种尝试的实践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国后的十年探索和文化大革命,我以“身边的历史”为主题,让孩子们先问问爷爷奶奶经历的这段历史,然后用一节课分享了“我身边的历史”, 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历史,学生真正投入到了历史的情绪当中,学生的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了真正的变化。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设计好教学环境,组织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深入到内容中,去感知、去发现、去探求。这样历史教育才能摒弃盲从,更好发挥“人文关怀”功能,走向学生的心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