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历史教学论文范文,历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3-02-13
  • 阅读量33次
  • 评分0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看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就需要特别注重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主题式教学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开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本文就高中历史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方式的应用策略进行全面分析。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应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引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点,还需要指引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可以对历史知识有深层次的了解,并且可以透过历史问题把握事实本质,从而强化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主题式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开展知识探究活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对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培育有很大帮助。


一、主题式教学的内涵

主题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分,将其设置成多个教学主题,然后教师根据教学主题设置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自身的各项能力,并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主题式教学目标更加清晰,学生也更容易开展针对性的探究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主题不同于教学重难点,教学主题包含了教学重难点,但是教学主题不完全是教学重难点。教学主题可以是某一节课的主题,也可以是某一单元的主题,主题的大小情况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来确定。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如果课堂教学活动仅仅停留在对知识的记忆层面,是很难满足学生综合发展需求的。教师还需要指引学生充分了解知识的内在观念,让学生能对历史知识有系统完整的认识,并且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历史表象,发现历史本质。而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历史学习资源进行整合,能让学生形成更加完善的知识框架。同时对高中生而言,主题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学习思维的转变。随着高中生认知能力的提升,过去单纯的讲解、背诵历史知识会对学生思维发展造成一定制约,主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思维,让学生对主题知识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二、高中历史采取主题式教学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一方面要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另一方面也要对当今正在发生的事情有全面了解,要处理好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关系,这样学生才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历史知识,并利用历史为现在服务。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时,还应该坚持整体性原则,要引导学生在历史长河中看待历史事件的发生,并对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在选择主题时应将具有逻辑关系的历史整合在一起,以便让学生更加全面地获取历史知识。时间及空间是历史学习中无法脱离的两个概念,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引学生根据时间顺序对历史进行排序,形成图表,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整体性的感知。


(二)开放性原则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历史教学也呈现更加开放的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大纲要求,自主设计主题,整合教材内容,设置开放性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主题式教学方法从某种程度上就是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教师可以依据社会实践、学生兴趣、学生特长等,设置特定主题,甚至是拓展教材中的主题范围,让学生可以在自主查阅资料、合作探究中获取多元化的知识,促进学生各项能力发展。


(三)发展性原则

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时,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水平有全面了解,便于在生成教学目标的时候处理未知、已知的关系,确立契合学生个体成长需求的教学目标,激活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成长。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中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引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主题式教学中,教师需要围绕主题,引导学生根据史料、素材等开展自主讨论,生成科学的结论。这样教师既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又能促进学生的良好成长。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确定主题

高中历史教学中,采取主题式教学模式时,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主题。从主题的考虑因素、生成主题的类型看,主题可以分成课时主题、单元主题、学科主题、历史知识主题等几种类型。其中课时主题是教师结合新要求、新教材等,确立的某节课主题,课时主题需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设定。单元主题主要是针对教材单元而言,教师在确立单元主题时需要对每节课都有详细的了解,把握各课时知识点的关联,分析同一主题下各科知识点的相互影响,从而获得好的育人效果。学科主题主要是在坚持新课标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确定相应的主题内容,这种主题适用于单元复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系统、全面地复习知识。如在复习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整合高中各阶段的教材内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明等角度确立综合复习主题,引导学生高效复习知识。历史知识主题主要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结合学生发展需求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确立历史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主题式教学模式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全面整合教材、教学参考书及其他资料,结合学生的现实状况来确定主题,保证学生可以很好地围绕主题进行学习。


(二)感知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确定主题后,需要结合主题来创设特定的历史情境,指引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去,在情境中感知历史、思考历史。历史虽然无法再现,但是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科技手段,引导学生感知历史,如教师组织学生表演相应的历史话剧、利用多媒体展现历史图片、观看历史影视作品等,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走进历史,并在此过程中加深学生对“主题”的体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升。如在“抗日战争”教学中,教师可以确立“三个勇气”的主题,即直面苦难的勇气、战胜苦难的勇气、创造未来的勇气。其中直面苦难的勇气,教师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碑的图片展现出来,借助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充分体会日本侵华对中华民族带来的伤害,同时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配乐《黄河怨》,引导学生直面苦难、牢记历史。在战胜苦难的勇气中,教师可以借助抗日英雄为了民族无畏付出、勇往直前的资料,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民族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后,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创造未来的勇气中,引导学生以史为鉴,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让学生意识到只有自身强大了,才能成为维护和平的使者。


(三)强化主题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时,为了进一步强化主题教学效果,还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史料,利用史料来引导学生思考。高中历史教师在选择史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删繁就简,随着史学研究的深入,其成果也多种多样,如果将这些内容都引入到历史教学中,显然是不科学的,也很难达成相应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需要结合主题、学生认知合理选择史料,切实发挥出史料的作用。二是另辟蹊径,高中历史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尽可能主动地挖掘一些原始性的资料,多视角、多渠道地整理编辑,或者是开发校本资源,服务于主题教学,促进主题教学效果提升。


如在“辛亥革命”教学中,教师设置“民主信念”的主题,并将秦州起义的相关内容引入到主题探究中。秦州起义是辛亥革命中最后一场起义,给封建顽固势力带来沉重打击,彻底粉碎了清朝“偏安西北”的美梦,实现了民主共和思想在陕甘地区的传播。教师将丰富的素材引入到主题活动中,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主题探究效果。


(四)巩固主题

在学生主题探究结束后,教师还需要为学生设置相应的巩固主题环节,如设置相应的习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主题知识,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实践中,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在主题式教学环节,对课后习题设计不太重视,大多是直接让学生完成资料书中的相关习题训练,而学生本身对于习题也存在敷衍态度,这无疑会对历史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在实践中,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尝试对历史课后习题进行创新,要借助习题来巩固、深化主题,让学生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以此增强学生的理解。在主题教学完成后,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很容易造成学生学后就忘的情况,教师合理设计巩固习题,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内容,又能实现对主题的延伸。


(五)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路径,本文结合《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教学案例进行分析。本节课内容可以分为中国古代变法、中国近代变法、新中国成立后的变法等三部分,其中古代变法改革是以巩固古代封建制度的发展为主要目的;而近代变法改革则是为了救亡图存与社会转型;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路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确定了“变中求胜”的探究主题,下设“封建变法”“图存变法”“自强变法”三个子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分组探究活动。


在进入课堂后,教师借助《全球通史》,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社会三次转型分别是什么,并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将中国从古到今的变法改革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进入到主题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在“封建变法”子主题探究中,教师引导学生按照“立封建,促统一”“行汉化,促融合”“固封建,促富强”的时间顺序展开探索活动。在“立封建,促统一”环节,教师指引学生对商鞅变法进行着重探究;在“行汉化,促融合”环节以北魏孝文帝改革探究为主要对象;在“固封建,促富强”环节对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进行分析。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封建变法”进行总结,思考中国古代变法改革成败的关键影响因素及改革特征。


在“图存变法”子主题探究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将中国近代变法改革的内容描述出来,然后从变法图强、政府自救、民主探索三个方面开展探究活动。在变法图强中,学生需要对洋务运动及戊戌变法的背景、主张、影响等进行探索;在政府自救中,学生需要对清末新政、皇族内阁进行深入探究,从而了解到清政府维护自身统治而提出的欺骗性策略;在民族探索阶段,学生则需要对中华民国改革总体特征、进步性和意义进行探索,全面把握中国近代“图存变法”的过程与特征。


在“自强变法”子主题探究下,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表格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改革各阶段的时间、内容及主要活动罗列出来,便于学生系统把握。探究内容包括土地改革、一化三改、三面红旗、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引学生总结出决定中国近现代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学生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或者是设计特定的习题,引导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完成习题的方式巩固自己学到的知识。同时,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对学生进行补充性讲解,促进学生学习效果提升。最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并让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从古至今一直在求变、求新,以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这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特性。


(六)教学反思

主题教学方法是诸多教育方法中比较常用的一种,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注意,主题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针对连贯性强的内容,教师可以确定主题,然后组织学生开展主题学习。而对于主题不明确的内容,教师则不需要进行主题教学,教师可以尝试采取其他的教学方法。主题教学本身对课前准备有很高要求,所以教师也需要有选择的应用主题教学,处理好各个内容之间的关联,便于学生能更好的运用主题式学习掌握知识。此外高中历史教师应用主题式教学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历史知识体系,但在整体上依旧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教师还需要依据学生的状况,合理选择应用主题式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能在主题探究中获取知识,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保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通过主题式教学方法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能实现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很好地促进学生历史综合素养提升。在课堂上,高中历史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需求,合理地选择主题,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完成主题探究活动,并在主题活动中把握历史本质,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森.主题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9X):1.

[2] 欧昭杰.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广西教育,2021(18):2.

[3] 苗成娟.主题阅读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高考,2018(35):1.

[4] 张健花.主题式跨单元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才,2021(10):2.

[5] 何雄.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实施主题教学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7(77):1.

[6] 张艳红.微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读天下:综合,2019(11):1.

[7] 吴娇.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历史课中的运用——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为例[J].亚太教育,2021(21):2.

[8] 揣子静.高中历史教学中主题教学模式的应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1.

[9] 张红艳.专题型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艺术,2018(2):1.

[10] 刘立勤.高中历史主题式教学的研究[J].学周刊,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