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地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地理校本课程模块的构建

  • 投稿吻莹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170次
  • 评分4
  • 83
  • 0

甘肃省永靖县移民中学 李小玲

【摘 要】结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可以突破常规教材,师生共同设计开发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地方性、实用性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构建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模块,培养学生参与解决地理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素养,提升空间意识、环境意识和全球意识,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地理教学的价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校本课程;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05-02

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发课程资源成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点。开发地理校本课程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比如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同时,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是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来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心社会,关注热点,保护环境。

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是地理情感,而地理情感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地理思维活动、影响地理判断能力、支配地理活动的精神支柱,它表现在学习兴趣、文化情操、审美情趣等方面。在校本课程模块构建中,要充分利用其无论是内容还是教学形式等方面灵活机动的特点,大胆进行探索,以促进教师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并学会以综合的视角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新课程改革后,地理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对话、交流和沟通。例如通过乡土地理的体验学习,能使学生正真在“探索—发现—体验—表达”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地理思维能力,突出“教与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也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提倡教学要引导学生主动地发挥潜能,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转变,发展其创新精神和培养其实践能力。

二、地理校本课程模块的构建背景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是学校内部的教师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是一种地方性、特色性的课程,也是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类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第一条基本理念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因此,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充分考虑所在学校特定的环境因素,突出学校的特色。地理乡土教材是地理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这对学校所在的一个县域地理环境而言,所选课程模块就具有了很大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随着知识更新和激增速度的加快,知识的学习越来越成为一个终身的过程。时代的发展,要求现代人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校教育的重点就是要通过知识的学习,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好奇心和勇于创新的欲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从而形成现代社会生存所必备的创新素质。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涉及的问题很多,情况很复杂,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

传统的地理教学局限于教科书中,局限于教室内部,所学习的内容很难和学生经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不强。新课程改革中,如果我们能开发出更多的校本课程资源,那么地理教学场所就可以从教室延伸到校园和校外,这样就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加了学生实践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地理校本课程模块选取原则

1.目标导向性原则。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新课程标准中第二条的基本理念是“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这是一个大的指导方向,但选取具体模块时,首先要明确对应模块与地理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衔接关系,以便确保这些要求在所选模块中得到体现。其次要对学生的特点、社会的需求、学科的发展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强化目标意识,能够让师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第三,校本课程模块选取要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对其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和补充,尽量不要和课标中的现有内容冲突或重叠,同时也不能离得太远。

2.内容多样性原则。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课程目标必须关注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认知发展与情感的形成。在模块选取中,我们可以多方位、多角度从生活中出发,选取身边学生比较熟悉的、感兴趣的、对生活和学习有用的地理模块。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天文知识,可以构建和天文探索相关的模块,穿插各种实际观察、测绘等活动;有的学生喜欢旅游知识,则可以结合当地旅游资源现状,和课本选修内容《旅游地理》相结合,分析和评价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有的学生偏重于自然地理,可选取自然地理中某一要素进行探索研究,揭示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联性;有的学生喜欢人文地理,可以将当地民俗文化和人文地理知识结合起来。地理校本课程模块的构建要求课程开发者统筹兼顾,灵活选取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地理知识,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促使他们的个性和谐发展。

3.地域特色性原则。由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任何一个地域环境都有其独特性,这些独特性表现各地理要素的方方面面。因此,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本土,体现本土特色。在地理校本模块选取中,抓住地域特色,使校本课程成为一种能反映所在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独特课程。

作为中学生,即使不通过学校教育,也对地域文化有着切身的感性体验,通过对自己所在地域长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对具有地域特色的地理校本课程有着天然的亲切感。地域特色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例如,笔者在《永靖县乡土地理》教材中,结合本地地域特色,设置了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以关山百合种植为例、民俗文化与地理环境——以傩文化的产生为例,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以龙汇山节水型喷灌为例,工业区位的选择——以盐锅峡工业重镇的形成等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章节来突显地理校本课程的地域性特色。因此,将高中地理知识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用科学的理论来揭示地域地理特色的形成原理及其丰富多彩的内涵产生原因,既对学生有较大吸引力,又能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这对学习者感知地理、认识地理提供了载体,也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产物,更是为学生发展而设计的课程。校本课程的设计与规划已经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自觉行动。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富有创新和挑战的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地理事象,我们要善于发掘,善于钻研,善于总结,对于地理课程模块的选取和确定,既要在开发者的能力范围之内,更要为学生学习和发展考虑,同时要结合当地的地理大环境。新课程理念赋予了地理教学更深的内涵和更多的选择,使课程模块的构建前景无限。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范蔚,彭泽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2]陈澄,樊杰.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张雪梅等.特色校本课程开发范例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

[4]周仁康.走向智慧的校本课程开发[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5]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