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地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以图导学,提高地理中考的复习效率

  • 投稿全球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325次
  • 评分4
  • 60
  • 0

分析去年江西的地理中考试卷,不难发现这张试卷特别注重突出地理学科特色,注重图像、图表考查。卷中图表有10幅,类型多样,有等高线地形图、景观图、交通图、示意图等,信息覆盖量大。而在我市的18道中考试题中,穿插了9幅地理图像、图表,既有分布图、示意图,也有统计图表。新颖多样的图像、图表形式,充分考查了学生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图文转化和从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此外,还有“无图考图”题,如选择题7、8小题,考查了美国和巴西的地理位置及山脉、河流、资源的分布情况。图文结合能有效地考查学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充分体现出地理学科特色。这就迫切要求初三的地理教师如何更好帮助学生复习地图,提高中考的复习效率。

其实地理中的图像一般包括看、析、绘、默四个主要环节。

1.看图

看图是读图的第一步。为了正确读图,首先就要正确观察图像。

(1)要排除看图的“障碍”。看图时,往往由于一二个关键点没有搞懂,而发生“卡壳”现象。因此,要及时排除“障碍”,看懂图像。

如:有的学生在读“大洲与大洋的分布图”时,觉得很困难。原来,其中有一个关键:对经线与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掌握不够好,所以看不太懂。一但看懂了,这张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图就特别容易记牢了。

(2)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不是地理知识的简单罗列,在“无图不成题”的考试原则下,提高学生分析地图的能力,成为更高层次的要求。试想,当我们拿到一张地图后,我们会从中得到什么信息呢?我首先教给学生读图的步骤,第一步看图名,首先明白我们手中拿的是一张什么地图。第二步,看图例,明白不同的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如图例中“○”代表城市,“⊙”代表行政中心,“▲”代表山峰,“=”代表公路……知道了这些,分析地图便得心应手。第三步,明确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第四步,比例尺,明确读图的步骤后进入“应用”环节,通过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看图,学生就能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还比如看水系图一般循着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有时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如看我国山脉分布图,可以按几组走向确定看图顺序,也可以按我国的方位依次看下来。但无论怎么看图,总要有一定的“序”。

(3)要变换看图的角度。看图一般总要进行几遍,只看一遍往往是看不透、看不细的。然而,反复看图,不能老是从原来的角度机械地重复看图,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这样往往能收到很好效果。比如,在一张世界政区图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复习关于地理位置方面的知识,沿着赤道、本初子午线、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有特殊意义的“线”,去找一找这些线经过了哪些主要国家。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会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除此之外,还可以沿着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的路线,看地震、火山分布的国家与地区;沿着北半球的中纬度带由东向西找出分布国……

2.析图

读图是基础、析图是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析图能力,我往往会让学生分析地图的成因。如复习世界降水分布图,世界降水分布有何规律,为何会这样分布,这样就引导了学生从海陆因素、从纬度因素、从地形因素来综合分析得出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我们通过分析这一张图把这节课的知识点全给融合进去了。学生也通过了自己的思考更加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加深了对图的理解。在复习教学中,时间是特别宝贵的,知识容量特别大,我们要用最短的时间争取最大的效益,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在授课过程中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分析,让学生在析图过程中掌握一节课的重点,学会了从地图中提炼基本信息,再针对相关题目进行拓展延伸,从地图中挖掘出更多的地理信息,久而久之,学生的析图能力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

3.绘图

绘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老师的“板图”,二是学生的描图。

每节课老师板书是少不了的,对地理学科而言,尤其应注重“板图”效应,教师的板图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加深同学们对该图的印象,最大优点在于板图运用灵活。因此在自己的业务学习中我特别注重“画地图”基本功的训练,有了扎实的基本功,课堂上我会随讲随画,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板图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对于许多重点的地图或学生难以记忆的地图,我会带领同学们和我一块儿画,在教师的示范与引导下,大多数同学也养成了绘图习惯、具备了绘图能力。即记住了课堂内容,又体现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4.默图

能默一定数量的地图,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运用地图来分析判断、说明地理事物分布的情况及其相互联系和演替规律,是培养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良好途径。学生自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因图、等压线图、统计图等。如学习中国行政区划时,要记住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把中国疆界的形状录入大脑,并画出来,先看着画,然后默着画,所画图形只求形似,不求逼真,在训练中也可先记住宁夏相邻的几个省的位置形状,再记沿疆界线排列的十几个省的位置形状,之后再记由地形而得名的省,如山东、山西在太行山东、西两侧,湖南、湖北在洞庭湖的南北,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在记忆中自己要寻找读图、记图的规律。通过如此记图、默图的强化训练,把空间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去,使繁琐的记忆变得简单直观,形象具体。

初中地理涉及的地图主要有经纬网图、等高线地图、地形图、政区图等,虽然地图多种多样,但对地图的教学首先要读图中有什么内容,分析图中地理要素间的关系,综合分析地图中地理要素的发展变化,将静态图转化为动态图,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地理图像、图表的运用,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各种图像、图表的能力。中考试题中对很多考点的考查都是放在具体区域(可能是热点地区或乡土背景)中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很好地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关注社会时事,考查学生再现地理知识和尝试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命题思想。掌握地图是学好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学生能做到经常读图、用图,就会逐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在初三的地理复习课中变得轻松起来,做题时也可以胸有成竹。

(作者单位:江西省安远县濂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