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地理教学论文范文,地理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课程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转变路径探究

  • 投稿甲鱼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904次
  • 评分4
  • 44
  • 0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在备课环节注意以“人”为本,选取多样教学手段,突显学生主体地位,师生合作,共同演绎精彩生动的课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新课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路径

在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使其主动学习与探究,实现有效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若要落实上述要求,实现上述目标,教师需要做出一定转变,不再以教材为本,不再单一教学,不再“以教为主”,而是以“人”为本,“以学为主”,多样化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备课:“教材本位”转向“学生本位”

课前备课是教学的基础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研读教材与大纲,也需要关注学生。而由于教师的教育观念不同,在教材与学生哪个是第一位的处理方式上是不尽相同的。在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将教材置于首位,以大纲要求为出发点来解读教材,侧重如何教,怎样快速完成教学任务,多个班级可能是同一份教案。而在新课程中,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教师需要以学生实际、学生发展为出发点,认真研读学生,弹性预设,创造性使用教材,而不是在各班运用同一教案,因为班级不同,学生的能力有所差异,他们在课堂的配合情况会不同,最后的教学效果也不同。

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不管是教学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其出发点应该是学生,并且是可调整、变动的,如此才能调动学课堂参与度,有效教学。如教学《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时,如果学生对中国地理的有关知识了解不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学生补充适当的知识,比如什么是“流域”;分析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时,补充地形类型知识,再借助“长江干支流示意图”,简单介绍长江概况,包括主要支流以及流经的主要地形等等,给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倘若学生基础好,则制作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借助图文资料分析案例,自主探究。

二、教学手段:“单一型”转向“多样型”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信息与知识的传递离不开一定的教学手段。其中,传统教学以语言讲授为主,辅之以板书、挂图。而在现代教学中,又引入了多媒体等电化手段,给学生创造动态形象的学习环境,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课容量更丰富,知识教学更直观形象。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并不是说完全排斥、摒弃传统教学手段,可以是相互兼容,相互配合的,以达到最优化效果。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避免单一教学,依据地理学科特点,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手段,整合常规教学与现代媒体,优势互补,增强教学效益。

如有些教师单纯口头讲授,甚至是满堂灌,知识学习变得索然无味。有些教师虽引入现代化手段,但整节课下来都是多媒体课件,缺少其他教学手段的配合,容易让学生眼花缭乱,影响教学效果。如教学《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时,只是以多媒体课件演示,呈现大量信息,虽增加了知识容量,但认真思索,教学手段并不是多样化,面对繁多信息,学生可能应接不暇。而倘若教师先用电化手段演示“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而后引导同学们小组合作,动手用手电筒、地球仪等工具演示地球的自转。另外,还让学生用乒乓球、剪掉底的大饮料瓶子等自制教具演示实验:倒立瓶子,灌满水,在水上放乒乓球,再拧下瓶盖,看看乒乓球的运动情况。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增强直观体验,更好地认识地球自转,更深刻地理解地理自转所带来的昼夜的更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偏转等。

三、教学方法:“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在新课程教学中,课堂应当是互动对话、质疑问难、碰撞思维、心灵相约的地方,教师处于引导与指导地位,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然而,由地理教学实践看,以“教”为主,教师“主演”,滔滔不绝的演说,事无巨细、和盘托出的讲授,而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当陪衬“演员”或观众,被动接受知识,机械式练习,这就剥夺了学生自学探究机会,制约了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禁锢了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思维,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理学习的乐趣,影响学习动机,所学知识局限表明,缺乏深度、广度。所以,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新课程理念,摒弃单纯讲授教学,灵活选用教学方法与活动,诱导学习者主动探究、自主建构知识,由“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

如教学《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分析水土流失及其危害时,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教材,再根据课本上黄土高原概况的描述,当当导游,由地理位置、地貌特点、范围等方面向“游客”介绍黄土高原。先分组交流,再选出代表上台讲“导游词”。而后各抒己见,讲讲水土流失有何危害。接着,引导学生重温教材相关内容,完成有关表格,教师予以小结与补充。研究水土流失的成因时,引导学生预习交流,说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再将学生分为四大组,各组运用水、烧杯、草皮、土壤等材料完成不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每组选出代表汇报结果。而后根据四组实验现象,总结归纳,认识降水强度、地形坡度、土壤质地、植被状况是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体会实验探究的学习方法。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师需转变教学观念,在备课环节注意以“人”为本,而不是以“本”为本,选取多样教学手段,而不是单一僵硬教学,注意以学生的学为主,突显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充当“导演”,师生合作,共同演绎精彩生动的课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杨禹林.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策略浅谈[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0)

[2]孟成伟.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8(06)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明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