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科学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素描静物写生课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 投稿抓老
  • 更新时间2015-09-06
  • 阅读量572次
  • 评分4
  • 58
  • 0

文/宋明艺

【摘 要】观察是表现的先导,科学的观察方法是指导表现的利器,而整体、联系、比较、本质、理解地观察是培养观察能力的指南,小构图训练和教师的示范引领是培养观察能力的保障。也是素描学习的思路和向导。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素描教学;观察方法;观察能力;培养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简言之,就是“看”的艺术。但观察不等同简单的“看”,观察是有目的的,积极地、研究性的去看。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把钥匙,也是我们认识事物,探索规律,积累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

为何要在素描静物写生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这是因为,相对风景和肖像而言,素描静物写生既不像风景写生那样受气候、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也不像肖像写生那样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抓住人物表情特别是眼神那种稍纵即逝的微妙变化那么高的难度。素描静物写生可以在室内进行,光源相对稳定,摆放的物品静止不动,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主题,搭配不同质感的物件,深入、细致、长时间的观察研究和反复描绘、修改。因此,素描静物写生是小学高年级阶段训练观察方法的最佳课题。

但是,作为小学生,因为观察能力的欠缺,在素描静物写生中会出现诸多问题。那么,如何培养观察能力呢?这是众多美术教师一直在研究,积极尝试的问题。笔者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极其有效的。

一、培养学生整体观察的能力

整体观察是一种科学而且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所谓“整体观察”,是指不要只盯住某一局部,某一物件去看,而是要纵观全局的看。既要看到整组静物中精彩的主体,也要看到与之呼应的客体;既要看到大的物件,又不要忽略小东西;既要看到离自己近的物品,又要将视线往纵深推进看到远处的东西,包括衬布的布纹及走向,色彩的深浅,与物品的前后遮挡关系。没有经过整体观察训练的学生,就不具备整体观察的能力。他们在写生时喜欢从局部入手,会将某一局部刻画得很完整了,而其他物件还停留在轮廓阶段甚至连大体轮廓都没有。画面就显得支离破碎,看不出整幅画大体黑白灰关系,更谈不上画面的感染力。起稿阶段主要是通过整体观察,确立画面的布局,勾画出各物体的轮廓。这一步骤一般的学生通过训练都能理解。但接下来在深入塑造时,问题就出来了,多数同学会从某一自己感兴趣的物体开始塑造,忽略其他与之相关的物体,比如只画花瓶而忘了画其他水果和盘子。

所以,针对初学素描者而言,正确的观察方法应该是,从起稿阶段到画出大体明暗关系,再到深入塑造直到最后调整完成,都应该整体推进,兼顾全局。这就好比盖房子,要四面墙一起上,而不是一面墙盖好了,再盖另一面墙。

二、培养学生联系观察的能力

世上万事万物,没有一样是孤立存在的,都会和周边环境发生联系,形成一个矛盾的统一体。素描静物写生也一样,当一组静物摆放好以后,这组静物中所有的东西就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物体与物体之间就构成了联系。任何割裂、孤立地对待某一件物体都是不正确的。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养成联系观察的习惯。

什么是联系地观察呢?就是指在观察时,既要看到物体本身,也要看到物体与周边环境、各物体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们观察的目光要具有“放射性”。既要留意左右,也要兼顾前后。这样,在平面的二度空间上才有塑造出三度空间的可能。小学生因为没有养成联系观察的习惯,在写生时会不自觉地将物体与周边环境割裂开来,孤立起来,这样画出来的作品就会因为缺少联系而显得生硬,不生动。除此之外,我们除了要看到整组静物之间各物体的相互联系,还要留意物体与空间背景的相互依存的关系。如果说,我们将看得见的物体比作“正形”的话,那么,背景与看不见的空间就是“负形”。正负形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相互依存形成一个矛盾又和谐的统一体。在表现时要正、负形一起画,画面除了表现出立体感,更要具有空间感,似乎充满了空气一样。当然,这就牵涉到如何去表现的问题了。

三、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当一组静物摆放好以后,各物品之间就形成了黑白灰关系。如何去处理这些黑白灰关系呢?这就需要观察比较,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当同一组静物中有两件或两件以上的物品造型、色彩很接近甚至完全一样时,就需要我们去进行比较,区别对待,不能画得雷同。初学者在观察时往往比较得不够,将相近的物品画得一样,缺少变化。会将处于暗部、阴影中的黑白关系也刻画得很强烈,到处都是强烈黑白对比,整个画面支离破碎不说,后面的和处于暗部的物体会因为刻画强烈而和前景的物体“抢风头”退不下去,从而大大影响画面的整体性、空间感和感染力。在绘画中,即使后面的黑白对比很强烈,只要和前景的关系一比较,他就会弱下去。这时的观察要遵循“前实后虚,近实远虚,上实下虚”的原则。所以,作画者特别是初学者将眼睛眯成一条缝来观察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使画面前后虚实更有区别,从而使画面更加整体。

四、培养学生理解观察的能力

除了整体观察和联系观察,对物体结构的理解也是不容忽视的。马克思说过“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在美术作品中,物体都具有其自身的造型特征和个性,概念地去表现显然是不正确的,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地去观察。正如哲学家莱布尼兹所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概念化是美术学习的大忌,因此就要求我们在观察阶段就必须敏锐地发现物体各自的特征,理解物体各部分结构。比如一堆苹果,即使是同一棵树上摘下来的,它们的造型和色彩也是千变万化而各具个性的。一堆陶罐,它们各自的造型和色彩、质地也是极具个性特点的。对物体结构的观察和理解,不仅是为了画准对象也是提高审美能力和掌握艺术表现语言的需要。

五、让学生养成作小构图的习惯

那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怎样解决在简单的静物写生中养成科学的观察习惯呢?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发现作小构图的训练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小构图就是将画面的尺寸缩小到32K画纸,就好像一张5R相片一样大小。在这么小的画面里进行构图,便于小学生驾驭整个画面,眼睛的视角有利于统观全局,小画幅因为勾画的物件相对小,没有多大空间让小朋友去死扣细节,所以画出来的东西相对更整体一些。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慢慢地加大画面的尺寸,就能很快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了。掌握了正确的观察方法,就提高了观察能力。

六、教师的示范引领

除此之外,教师的示范引领也至关重要。在小学高年级阶段,小学生毕竟年龄偏小,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成熟,在进行素描学习时很多相对抽象的概念不能很好地理解。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讲演示范,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学习过程。教师在进行示范时要严格按照整体观察、联系观察等科学观察方法进行。例如,在摆好的一组静物面前,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这组静物共摆放了几件物品,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哪个最高,哪个最低,哪些聚在一起,哪些又比较分散,物品与衬布之间形成了一个怎样的联系,物品与物品之间有哪些前后遮挡关系,等等。其次,每一个绘画步骤都要严格遵循整体观察,整体表现的方法,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必要时,每画一个步骤都要停下来细细讲解,让学生认真体会。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小掌握整体地、联系地、比较地、理解地观察方法,结合小构图练习和教师的示范引领,就可以克服孤立地、局部地、表面地观察问题的错误。诚然,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只要我们在上述观察方法的指引下,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一定能提高!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丁厚祥,师范院校公共美术教程,南高大学出版社,1993,9

[2]《教学对话》编委会,教学对话——素描静物,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

[3]上海书画出版社编,素描学习——静物精品,上海书画出版社,2005

[4]龙友、何玉凯、朱涛、聂丽芬,素描静物精解,江西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黄田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