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科学教学论文范文,科学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学科诠释

  • 投稿吉田
  • 更新时间2015-10-11
  • 阅读量458次
  • 评分4
  • 58
  • 0

陈建

2011年,教育部向社会公布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此,笔者以《标准》为参照,从学科特性角度对小学科学教师在专业情意、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行诠释、细化。

一、《标准》的框架结构

《标准》对小学教师的基本素养和要求进行了细致、专业的梳理和规范,明确了一名合格小学教师的道德、知识与能力坐标,是我国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标准》设置了三个维度,即“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每个维度下设若干领域,共涉及13个领域,每个领域又设了若干“基本要求”,共58项基本要求。具体结构如下:

二、基于《标准》的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学科诠释

一个合格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的专业要求。《标准》在“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部分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中,有些是传统教育教学中已强调的,有些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赋予了新的内涵、要求。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小学科学教师既要符合教师的共性要求,又要具备适应学科特点的特殊要求,才能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

1.“专业理念与师德”要求

《标准》在基本内容“专业理念与师德”部分厘定了合格教师的道德坐标,从职业理解与认识、对小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个人修养与行为四个领域提出了18条基本要求,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以师德为先的理念。《标准》对小学教师专业情意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教育发展的特点。

(1)对待职业方面,小学科学教师对职业的专业性和独特性的认同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现阶段小学科学课被边缘化、不受重视比较普遍,小学科学教师兼任者较多,但小学科学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科学素养提高对学生长远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科学教师对自我从事科学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将显著地影响到其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

(2)对待学生方面,要将“关爱”“尊重”“懂得”落实到具体教学活动中。《标准》中要求教师“将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小学生的人格”,“信任小学生,尊重个体差异”……科学教学中,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在体现在教学活动和教学环节中。

(3)对待教育教学方面,要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科学。《标准》中“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方面的要求涉及到教师的育人观、学生观、师生观等。对小学科学教师应突出体现在要让小学生快乐地学习科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积极性。教师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尽力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把科学课堂变成学生快乐学习的乐园。

(4)对待自身品行方面,要注重修身养性与人格修炼。《标准》提出了指向教师个人修养、行为方面和心理健康的诸多要求,体现了对教师“内外兼修”“为人师表”的殷切期盼,这些要求是由教师的劳动特点和承担的职责所决定的。

2.“专业知识”要求

知识储备是小学科学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国内有学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可以分为: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本文结合《标准》中小学生发展知识、任教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四个领域的内容及科学课程特点阐述对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知识的具体要求。

(1)充足的小学生发展知识。小学科学教师要具有“读懂儿童”的意识,必须了解小学生感知、注意、记忆、想象、思维的特点,科学地去剖析、研究儿童到底是怎么学习科学的,他们理解的科学是什么样的,他们已有的科学经验等,这是教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前提,是进行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和选择教学策略的主要依据之一。要善于把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与科学探究过程规律有机融合,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概念的引出应以具体事物作为参照物,从感性认识中引导小学生进行情感、价值体验,从而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

(2)整合的小学科学知识。小学科学课程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小学科学教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还应掌握教材的知识体系,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贴近生活的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发展史、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科技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与生活的关系,深刻认识一些具有重大意义的科学概念、思想和方法,了解当代前沿科技、本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课程资源知识。

(3)系统的学科教学知识。小学科学教育具有科学性、启蒙性、儿童性等特点,使得它不同于幼儿和中学的科学教育教学。小学科学教师应当通晓并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这是将教师的教学-由经验水平提高到科学水平的前提条件。小学科学教师既要丰富自身的教育学、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以及科学实验与科学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教育科研方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除此之外,科学教师还应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内涵、发展史、特点以及相应的教学理念,不断总结、积累前人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只有运用教育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才能更好地发挥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

(4)广博的通识性知识。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丰富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学和人文科学、语言等多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科学伦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够做到“两点”:一是适应小学科学教育以科学主题组织的体系,有助于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现实世界,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需要;二是为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科学教师在头脑中形成打破学科界限的知识网络,有助于自己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知识以及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的知识。

3.“专业能力”要求

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教育理念、专业知识的载体,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标准》从教育与教学设计、组织和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五个领域对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具体要求。对小学科学教师,这些能力要求可具体表述为:

(1)教育能力。指开展班级管理和其他教育活动的能力,是体现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特殊性的一项能力要求。《标准》明确提出要“合理制定小学生个体与集体的教育教学计划”“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这意味着作为小学教师队伍中一员的科学教师无论是专任还是兼任教师,能够做到“两点”:一是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崇尚事实、强调证据、合作精神、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思想教育;二是能够做班主任,能够结合儿童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进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2)教学能力。《标准》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以教学能力为中心。教学能力涉及教学认知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

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学习者特点、教学策略与方法以及教学情境等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主要涉及分析和领会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能力、解读和整合教材的能力、了解和判断学生学习准备性和个性特点的能力等。

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程序、方法、内容等事项的创造性本领。小学科学教育需要教师熟练掌握小组合作和汇报、野外观察、访问和社会调查等教学组织形式,善于整合和开发课程资源。

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科学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操作能力体现于两方面:一是实验能力,这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特点,涉及设计实验、示范操作、制作教具、实验指导等;二是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因为科学课堂上经常会进行探究实验、进行小组合作式学习,会出现各种突发事件,不确定性强,需要科学教师能够进行灵活而恰当的处理。

教学监控能力指教师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科学教师要对科学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作出及时、准确的评价,以调控教学进程。

(3)沟通与合作的能力。《标准》对小学教师如何有效进行人际沟通、人际合作提出了细致的要求。沟通与合作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科学教师必须能够有效地与学生交流,与同事、家长、社区等沟通与合作。《标准》在人际沟通方面明确提出小学教师要做到“使用符合小学生特点的语言”“善于倾听”“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等,在人际合作方面提出教师要“与家长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系”等。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才可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同事分享经验和资源,有效拓展科学教学资源。

(4)反思与发展的能力。这一能力领域的提出,是对全球教师专业化发展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内在要求的回应。如何生动、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活动、如何将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的事件融入科学课中、如何进行科学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小学科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认真地反思和总结,主动对教育教学进行探索和研究。

(5)科学探究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式。要让学生感悟探究过程,熟悉探究方法,保持探究热情和好奇心,进而提高科学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探究教学能力。一个人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有: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等。因此,小学科学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注意力和敏锐的观察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科学交流能力,善于对身边的科学问题用科学原理进行分析并做出判断,并能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江苏省南通市南通高等师范学校

数理系( 22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