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刍议

  • 投稿浣浣
  • 更新时间2015-09-05
  • 阅读量1028次
  • 评分4
  • 62
  • 0

◇湖北省公安县闸口小学 魏登科

摘要:上好音乐欣赏课,要抓住听、唱、想、说四个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文章就此进行了探讨。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音乐欣赏;认识;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3-0053-02

一、对音乐欣赏课的认识

1.“听”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关键。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前,教师出示在黑板报上写好的几个问题,如“你在这首乐曲中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乐曲分几个部分?情绪是怎样的?乐曲快、慢是怎样安排的等。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结果听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听到了急促的马蹄声”,“感受到了赛马场上群马飞奔,你追我赶的热闹场面”,“乐曲分三个部分”,“乐曲的速度是第一部分快,第二部分慢,第三部分又是快”。通过提问法听,虽然问题简单,但却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形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审美的直觉力、知觉力,获得了初步的感情认识理解。

欣赏时,笔者在提问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分段细听,并进行节奏、拍子、速度、力度、情绪方面的对比。如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在教师的适当提示下,学生们提出:“第一部分的拍子是4/2拍,主题明快粗犷,节奏强烈紧凑,表现了秧歌群舞的生动场面”,“第二部分的拍子是4/4拍的,主题则是活泼流畅,由长笛吹奏主旋律,仿佛是群舞后两位姑娘在翩翩起舞,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徐缓,抒发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明天的憧憬”。通过对比法聆听,不仅使学生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2.“唱”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基础。欣赏管弦乐《海霞》时,在听前弹奏主题旋律,让学生学唱,要求边唱边记,然后初听音乐,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由于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所以欣赏作品时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当主题音乐出现时,他们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贯穿主题旋律的乐曲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激昂,时而感慨叹息,听完一遍后,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主题音乐贯穿全曲,只是在乐器的运用和调性上起了变化,同时也使他们感受到了不同乐器的音色和主题在不同调性和调式上的重复对音乐环境、气氛和情绪的作用。

3.“想”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目的。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先不告诉学生曲目,让学生随着优美、舒缓的旋律进入平静的凝思,然后在丰富的内心体验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结果有的想象朦脓的月色,有的想象为平静的湖水,有的同学还想象夕阳西下渔民打完鱼划着小船回家。当学生叙述后再告诉他们所听到的曲目,并适当介绍一些作品的内容及古筝这种乐器的表现效果,听后展开更深、更细的想象。学生在复听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乐曲由静而动、由动而静的变化,完全沉浸在乐曲所描绘的一种诗情画意之中,想象更趋完美。通过“想”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判断力等,而且能使学生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美的音乐形象,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得学生获得了美的感受。

4.“说”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深入。欣赏管弦乐时,听前教师对时代背景及曲作者简单的介绍,学生学唱几遍主题音乐。第一遍愉悦式聆听,让学生说出听后有何感受,同学们都觉得是热烈欢快的。第二遍分段细听,要求学生对各段的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进行对比,说出各段不同的情感及风格特点,并说出想象中的音乐形象。同学们都非常活跃、积极、大家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好像听到了牛角号声”。有的说:“我仿佛看到许多人在一起热烈的跳舞”。当听到第一部分的第二主题时,有的同学说:“听到了风铃声”。当乐曲转入第二部分时,有的同学说:“我看到了祖国美好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尾声是金色号角的运用,使的音乐前后呼应,学生都说“对于我们的未来从满了信心”。大家在听赏的过程中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个体感知在群众感知中得到统一和升华。

二、几点建议

如何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来呢?仅靠一两堂课的教学就想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不太现实,为此,笔者通过对平时教学的反思,觉得可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去尝试以下几点:

1.精选音乐教材,使教材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在上《祖国,祖国,我们爱你》这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歌曲情绪,加深对歌词的理解,要求学生在提示下,根据歌词的内容自己创编舞蹈动作,用肢体语言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老师提示说:“小小蜡笔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答:“有一个尖尖的笔头和一个圆筒形的身子。”老师接着引导:“我们怎样用身体来表现蜡笔的样子呢?”在老师的引导提示下,学生很自然地想到把双臂上举,两手掌相对即成了蜡笔的模样。再如,歌词中还有这样一句:“画小草,长在春天里,”老师提示学生:“小草是从哪儿长出来的?”学生答:“是从土壤里长出来的。”老师提示学生:“小草钻出土壤,呼吸到春天的新鲜空气是不是很兴奋,长得很快呢?你怎样表现小草生长的样子呢?”这时,学生很快蹲在地上,两手做小草状,然后慢慢站起,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通过老师的描述和提示,学生都很投入地进行创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造表现,注意力非常集中。最后,老师挑选几个动作创编较好的同学到前面表演,展示他们的创编成果,于是,表演的同学兴致高涨,很有成就感,没有表演的同学很羡慕,并表示下次争取登台表演。这样一个环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兴趣,使他们体会到了创新的乐趣。

2.创设情境,多设台阶,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兴趣就是他们打开音乐圣殿的金钥匙,也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矫健翅膀。在小学音乐第四册中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按2/4拍强弱规律,自编节奏读儿歌。笔者首先提问:“2/4拍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强、弱”。再问:“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击拍方法来表现强、弱呢?”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强拍拍手,弱拍拍腿”(以前老师曾教授过)于是便抓住时机,让学生突出个性,创编出其他击拍方法。不一会儿,多种击拍方法脱颖而出:有强拍拍手,弱拍点手心的;有强拍拍手,弱拍拍肩的;还有强拍跺脚,弱拍拍腿的等。创编之后,笔者又让学生用自己创编的击拍方法自编节奏读儿歌。在整个活动中,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敏捷,学生个性得以发展,创新意识得到培养。

3.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活动中,教师不能 “一言堂”,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我们应以平等、尊重、民主、理解、关心、赏识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在教学中努力建立这种相互平等和尊重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

4.教师要热爱音乐,对音乐教育事业要执着追求。假如教师对音乐爱之如痴,那么他的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我们老师自己对音乐都若即若离,对音乐教育冷漠处之,对课堂教学敷衍了事,那么,他的学生也就很难对音乐产生兴趣。音乐教师应以我们自己的言传身教,激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J].音乐大观,2012,(3).

(编辑: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