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加强视唱铺垫提高合唱能力

  • 投稿狗子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95次
  • 评分4
  • 77
  • 0

方伟青

合唱,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培养相互谦让、和谐合作的心理品质,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和声听觉能力和调式感,发展更强的艺术表现能力。《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据笔者统计,2014年新改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三、四、五、六年级(含上、下册)的合唱曲分别占整册学唱歌曲的12%、31%、50%、32%,其比例是前所未有的。然而现实中,普通班级音乐课上依然难得听见和谐优美的多声部合唱。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和声听觉能力与二声部合唱能力,一直是音乐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近年来通过尝试编创一些简易二声部视唱练习曲,并在每一节常态课上展开教学,发现学生很快地建立起了合唱的意识概念,养成了相互合作的态度,明显提高了多声部听力与合唱能力。

一段时间,不少教师忽视了识谱视唱教学,导致学生视唱能力弱,特别是缺少多声部的视唱能力的结果。现在,我们可喜地看到小学最新版的音乐教材中增加了“发声练习”和“视唱练习”等音乐基础训练内容。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还编入了二声部视唱曲和练声曲内容,下面是笔者将小学三至六年级(含上下册)视唱曲和练声曲的统计:

从教材中的视唱曲目数量来看已经不少了,但教材中二声部小视唱练习的曲目却不多。笔者认为,教师应在常态课上适当地安排二声部视唱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多声部听力与视唱能力。在匈牙利等国,从小学三年级便开始进行二声部的歌唱训练,是从片段的二声部练习开始。俄罗斯《中小学音乐教参》中第七篇《多声部技能和素质的培养》中提到:“只有通过专门精选的大量的多声部视唱曲和歌曲,才能训练出敏锐的和声听觉。从这一观点出发,视唱练耳显得特别重要。离开和声,只通过齐唱单声部旋律练习,聆听和演唱多声部歌曲的才能是难以提高的。多声部训练的第一阶段,就是要从最简单的二声部歌曲和练声曲入手。”基于以上认识,再加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只有重视和加强二声部小视唱,也就是通过片段的二声部视唱练习的铺垫,才能培养学生灵敏的多声部听觉能力和视唱能力,才能为合唱打好良好基础。为此,我在利用好教材中的视唱曲之外,进行了增加二声部视唱曲与改进视唱教学的策略探索。

一、视唱曲目的加工改编

(一)依据学情,循序渐进编写曲目

国内外的学者对儿童在音乐感知觉方面的发展做过大量的调查、测试和实验,如在听辨音程音乐能力的发展上,汉克(Haecker)和兹亨(Ziehen)曾做出的调查发现,小学生对音程的感知能力每年都在迅速发展,并且对大三度音程的敏感程度要早于五度音程。因此,在编写二声部小视唱曲目时,笔者根据学生音乐心理发展规律,分阶段,有重点地编写不同音程和声体验的二声部小视唱曲。小学中段三、四年级的视唱练习以八度、三度、四度和音体验为主,旋律的进行方式以级进为主。例如:

到了小学高段五、六年级的视唱练习可以逐渐增加五度、六度的和声体验,增加一些小跳进的旋律进行方式。另外,还要考虑纵向声部组合的难易程度,从易到难,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编写视唱曲目。下面简要介绍自己在课堂上常用的一些二声部视唱曲的组合形式:

1、卡农式

如:视唱曲

将第二声部从第二小节进入,循环反复演唱,和第一声部形成三度和音的叠置效果如下:

2.同头异尾式,如:

3.先分后合式,如:

4.支声伴唱式,如:

5.固定音型式,如:

6.完全复调式,如:

以上六种形式视唱曲,前四种适宜在中段的音乐课上常用,后两种适宜在高段的音乐课上常用,当然这不是唯一的,老师们一定可以总结出更多的声部组合形式,并在课堂上依据学生的情况而进行创编。

(二)立足常态,巧妙融合教材曲目

二声部小视唱要立足常态,坚持每课一练,只有通过细水长流的积累,才能使孩子们的合唱能力逐步提高。除了自己选编视唱曲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依据教学内容对教材中的材料进行整合、加工,这样可以取得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如:

1.与练声曲相融合

平时,我们给孩子们的练声曲大多是一个声部来进行练习。其实,到了中高段,我们完全可以尝试着把单声部的发声练习发展到和声练习。

如:练声曲

可以改编成二声部的练声曲。

2.与歌唱作品相融合

为了解决教材中合唱作品音准的难点,笔者经常将作品中合唱部分进行简化,或提取骨干音,或简化节奏,编成一首二声部简易视唱曲,让学生提前进行视唱练习,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提早进行二声部和声体验,并为教材作品的学习做好预习铺垫。

例如:四年级的合唱歌曲《哦、十分钟》可以预先做这样的二声部视唱练习:

又如合唱歌曲《大家来唱》,可以这样预先设计二声部视唱练习:

3.与乐理知识教学相融合

基本乐理中的知识点,也可以在二声部小视唱中进行解决。如结合六八拍子的节拍知识点的二声部视唱练习。

4.与器乐练习相融合

在给孩子们编写口风琴、竖笛等课堂乐器的练习曲时,也可以把曲子编成二声部,在唱奏结合的活动中训练多声部听觉能力和合作合奏能力。如:把儿歌《玛丽有只小羊羔》编成以下二声部练习。

上述部分,是笔者针对学生,基十教材,如何循序渐进,巧妙融合地选择编写视唱曲目的一点总结与思考。曲目有了,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在常态课上可以运用哪些策略有效地开展教学了。

一、一声部小视唱的教学策略

(一)关注学生成功体验,见好就收,

小学生自控能力弱,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随意性强,二声部视唱练习时间一般控制在课初的5-10分钟,不宜过长。对演唱声音和表情不作过高要求,尽量关照全体学生,基本做到声部间音准节奏的和谐即可。简明节奏,易唱的旋律,容易掌握,容易合作,让师生在轻松、愉悦、自信,毫不费力的课堂氛围中体验活动,不仅能逐步加深对乐谱的识记能力,还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多种感官参与,增强学习趣味性

由于二声部视唱练习是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为了避免枯燥无味,单一机械式的练习,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多感官参与,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例如运用柯尔文手势来帮助孩子熟记唱名,调节音高相对位置。如:一手表示延留音sol,而用另一只手表示do-sol-do。孩子们除了用眼观,口唱,还借用手势参与辅助,通过视觉的帮助,训练声音、调整音高。又如制作一些二声部视唱小卡片,然后在卡片上用线条画出声音旋律的走向,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音准,理解声部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还可以借助课堂乐器,让孩子边唱边奏,分组合作;练习形式多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了。在唱卡农曲时,还可以将体态律动融于视唱练习之中,每个声部每次唱到乐曲开头的第一个音时,就起立做一个动作,学生们可以玩得不亦乐乎。总之,多感官、趣味化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乐于参与,学而不厌。

(三)听结合唱,关注相互配合

杨鸿年老师在《童声合唱训练》-书中提到:“对合唱整体在技术及艺术手段上最基本的要求是:良好的音准;没有良好的音准,其他一切都谈不上。”视唱和练耳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听得清才能唱得准。要求学生在唱之前要专注听老师范唱,听钢琴弹奏。在读谱唱音的同时,不仅要听自己的声音,还要兼听同伴配合,尤其是要做好音量的控制。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用无伴奏的练习来训练儿童的音准,培养儿童的内在听觉,通过专注地倾听来帮助学生进行声部的调整、融合。

以上是笔者近几年在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中所做的一点探索,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指点,为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全面发展学生的音乐素质而共同努力!

方伟青 浙江省金华市南苑小学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