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古词新唱——《春江花月夜》的教学运用

  • 投稿Aaro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54次
  • 评分4
  • 34
  • 0

邹小慧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0)

【摘要】有东方神韵之称的《春江花月夜》凝聚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深受世界人民的赞扬与喜爱。它本是一首民族管弦器乐,而怎样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式去阐释和表现中国古典音乐的精华,徐景新的声乐随想曲《春江花月夜》的成功改编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重点从歌曲改编及其背景、如何教学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获得了中西音乐元素融会贯通的认知以及应该弘扬民族音乐之魂的启迪。

【关键词】古词新唱;《春江花月夜》;教学方式;演唱要点

一、《春江花月夜》及其背景

(一)作者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唐玄宗开元时尚在世。张若虚的诗,现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在唐代,几乎没有张若虚的诗集传世。不仅他的生平事迹少之又少,他的诗作也长期湮没无闻,直到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才收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在此时,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开始扭转。及至清代,张若虚的诗声似乎更好些,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比如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等等中都写道:“其诗语言清新优美、描写细腻、清丽开宕、音节和谐、澄澈空明,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

(二)后世影响

这是一首号称“孤篇盖全唐”的名诗。《春江花月夜》沿用乐府旧题来抒发真挚感人的情感,这种离别情绪既富有哲理意味,又淡然雅致、不落俗套、婉转悠扬,洗去了当时宫体诗的脂粉感,给人一种典雅、澄澈、清丽、空灵的感觉,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笔笔皆是描摹细腻、融情于景的极佳诗句。

二、在教学中如何运用

(一)咬字

歌唱是语言的特殊表达形式之一,有时候甚至比语言本身更加能够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想要准确地表达作品,清晰的咬字吐字是相当重要的。咬字和吐字的器官,包括唇、舌、牙齿和上腭等,因为这些器官活动时的不同位置和不同着力部位,所以形成了辅音和元音(即语言)。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的歌词虽然来源于古诗《春江花月夜》,但是与原作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然是简单的几句歌词,但却是对古诗词的高度提炼和意境的精准概括。歌词虽然不多,但要准确地演唱出来却不容易,尤其是在用美声方法歌唱时,先把歌曲要表达的内容交代清楚,这就要求演唱者把歌词唱得既准确又清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字正腔圆”。还应根据汉字的语言和语义特点,在演唱中做特殊的加工。同时演唱者的情感、愿望及舞台感觉很大一部分与不同演唱者的不同心理因素有关。在演唱时,可以依据作品的整体风格酌情加入一些装饰音,如倚音、滑音等,以求更完美地烘托出古曲的风格和意境。因此,准确又细腻的处理,会使整个演唱更有张力与艺术表现力。

(二)气息

众所周知,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所以在演唱时,气息的正确使用是相当关键的。如前两句“江上明月升,江畔花如锦”要一句一呼,使用的呼吸应较深较长,而第三句“春潮随波千万里”最好是一气呵成,如实在气息不够,可在“随”字后快速偷一口气,如在“潮”字后换气,则会破坏句子的连贯性,同时还要注意正确的歌唱姿势,气息就会平稳得多。第四句“夜色沁人心”应用一口气完成,运用气息的保持力量,将气息有机地控制。而接下来的“啊”字非常具有抒情性,演唱时气息要吸得深,才能有力地支持“啊”字,使声音洪亮,并且富有穿透力。随后的花腔唱段是整首歌曲的难点与精华所在,同时也是最需要气息支持的乐段。在演唱时,注意气息要吸得快且深,同时运用要灵活,但声音位置要高,否则花腔唱出来就会显得笨重,演唱者自身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影响接下来的演唱。

(三)情感

作品取材于张若虚的古诗《春江花月夜》,所以演唱者在处理歌曲时,也要注意遵循原作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意境。张若虚通过对一系列自然景物的描写,不仅赞美了大自然的秀美风光,更是融情于景,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渴望。演唱者要运用这种美好情感来进行作品的演绎。歌曲一开始,是处于相对平静的阶段,要平铺直述,好像自己正被眼前美好的景色所吸引,演唱时要将这些内涵一一展现出来。在进入第二部分后,则要在音色与情绪上与前面形成对比,灵动的音符显示出了一种欢快的情绪。在演唱该部分时,要将情绪调动起来,以流动的演唱仿佛赋予了景物鲜活的生命力。歌曲的最后一段是全曲情绪的高潮部分,虽然在旋律上是A段的重复,但是它所包涵的思想内涵已经升华,在这些看似平静的美好景色中,蕴藏的是一种热烈而深沉的情感。演唱时不要过于宣泄,要特别注意这种内敛的情绪表达。

(四)音色

这首《春江花月夜》表现了作者对音的唯美追求。它不仅有浓郁的古曲气息,还有着深厚的民族风情。演唱时,音色既要明亮又要相对厚实。在引子部分,有一个大二度前倚音( sol-la,re-do),在演唱时应尽量使声音具有穿透力,宛若吹箫一般悠扬且婉转,将声音往远送。进入主题部分的四句歌词,共有十三个小节的旋律,演唱时要用高位置吟唱,在音色上要通透且收放自如。笔者认为,歌曲的B段虽然是演唱时最难把握的部分,却也是最能够让演唱者充分发挥的一个部分。在后面大篇幅的歌曲旋律中,只有“啊”和“啦”作为歌词,演唱者需要完全靠声音和旋律的变化来表达歌曲意境,所以一定要把握住音乐中的每一个细微处,尤其是在声音强、弱的力度对比上,还要注意顿音、长音的区分。在随后30小节中,声音需在力度上又一次与之前形成递进式的层层推进,情绪更加激烈,气氛更加活跃,表现出一种类似舞蹈的热闹场面,这时,声音在强弱上的处理会突出旋律的韵律感。而后,声音要适当削弱、平稳,与尾声做好衔接。

参考文献

[1]罗小平赵元任对声乐创作中词曲关系的见解及其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3).

[2]戴勇论民族声乐作品中古代歌曲的演唱与表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2)

[3]汪琦.古歌时代声乐艺术的历史价值和现代启示[J].艺术评论,2009,(5)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