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课标背景下培育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着力点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0-17
  • 阅读量62次
  • 评分0

  摘    要: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育学生审美感知素养和提升学生创意实践素养的有效途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聚焦核心素养,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因此,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就需要从培育小学生音乐素养的目标出发,选取适合学情的作品,搭建音乐欣赏平台;创设教学情境,营造音乐欣赏氛围;用好生活元素,培养音乐欣赏情趣;丰富教学设计,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音乐;核心素养;欣赏教学;教学情境;


  Focus of Cultivating Music Appreciation Ability of Primary School Pupils in Context of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CHEN Guo-ying


  小学音乐课是培育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课程。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小学音乐课教学改革陷入了困境,音乐素养的培育在传统音乐课堂中难以落实[1]。《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音乐学科内容包括欣赏、表现、创造和联系四类艺术实践,可知,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任务,是培育学生审美感知能力和文化理解素养的有效途径,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理解音乐相关文化、提高审美情趣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此,音乐教师要重视音乐欣赏教学,在音乐教学中要做到合理选取作品、创设教学情境、用好生活元素、丰富教学设计,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逐步积累欣赏的经验[2],最终提升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欣赏能力。


  一、合理选取作品,搭建音乐欣赏平台


  在新课标视域下,音乐欣赏倡导认真贯彻美育理念,强调引领学生开展唱歌、识谱、欣赏、器乐等音乐教学实践,培养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拥有健康向上的审美价值观,促进和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基于音乐作品种类多样、复杂程度不一等情况,选择合理的作品,是开展好音乐欣赏教学的现实基础。


  1. 选择易懂性作品,增强音乐欣赏的理解力


  小学生年龄层次低,抽象思维水平较差,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但是他们对直接的感官刺激较敏感,因此,这个阶段的音乐教学,特别是欣赏教学,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出发,挑选出最适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的音乐作品。一般而言,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可以选择一些活泼、灵动的曲目,比如《茉莉花》《小星星》《童年》等,借助这些灵动的乐章、快乐的旋律,吸引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欣赏学习之中。到了小学三、四年级时,则应该逐步增加学习难度,在准备欣赏作品时,可以在过往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深化。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则要注重听辨音乐作品中的情绪、情感变化以及领悟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所以,挑选欣赏作品大体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规律。


  此外,在选择欣赏曲目时,还应当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或者是学生熟悉的曲风。笔者建议先采用课堂问卷等方式了解学生过往的音乐学习经历,关注他们当下的课外艺术类兴趣班学习情况,还要注意了解学生对哪些乐器有了解、充满兴趣等。只有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音乐学习情况,挑选出来的作品才能够从主题或乐器演奏等方面与学生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音乐课堂,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与理解。


  2. 选择趣味性作品,增强音乐欣赏的吸引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更愿意对新鲜有趣的事物进行更深层的接触和感受。所以,在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突出趣味性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两只老虎》旋律简单、节奏明快、有节拍,学生能够很快掌握,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信心,从而更快地融入到音乐欣赏学习中。为了增加学生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兴趣,巩固他们对作品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改编,比如将老虎改成大家生活中耳熟能详的动物,这样既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生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以及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在选择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发挥主导作用,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请学生做音乐欣赏曲目的推荐人,并且在推荐时附上推荐理由。这样的方式不但对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有非常大的帮助,更为重要的是,身为推荐人,学生还要对作品有一定的理解,这个总结推荐理由的过程其实也是音乐欣赏的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


  3. 选择感染力作品,增强音乐欣赏的冲击力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理解音乐的感染力首先要从欣赏音乐开始,而音乐的感染力代表的是艺术的感染力,是对感官与情感的冲击。学生对于首次听到的乐声都非常敏感,特别是对于一些简单的乐器演奏出的复杂音域、优美旋律,以及演奏者熟练的演奏技巧等都极易产生好奇心[3]。所以,教师选择音乐欣赏作品时必须关注音乐的感染力。比如,《嘀哩,嘀哩》是一首轻快、活泼、感染力很强的儿童歌曲,歌曲反映了少年儿童观察大自然变化,寻找春天、拥抱春天的美好景象。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寻找春天的足迹,体验、享受美丽的春天的快乐,进而提高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营造音乐欣赏氛围


  课堂教学在真实的情境中展开,会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克服障碍的过程会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与证据推理能力,从而摆脱空对空的抽象授课模式[4]。新课标要求丰富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此,音乐欣赏课需要通过塑造逼真的教学场景将学生带入相应的教学情境之中,把抽象的、难以感知的艺术与音乐更好地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从而让学生更深刻地品鉴、欣赏音乐作品。


  1. 运用教育技术,激活音乐欣赏课堂


  新课标建议在音乐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视听合一、声像一体、虚实结合等方式创设与音乐相关的情境。因此,音乐欣赏课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抽象的音乐更加立体地展现出来[5],这样既能使听觉和视角得到完美统一,又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比如教学三年级下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课,学生可以通过练习很熟练地演唱歌曲,但是无法领悟歌曲的故事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此时,教师就可以播放《小兵张嘎》《地道战》等电影的片段,同时欣赏电影中的插曲与配乐,帮助学生结合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更好地理解某一段旋律所富含的情绪、情感特点,从而在情感层面与作品产生共鸣,加深他们对作品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2. 激发学生想象,焕发音乐欣赏活力


  新课标指出,艺术活动中联想和想象的发挥有助于学生掌握艺术表现的技能,认识艺术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音乐欣赏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自主构筑音乐场景,让他们在想象空间中更好地感知音乐的魅力、理解音乐作品。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带有意象意义的信息,还可以为他们描述相关的想象场景。比如,在学习《东海渔歌》这部作品时,笔者尝试引导学生自己描述大海的样子,鼓励他们想象风浪中的大海、海上颠簸的船只和船上的人各是什么状态,让他们进入丰富的想象与情境描述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仿佛听到了海浪声、风声、浪花跳跃声,进而深入领悟作品内涵及其包含的思想感情,感受渔民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三、用好生活元素,培养音乐欣赏情趣


  音乐具有较强的生活性特征,在音乐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其知识性和技能性,还要重视音乐的生活化属性。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利用教材需要与实际情境的结合点,创设生活情境,自主选取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热点和生活场景来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1. 寻找生活中最美声音欣赏音乐


  新课标指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声音和音乐,探索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种声音与音乐现象。为此,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应该用好自然界的元素和生活元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欣赏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真正意义上的音乐欣赏。比如《林中的鸟声》一课导入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交流自己听过的鸟鸣声及其特点,随后,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百鸟朝凤》等乐曲,让学生想象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会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拓宽音乐认知,激活探索音乐世界的好奇心。


  2. 从生活出发激发音乐欣赏热情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还应该将教学置于生活情境之中,引领学生走进音乐世界,挖掘已有的生活体验,寻找音乐与生活的联系,印证所学音乐知识。通常,开放式的欣赏课可以从生活中很熟悉的某一个主题入手。比如,以“草原”为主题词,以“生活音乐化”为境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生活中与草原相关的音乐元素,鼓励学生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音乐,体会草原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受自然界和生活中音乐的音色、长短、强弱、高低。在学生模仿和描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之际,课堂上引入《草原》这一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他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感知融入其中,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提升音乐欣赏教学的成效。


  四、丰富教学设计,提高音乐欣赏水平


  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更加关注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育。小学音乐教师要规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挖掘音乐教学内容的育人价值,关注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发展,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贯穿音乐欣赏教学的始终,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1. 听赏与评述结合,感受音乐魅力


  新课标指出,聆听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新课标背景下的音乐欣赏教学应该坚持听觉为先的教学原则做到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以讲解讨论为辅。学生通过聆听音乐,逐步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音乐感知能力和欣赏水平[6]。为此,我们的小学音乐欣赏课可以探索变单一化的欣赏输出模式为丰富的输入式欣赏教学,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适应其接受和理解能力的学习活动,不断发展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理解能力。例如,二年级上册的《小毛驴爬山坡》是一首活泼、欢快的西班牙民歌,我们可以让学生以跟唱的方式感受音乐的律动,通过旋律的快慢、起伏来体会小主人焦急的心情以及小毛驴的俏皮、淘气,感受音乐的无限魅力。随后,引导学生了解西班牙,欣赏《西班牙斗牛舞》,从而懂得西班牙音乐的风格与该国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奔放是密不可分的,最终实现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和审美体验、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理解音乐相关文化、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2. 多种元素交融,陶冶审美情操


  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设计可以与社会生活、姊妹艺术及其他学科加以关联和融合,实现多种元素的交融。如《茉莉花》是一首世界名曲,歌曲的旋律简单、优美,意境耐人寻味。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演奏,特别是鼓励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演奏自己擅长的乐器,通过不同乐器的演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赏析这首名曲,感受音乐无限的美。编创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发掘和提升学生的音乐创造力。钢琴曲《骑竹马》曲风欢快、热烈,风趣地表现出了儿童以竹为马、奔跑雀跃的欢快场面,动力十足且活泼有趣,另外曲子本身非常短小,可以重复演奏,非常适合学生开展初步的舞蹈编创实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欣赏音乐,激发他们的兴趣,随后通过图片和视频帮助他们感知乐曲。这一过程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有效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吴丽娟.以项目化学习推动小学生音乐素养落地[J].教学与管理,2021(23):69-71.


  [2] 田蕊.高校教师对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指导[J].黄河之声,2020(19):140-141.


  [3] 张雪.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北方音乐,2020(21):133-135.


  [4] 陆国志,常靖伟.证据推理素养培育的情境教学及其跨越[J].教学与管理,2021(33):114-116.


  [5] 丁霞.如何利用可视化教学方式提升小学音乐教学实效性[J].读写算,2020(28):111-112.


  [6] 陈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9,39(01):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