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音乐教学论文范文,音乐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互联网+思维”下声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 投稿
  • 更新时间2022-10-27
  • 阅读量21次
  • 评分0

  摘    要: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现在的音乐教学活动趋于互联网信息化,为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和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在音乐所学中有大量的课堂教学知识素材,并且采用教育“互联网+”的全新课堂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网络教学思维。信息化的音乐课堂教学集自动化、快捷化、功能化等多种优点于一身,突破了传统音乐课堂教学的桎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本章还针对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论述,希望在互联网信息化下的音乐课堂教学实现突破,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并就传统音乐课堂教学与信息化教育深度融合的新问题与挑战做以说明,并给出个人建议,以期对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声乐教学;信息技术;文化融合价值;


  一、引言


  基于新时代发展的现代音乐教育,以信息化教学来看,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补充,随着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音乐老师们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培养,并且利用新时代发展的便利条件,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更加高度地融入了信息化,针对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环境之下对学生综合实力的培养诉求。对于现阶段的信息化音乐课程,老师们已经对教学方法作出了一定的变化,在音乐教育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音乐老师们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的高度培养,而不再单单是对以往的基础音乐知识的单纯理论授教。为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前沿进行的音乐,当前许多老师开始在音乐课程中加入了计算机技术,以实现适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适应“互联网+思维”的音乐课程。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二、中国传统声乐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困难


  (一)教学资源相对封闭单一


  相比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音乐课堂教学,普通的音乐教学资源相对单一,主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来源单一,主要有两个方式获取,第一个教师的课件来源本身就比较单一,没有特色,第二个原因:声乐老师的课外阅读中所获取到的音乐内容,老师们没有外来渠道进行学习并提高自己,使得自身的音乐水平一直停滞不前。众所周知,在学生的环境中,人力资源的作用不言而喻,只是在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下的人力资源是无法提高学生的音乐核心素质。


  (二)教学手段追求感性体验


  中国音乐教育手段简单,学生的音乐体验更多的是基于情感上来的,缺少学生理性思想的培养。例如,传统的音乐课程中,老师可以使用的教育工具非常有限,学生了解音乐的途径基本上是老师口传心授的范唱,使得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情感的观念去断定自身的音乐掌握状况,而不是使用仪器或者相应的信息技术理性地评估自身的掌握情况。这种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准确度,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过程割裂音乐系统学科


  声乐本身就是个系统的集合体,音乐,总体而言,包括了理论学科和艺术专业,以及新兴学科(与市场结合很紧)三类。理论学科一般分为创作和作曲的技术理论、音乐学(狭义)即音乐史论学科、西方音乐教育科学研究,这个学科都是相对幕后一点的研发和教育属性的。演奏学科是乐器学科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许多学科研究方向:现代钢琴表演专业、声音演唱学科、西洋弦乐学科(如小提琴、大提琴之类)、西洋管乐学科(如长笛、单簧管、双簧管之类)西方敲击乐学科,我国民乐多种演奏(如琵琶、二胡、古筝)在今后的发展目标都是走上台的。乐器新兴学科一般是和市场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这是近年来才开设的新学科,以适应市场经济而推出的。音乐音响导演、音乐作品剪辑、音乐作品美术管理、乐器工程技术、计算机乐器、乐器剧。有统筹的方法综合了不同课程间的优势,才能最好地使学生在练习演唱的过程中,体会音乐之美,感受音乐的灵魂美。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学方法下,基本是由老师演唱,学生也跟着老师练习,造成了许多学生只会演唱,而无法掌握歌声中的具体含义,从而割裂了传统声音系统课程的整体性。


  (四)学习动机难以持续


  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很容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其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教师在教学中也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致使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或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如果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就不能保障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节当中进行自身教学与自身指导,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动机无法持久。声乐教育课堂,本来是一个循序渐进、步步为营的教学过程,但一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或者本末颠倒、缺乏对学生动机予以指导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单纯地根据老师的看法与理念去接受知识,教师直接以单纯的音乐理论知识为灌输方式,并不能引导学生灵活地利用不同的艺术能力去发掘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元素,同时还有一些教师在培育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未能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而进行的音乐教学策略也较为简单和机械,不能反映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音乐水平的提高。


  三、将信息技术与声乐教育融合的价值


  (一)打破教学资源的时空限制


  传统的三尺课堂在信息化的刺激下慢慢变成了人们的过去,现在,人们往往不需借助互联网,通过一台电脑便可以进行教学,信息技术下的声乐课堂革命性地打破了传统型、聚集式的课堂教学。以往的课程,我们学习的模式就是许多学生齐聚一堂,在老师的戒尺和白垩下共同完成了课程领悟,并且时间也相对固定,每一节课程约四十五分钟。而信息化下的声乐课堂则不受时间的约束,不受空间的束缚。信息化下的声乐课堂给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们在线学习之余,还能够利用这个平台发现了自身的问题,通过对相关信息的检索,不但能够掌握新的学习心得和练习方式,还能够去老存新,从而进一步理解了教学课堂上的知识点。信息化下的声乐课堂彻底改变了以往老师在课堂中的地位,突破了知识资源掌握的空间局限。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老师通常作为主导对学生实施教育,他们通常是受体完成课堂记录,使得课堂有效性不高,学生遇到的许多困难也没有有效的疏导,不过通过信息化能够很好地解决这类问题。类似的,老师也能够比较便捷地获取相应的教育资源。


  (二)丰富教学手段


  声乐课程的教学手段,历来都是老师与学生之间老生常谈的重要问题,但在以往的教学方式下的教学仍存有着一些问题。首先,由于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上的方式千篇一律,单纯地以自我为教育主导,滔滔不绝的讲述内容,让学生在底下奋笔疾书,极大程度上的抑制了对学生主体性的指导价值,而这种长此以往的教育方式会使学生慢慢缺乏了学习积极性。基于新信息技术下的音乐课程也就不同了,因为这对学校的声乐教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提前准备好PPT教学素材;课堂上利用网络、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指导老师讲授内容,学生通过对媒体播放音乐歌曲,接着对课堂素材进行精讲,当教师讲述完内容以后,再播出音乐歌曲,接着让学生跟着表演;在课后,由教师按照内容对学生给出了一定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后自己表演音乐歌曲,下次课堂教学之前由另外一些同学来表演今天学习的声乐曲目。相比于以往面授型的音乐教学手段,老师的教学手法常常是由局限于教科书之内的内容为所提出的教学内容,但终究逃不过传统教材的桎梏,而在信息化下的音乐课程中情况则有所不同,因为老师们能够利用各种技术软件的高集成性、包容性的特点,有效地为查询相应的音乐课程提出了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而使音乐教学的手法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不再仅限于传统教材范畴内的教学讲解。


  (三)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的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胜利的教导所要求的并非强制,乃是引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我们看到兴趣爱好对学生有着何等的意义,作用也是不言而喻。因为兴趣爱好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是他们主动学习的主要向导。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通常都是由老师主宰着课堂作用,而孩子则更多的是主动性接触,因为一般信息化下的音乐课堂教学的几个过程均为:情境引导——主动探索——探究互动——综合小结——拓展应用,才能凸显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种愉悦的气氛下,学生身心放松,学习效果倍增。


  (四)通过在线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度


  练习音乐表演的途径也有许多,包括通过录音带和视频、音乐训练程序等,都能够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声音与音乐表演技能。而类似于其他学科的课程,音乐实质上也是系统化的教育,包括音乐教学、学生信息反馈、教学质量管理这三部分,缺一不可。老师们利用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后所接收到的反馈信号(包括自身反应和观念反应)掌握了学生对活动的感觉,以获得最佳的教学质量管理成效。在网络音乐课程中,由于现代数字与计算机技术贯通其间,老师们收集学生意见的方式多样且都富有成效,从而达到了教师间的数据共享,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具体可采用图片、视频和文本的形式帮助学生及时向老师反映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帮助老师形成正确的教学思想和意识。


  (五)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中大力倡导的理念,也是教育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亟须关注的重要问题,而“互联网+”声乐课程为因材施教宗旨的落实指明了有效途径。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与声乐素养不同,对音乐教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怎样有针对性地给每位学生提供契合的教学资源与辅导方案也是亟待探讨的问题。“互联网+”教育基于自身的技术特点,可以在完成基本教育功能任务的同时,结合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学生的偏好与个性化要求,从而发掘学生的技术特点,实现差异化的教学要求。这种个性化教学,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会有所进步,有所成长,让每个学生都深深感受音乐的魅力,爱上音乐,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六)教学资源的极大丰富


  “互联网+”为音乐课程提供了大量的资源,包括各类图片、音乐、电子书资料等,并且借助网络音乐教学系统,老师也能够通过各种音乐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有实际性的帮助。另外,通过搭建与慕课、微课、翻转式教学等各种新型教学方式相结合的“互联网+”声乐课程平台,还有助于实现资源的极大丰富,进一步开拓了教师的眼界,从而达到资源的高度集成与有效使用。


  四、问题与挑战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信息技术下的声乐课程正常开展的基础就是教师力量队伍的建立。信息技术下的声乐课程并不仅是关乎语言学习专业知识的音乐教学问题,同时又是对学生音乐素质的需要。关于学校教师技术力量队伍的构建,大致上可从这样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教学音乐小组队伍的构建,学校教育的基础就是自己的音乐能力获得认可,学校从这点着手,并在教学音乐上使用信息技术而不落后;其次,信息技术小组队伍的构建,随着时代的进展是基于教师技术创新上的,也是基于学校信息技术运用上来的。


  (二)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依托于信息技术的音乐教育,要不断地改变教学理念,要深知学生才是教育中的唯一主体,因此音乐老师应更多地站在学生的基础上去决定教学方法与内容,能够最大程度地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进而能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力,给学生的自主掌握带来源泉持续的教学力量。在信息技术下的声乐课程,老师就必须掌握课程中的关键点,虽然对老师来说能够很简单地理解课程中所包含的思想、艺术意境或者价值观,可是对学生来说就不重要了,通过以学导教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到学生的现实情况或者在教学中所面临的提问,进而能够对症下药,化解学生中的提问。再者,以学导教与学生核心素质的培育相互促进的,两者一个是课程基础,一个是课程核心,在信息技术下的声乐课程中教师们必须重视对个性化教学方法的运用,并按照时代发展的特点相应的改变教学理念,以发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地位。


  (三)不断优化教育评价体系


  基于现代计算机技术下的声乐教学评估系统需要进一步优化,要一改以往千篇一律的教学评估系统的桎梏,而且还要以更开放式的方式评价体系来判断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教学测评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正是为了突破以往声乐教育的框架,用更为适应学生实际、更为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测评理念与考核手段让他们快乐的学习。


  (四)加强线上线下声乐课程的整合力度


  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不少音乐教师已经不自觉地把“互联网+”运用在了音乐课堂教学上,包括用微信语音检测学生的歌曲熟练水平,用音频通话向学生介绍唱歌上需要注意的问题等等。线上线下有机地结合的教学模式已渗透在了当今音乐课堂的各个环节。声乐课程的特点使它无法借助“互联网+”教学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但是通过“互联网+”音乐教学方法,却能够极大地开阔学生的歌唱眼界、提高学生的声乐素质,从而克服了传统音乐教学的局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音乐教学方法,已是当今音乐课程发展的新趋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的音乐课程在“互联网+”时期具有很大的前景,科学运用先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对音乐教育资源的融合和质量的改善意义重大。“互联网+”音乐课程的发展面临着机会,也面对着一定的挑战,因而要求老师和科研人员齐心协力,将“互联网+”与音乐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得更为密切,为学生提供更优良的环境,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思维”下的信息化音乐课程将逐渐凸显价值,因为它已经突破了传统音乐课程教学中资源、教育手段上的墨守成规,不论是对教育资源的获取,或是教育技术手段的丰富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学校课堂中以老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状况,并致力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程刘龙天.关于高校美声声乐教学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探讨[J].中国文艺家,2020(05):233+235.


  [2] 马卫星,岳亚.“互联网+”教育视野下的“非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21(01):175-178.


  [3] 苏丹.“互联网+”声乐教学模式探究[J].戏剧之家,2020(30):93-94.


  [4] 邢瑞彬创客教育模式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8(31):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