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让学校成为孩子的乐园——观台湾乡村小学美育空间有感

  • 投稿我最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45次
  • 评分4
  • 34
  • 0

冷莹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作者简介:冷莹,女,中学一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美术教研员,邮编:310012。

学校空间包括学校的自然环境、学习环境以及生活环境。营造美育空间,是指在这些环境中充分展现美育潜移默化的力量。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学校美育价值的凸显,也让校园环境建设成为学校美育提升的重要载体之一。今年4月,浙江省教育厅组织中小学教育交流团赴台湾地区考察,了解台湾小学的教育状况,尤其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实施情况,笔者随团前往。作为美术教研员,我很关注台湾乡村学校的美育工作,其中乡村小学的空间营造水平让我印象深刻。相比于我们追求的“高、大、上”的校园建设,这些乡村学校非常朴实,校园空间有童趣、有温度、有美感,蕴藏着“让学校成为孩子的乐园”的教育理想。此次台湾的考察,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让我对美育有了更加深入的认知,也获得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台湾乡村学校美育空间的总体印象

本次考察,我们走访了台中、新竹、桃园、新北等4个城市,重点考察了台中市东海大学附属小学、新竹县大坪小学、桃园县内栅小学、新北市三峡区有木小学、新北市万里区大坪小学等5所小学。除了东海大学附属小学位于城区外,其余都是位于山区农村的小规模学校。这些学校的校园面积小,学生人数都在100人左右,最小的班额只有4个学生,教师也多在10多人左右。正是在这些小而精的学校里,我们看到,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把学校营造成温馨、美好的成长乐园。

(一)自然环境

这些学校多数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溪水环绕,鸟鸣虫跃,山路盘旋,需行驶不少的山路才能抵达。学校在山林的掩映下,很不起眼。拾阶而上,校门多数是有些年份的建筑,显得有点陈旧。在安静的校园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绿”,好像上天不小心打翻了颜色箱,在这里泼洒下不同色调的绿色。

学校十分开放,把乡村与校园融为一体。有几所学校与社区之间并没有设置围墙,只是用绿树做了简单的隔断,甚至在学校里还看到了爬山的游客。学校还摆着木椅木桌,让行路的游人休息。一些校园里有菜地和一垄垄的稻田。校园里有很多百年甚至千年的古树安静地伫立着。在自然面前,我们感觉内心十分沉静,o-间好像在校园里停驻。踱步校园,随处可见的是石子路、泥地,杂草恣意生长,花儿竞相开放。在记忆里,这样有自然野趣的校园,已经很遥远了。而这样的自然,真让人心生喜爱,自然美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图1至图5)

在亲近自然的基础上,学校挖掘出很多有趣的课程与活动。这些活动有的与美术相关,有的则是多学科的综合。比如,这些学校联合成立了萤火虫社团:“护萤童盟会”。社团由学生自己组织创建,有会旗(图6)、有标志、有口号。“童盟会”既传播环保理念,又联谊互助。学校定期组织孩子晚上在校园里观星赏月,好几所学校都设有专门的观星台。而萤火虫是对环境很敏感的昆虫,一旦环境被破坏就不会出现了。抬头就能看到星星、萤火虫,只有环境纯净的乡村才有可能。所以观萤、观星的经历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宝贵的人生经历,再多的保护环境的宣教也比不上这样美好的体验。这样的特色课程让我们羡慕不已。难怪很多台北城里的孩子家长,不辞辛苦,也要把孩子送到这些学校来读书。

在台湾新竹县大坪小学,我们看到学校围绕自然生态,开设了“蝴蝶生态”课程。学校里花团锦簇、蝴蝶纷飞。课程由校长、教导主任、科学老师、美术老师等合力完成开发。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认识蝴蝶的食物、生活习性,记录生长过程,又练习写观察文章、画蝴蝶、做标本、演蝴蝶……这样的课程,让知识学习不再生硬,也不是分科设学的各自为政,而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美育获得了非常宽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学校每两年一次的全校师生参加的生态剧表演,每一个学生都会扮演一个角色,舞美、服装设计、表演艺术等都是学生乐于去研究与学习的。在这所学校走访时,接待我们的两个学生导游(图7)让我们很晾讶:两个六年级的孩子几乎能辨别校园里所有的植物,知道这些植物的特征,知晓哪一种蝴蝶爱吃哪一种植物,并且熟练地给我们找出藏在树叶下的蝴蝶幼虫卵。他们介绍的语言都是自己总结的,生动、朴实、有趣。当我们跟着树丛间穿梭的孩子,踩着杂草丛生的泥地,辨认植物的时候,我看到了孩子与自然共生的愉悦,更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长力量。

(二)学习与生活环境

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是师生每天朝夕相处的地方,最能代表学校的校园文化内涵。我们此次考察的这几所学校,在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营造上都十分用心。

比如,东海大学附属小学在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上让我们印象深刻。校园不大,但是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有跳跃的快乐、美丽的元素。学校大门口,立着与学生差不多高的“七个小矮人”泥塑像,校园里也见到一些卡通人物,还有我们在幼二园里才会看到的滑滑梯(图8)、玩沙池(图9)、游戏长廊,墙上的宣传海报也配着各种卡通的装饰纹样。一下课,我就看到孩子们撒野般地奔向沙池、滑滑梯、操场,在户外尽情地奔跑、嬉戏。

在大山深处的新北区大坪小学,班级最小班额只有4个学生,但是校园中的美无处不在。我惊奇地看到了两个大大的童话般的树屋。(图10)树屋围着两棵百年古木建成。要上树屋,可以爬木楼梯、绳索和铁架子,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能力选择而上。树屋俨然就是孩子们玩耍嬉戏的乐园。树屋下面的一个板上写着:“山精灵之屋,这里是万金远眺的好景点,是远离人群的好所在,是探索圆梦的好地方。当你想要疏解烦闷的时候,当你想要孤独自赏的时候,当你想要展翅翱翔的时候,当你想要……”十足的小清新笔调。学校如_个知心好友,鼓励学生在多梦的年龄里放飞梦想。据说他们的老师经常和学生一起爬上树屋,大家团坐其上,上课、学习,分享自然与文明的融合,这样的体验真是一种享受。

级任老师的办公桌就在教室里面,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教室里的陈设很像幼儿园,矮柜子、小桌子,墙壁上分区域贴着各种作业、美术作品和教学资讯。有的教室后面是阅览区域,还铺着地垫,放着各种色彩的抱枕。各个教室的布置方式各不相同。一些学校,学生在教室外脱鞋,在教室里穿软拖鞋,或者赤脚。总体来看,教室的布置彰显了温馨、舒适、欢快的基调。

除了教室里,在教室外墙壁上,也到处都是学生的美术作品。从天顶壁画到走廊里的墙绘,以及学生作品的展示墙。学校尽可能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艺术创造能力。在一座普通的教学楼转角,—整面墙上,都是彩石拼贴,色彩斑斓。仔细一看,每—个小石头都是孩子的石绘作品(图15至图18),学生的作品让原本简朴的墙壁顿时变得绚烂、灵动。甚至在这所学校厕所的门壁上,都喷印着学生的美术作品。玩美术、识美术、赏美术,在一个充满童趣的环境里,孩子们活泼的天性、活跃的思维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一些学校还在教室走廊与拐角的地方做文章,做起了书柜,用木墩围成—个阅览区,放着各种棋类游戏,甚至还放着两个游戏投篮器。据介绍,学生可以通过好的学习与生活表现换到老师那里的投篮游戏币,享受收获的喜悦,因而乐此不疲。

二、台湾乡村学校美育空间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有泥土味,营造亲近自然的生态空间

自然对孩子有无限的吸引力,她浩瀚、变化莫测,是艺术教育最好的老师。没有—件艺术作品有取代自然的力量。美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尽可能地亲近自然,在自然里培养智慧和勇气,在自然里探索发现。工业化进程中的规整与乏味,阻断了我们与自然的联系,我们的学校教育常常显得束手无策。受到场所、自然环境、安全压力等因素制约,学校美育往往局限在美术课堂,多数孩子只能在教室里学习美术,照着照片画风景,看着视频画动物,想象着画自然……而真正的校园应该不那么急于把学生限定在书本知识里,限定在教室里。 这次走访的台湾乡村学校,让我们看到,学校在校园自然环境营造上的发展空间。亲近自然,我们可以从泥土飘香开始。在与当地老师的交流中,我们也了解到,台湾也曾经历过学校建设的误区,一味追求设备的先进而忽视生态环境的营造。近年来,在有识之士的共同倡导下,大家开始重视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很多学校加入了台湾的“绿活美学”的教育改革项目,将环境、生命的议题融入校园活动中,特别倡导自然、环保与当地等概念。在这些访问的乡村学校里,我们看到了改革的成果。亲近自然或许并不难,关键还是观念的转变。自然一直就在身边,关键是如何发现她、珍惜她、善待她,并把她有效地引入学生的校园生活。在与自然的亲近上,乡村学校更有着天然的优势。“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让教育慢下来,让学生可以多一点时间徜徉在自然的无限中。让学校成为一个以生命为本、以自然为师的校园美育空间,给学生更多与自然亲近的机会,以从大自然中获取创造的源泉。

(二)有童趣,营造快乐的学习空间

童年时代是人最好动、最好奇的时期,也是习惯养成、能力发展的最佳学习时期。这个时期,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起来,身体与思维都要活跃起来,校园的空间建设就应该顺应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尊重孩子天性,放弃成人先人为主的观点,让学校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基于这样的目标,校园在学习与生活环境的营造上,应该更富有童趣。玩沙池、秋千、滑梯、操场、树屋、茅草房、阅读区、烤薯区、游戏区、高空拓展等,都是孩子们喜欢的设施。 这些年,我们省也在致力于学校环境的优化设计,涌现了很多有特色的学校空间营造的优秀案例,老师与孩子一起动手美化校园。“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这是我们这些年推进的环境营造中常说的一句话。而这次考察之行让我想到,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加充分,让每一面墙,甚至每一个物件,都能说“孩子想说的话”。这其实需要我们更有耐心、爱心与慧心。有童心的校园环境,或许并不需要太多的经费投入,它们不豪华,却能打动人心。比如,我们在一所学校里看到四把用木头拼成的木马形凳子,看到另一所学校大门口墙绘着的略显粗糙的壁画。这样的艺术空间的营造虽然并不专业,一看便知是孩子与老师的作品,但是这样的陈列却更加贴近艺术教育本来的目的:真实美好,抚慰人心,激励创造。

(三)没有围墙,营造更广阔的共享空间

校园是一个小环境,校外的天地更广阔,美育资源更加丰富。学校只要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就可以实现大环境与小环境的相得益彰。没有围墙的校园,既是实体空间上的开放,也是心理空间上的广纳并蓄。

首先是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连接,区域内实现学校资源的共享。台湾乡村学校开辟了很多富有特色的“学区教室”,供学校开展跨校的游学活动。“游学”活动的内容很丰富,如种稻体验教学、校外游泳教学、毕业班登山教学、环山骑自行车、探察木雕教学、工艺品创作、染织工艺传承,等等。

其次是校园与社区资源的对接。这种教育发展理念让很多乡村学校创造出了新的教育绿洲。学校与社区…起发现社区内可供学生参与的活动空间。比如,在小暗坑萤火虫生态绿色社区中,学校与社区一起开发,标出各种学习空间与课程内容(图表1),其中大多与艺术教育相关。学生走进“学区教室”,徜徉在更门阔的农场、河川、山林里。

再次是各类美术馆、博物馆与学校的对接。在台湾的博物馆、美术馆,无论私有、还是公有,对美育的普及和下一代的培养的态度都是重视和积极的。工作日,我们在台湾美术馆与自然博物馆里,看到一批批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这些场馆。我们还参观了一个博物馆的活动机构,机构优先对学生开放,放着很多可以让学生探究、学习的工具与材料,十分精致有趣,深得孩子们的喜爱。除了这些美术馆、博物馆,还有很多“在地教室”,这些教室是当地向游客开放的特色基地和场馆,比如玉山图书馆、东和音乐馆、好时节农庄、艺术家工坊等。活动与资源的共享,充分体现出社会上教育优先的理念。

(四)关注细节,营造大作用的小空间

人们常说:“美,无处不在。”在学校美育空间的营造上,细节决定成败。再高明的教育口号,也抵不上在细节处点滴入微、润物无声的关照。记得一位学校校长在介绍学校美育建设时说:“学校是学生学习、老师教学最常利用的场所,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涵,我们要持续从不起眼的角落人手,找出美育的价值,活化闲置的空间,开发出各类课程所需要的素材,触及环保、生态、能源、乐活、极限运动等各个方面。”

在考察中,我们看到了学校对空间细节的关注。小盆景式的校园角落,根雕装饰(图19),教学楼顶的空中花园,走廊里的玻璃缸里种着水生植物,饲养着蜥蜴、蝶蛹;橱窗的木头架子上陈列着书籍和学生制作的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图20),楼梯的墙面上陈列着孩子们制作的昆虫标本等,楼道拐弯处挂上安全网,教室外富有情调的洗手池与水龙头(图21)……

细节里,我们还看到了很多有温度的设计。比如,校门口的玄关墙是学生的木艺作品,学校欢迎辞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手绘的图案,就连我们开座谈会的台签也是学生手工制作的。(图22)在学校的宣传资料上,我们没有见到“领导关心”“名师风采”等内容,而是有趣又富有美感的设计:游学大冒险的游戏卡、足球折纸、扑克牌、明信片、邮票、百变储蓄罐,等等。学校的社团课程表,也做成了飞行棋的垫板,学生可以一边和同伴玩飞行棋游戏,一边了解学校对学生养成良好品质的期待,比如坚持、勇于探索、不怕挫折,等等。从这些细节里,可窥见学校对童心的关注,对寓教于乐的深刻理解。

通过这次考察,我深刻地体会到,美育应该渗透在生活中,给学生带来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美感与暖意,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应通过渗透美育精神的空间营造,让学校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乐园。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