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百幅经典名画欣赏”校本课程实践研究

  • 投稿闲愁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89次
  • 评分4
  • 20
  • 0

吴静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

作者简介:吴静,女,中学一级教师,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辰实验学校,邮编:213161。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它要求学生不仅从美术本体上理解美术,而且要通过经典名画理解大师更广阔的艺术世界,理解古今中外众多大师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从而获得经典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步提高人文素养。正如吴冠中指导青年画家时所说:“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欣赏、了解一些经典名画,对其一生的发展也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我校开发了“百幅经典名画欣赏”的校本课程,让全校学生都能“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课程建设负责人顾明老师在《中国美术教育》2011年第六期发表的《中小学生“百幅经典名画欣赏”实施构想》一文中,介绍了百幅经典名画的选择原则,对“为什么要穿”和“穿什么”这两个问题做了阐述,因本课程当时尚在研究初始阶段,在“穿上怎么走”这个问题上没有做过多展开,现就具体实施情况做一简略介绍。

一、课堂教学,穿上“试着走”

(一)遵循规律有效引导,让经典名画走进孩子最近发展区内

1.名画欣赏教学设计要先遵循孩子发展的“序”

名画欣赏教学不仅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更要遵循孩子发展的“序”,尤其是在绘画能力发展方面的“序”。以低年段一年级和二年级同样欣赏梵高的《向日葵》(图1)作品为例: 一年级孩子在绘画时,开始有意识地观察周围的颜色,慢慢开始关注颜色之间的配合,我们就先引导孩子观察向日葵的颜色,欣赏画家如何用深浅不同的黄色表现出成熟的和未成熟的向日葵,在此基础上学习渐变色和色调的知识,进一步分析不同色彩的表现方法。

二年级孩子的绘画特点则是,在视觉冲击的基础上,慢慢开始注意分辨事物的前后位置以及弯曲、倾斜、扭动等动态特征,而且对画面的构图知识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教学时教师抛出问题进行点拨:“朝着一个方向的花好看,还是朝着不同方向的花好看?”由此,孩子终于明白,作品中朝着不同方向排列的花朵让画面构图更漂亮。这样变枯燥的讲解为顺理成章的感悟,靠近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更有利于进一步达成欣赏的目标。

2.联系孩子生活经验,让经典名画走进孩子内心

当名画作品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关,名画作品就不再“高高在上”或“遥不可及”了。当名画欣赏与孩子的生活经验相关联,更能引起孩子内心的共鸣,从而使他们的审美想象得到充分诠释和释放。

如丰子恺的儿童漫画作品《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图2),以一些简洁而富有变化的线条、纯净的黑白效果描绘了一个率真活泼、天真无邪的阿宝形象。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孩子说一说:“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孩子们都不约而同地回答“在给凳子穿鞋子”。教师接着问:“你给凳子穿过鞋吗?”有些孩子笑着回答“穿过”,有些孩子则回答“没有”。教师继续问回答“穿过”的孩子为什么要给凳子穿鞋。有的孩子回答:“因为我怕凳子的四条腿没有鞋子而着凉、生病。”有的孩子回答:“我觉得有脚的东西像人一样,都要穿鞋子”……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去看待画中的小朋友,自然就会对作品有了切身的理解和深刻的印象,进而明白了大师虽然运用的是简洁的线条,却能够表现充满童趣和感情的画面,也明白了用画笔可以记录生活巾的每一个平凡的瞬间。作品穿进了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在思想上与孩子达成了共识,让“经典”融入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二)提问引导,让经典名画带领孩子走向“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在低年级美术欣赏活动中,课堂提问是最常用的方法,是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等的基本控制手段。因此,在经典名画欣赏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和指向性问题,让准确、恰当、高效的提问,为欣赏效果的最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开放式问题,从“色彩切入”进行提问和引导

色彩被称为“感情的语言”。在低年级孩子已有的通过感受绚丽色彩欣赏名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从色彩切入进行提问与引导,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更能打开孩子的思维,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欣赏马蒂斯的代表作《红色的和谐》(图3)时,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样的感觉?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画面上有哪些大块的颜色,它们在画面什么位置?这幅画哪种颜色用得最多?这块绿色你感觉它是什么?这块大大的黑色上有什么?你会画什么内容来表现和作者同样的情感?……与成人相比,孩子们的讲述与理解更是千奇百怪,也更贴近作者的原意。他们能体会到不同色块构成的整体美,感受到作品中色块的分布和组合所传递的快乐与忧伤的情感,以及不同的色彩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的心理感受。因为这些都处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他们有话可说,有充分表现的机会,求知欲电在欣赏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并提升了对作品主题的认识。

2封闭式问题,从“线条切入”进行提问和引导

低年级孩子由于受认知水平的局限和审美偏好的影响,常常会在绘画欣赏中忽略对整体的关注和欣赏。因为线是造型的基本元素,线是人类视觉对物象轮廓、结构转折的形象感知,所以,从线条切人,提出封闭性的问题,能促使低年级孩子进行深一层次的思考。

例如,在欣赏梵高的《星月夜》(图4)时,教师提出以下一系列问题:画上有些什么线条?树丛、云彩、海浪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朝哪个方向运动?它们给人什么样的感觉?通过关于线条的、可以明确判断特征的提问与追问,让学生在做出唯一性的回答时,感受到线的表现力、线的组织和线的装饰美,从而感受并认识到线的节奏美。通过进一步启发,让孩子们从这幅线条夸张的画面中,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强烈的动感、变幻莫测的自然奥妙。这些问题引领孩子从不会欣赏到一点一滴学会欣赏,从不爱欣赏到真正爱欣赏。

(三)讲述,让经典名画走进孩子的故事里

1.教师的讲述

教师的讲述是最简单而又最容易让低年级孩子接受的表达方式之一。许多名画都有很丰富的背景叙事、作者轶事、画面故事等,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能给孩子开辟一个耳目一新的欣赏视点。比如,在给孩子欣赏齐白石的《群虾图》(图5)时,面对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虾,教师对孩子们说,齐爷爷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他很喜欢小花、小草、小鱼、小虾等自己身边一切美的事物。他在家里养了许多的花草树木小虾小蟹,每天他都笑眯眯地仔细观察它们……这样的小故事数不胜数,让孩子走进大师的故事中,而小花、小草、小鱼、小虾.小鸟等也是孩子们喜欢的事物,他们也有很多自己跟这些事物之间的故事,所以,齐白石的故事拉近了孩子和作品的距离,为他们喜欢、进而欣赏名画奠定了坚实基础。

2.孩子的讲述

孩子的讲述往往是在欣赏过程中油然而生的对名画的直接感受,这也是孩子表达对美的感受和理解的一种途径。最初,孩子的讲述只有简短的一句话,在教师的引导和鼓励下,慢慢学会用整段话来表述对画的感性与王性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欣赏的深入,孩子们在讲述中,表达的个人见解与对作品的认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富有个性,名画的内涵真正走进了孩子的故事里。

二、环境、活动,穿上“大步走”

作为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让孩子们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经典名画的认识和理解,我们还通过环境布置和开展全校性的活动--』交园美术节(才艺节),以拓展和延伸课堂教学的成果,让孩子们穿上大师的拖鞋迈开大步向前走。

(一)环境熏陶,让经典名画走进孩子的视线里

真正的经典名画是需要反复欣赏与琢磨的,特别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他们的长时记忆不够,更需要…个耳濡目染、温故知新的视觉环境。所以,有效的环境创设能从小就培养孩子对美的倾向性和感受力。结合校本课程研究,我们在环境布置上尽可能最大化地展示名画的风采,让中外经典名画作品在艺体楼、展厅,教学楼的楼道、墙壁、教室门上等每…个孩子的视线可及的地方内悬挂,还专门以台历、校刊等不同平台展示名画迷人的魅力。孩子们长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审美兴趣被有效激发并长期保持,审美眼界得到有效拓宽,审美欣赏和表达的能力也普遍有了长足的发展。(图6至图9)

(二)美术活动,让经典名画走到孩子的画笔下

欣赏既是目的,也是手段。经典名画能给孩子们带来高层次的视觉和精神享受,但仅有这些,孩子们的绘画表现能力还是难以得到切实的发展的,难免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因此,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园美术活动,向“经典”借内容、借构图、借技法展现名画,让经典走到孩子的画笔下,从而实现走出名画、表现自己发现的美。我们举办…年一度的校园美术节,且每年设置一个与经典名画相关的主题绘画比赛,让经典名画为孩子的绘画表现提供有力支撑。

1.2010年的校园美术节,以“走进‘名画临摹’的世界”为主题,让孩子们通过临摹经典名画,感受并模仿大师的表现风格,从而走进大师的创作世界,使他们在欣赏学习中所形成的对名画的理解得以巩固和内化,进而提高绘画的技法和艺术表现能力。(图10至图13)

2. 2011年校园美术节的主题是“让创意再多飞一会儿”,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意地改变经典名画的形态和表现方式。

①扇面画一画

本项活动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在欣赏教学中赏析过的中国近现代国画名家的经典名画作为蓝本,在中国传统的扇面上进行绘画比赛。由于学生对这些名画比较熟悉,在描绘时大多成竹在胸。虽然技法还不是很熟练,但稚拙的笔墨却使画面充满童趣,名画在学生的笔下焕发了新的生机,有了不同的意义。(图14至图17)

②名画撕—撕

“纸贴画”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美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利用各种废画报特有的色彩,经过剪、撕等方式进行粘贴的再创造过程中,学生充分感受着大师们的创作感受,从作品表现中更加了解了大师。他们运用画一画、撕一撕、贴一贴等方式进行经典作品的再创造,让一幅幅名画焕发了勃勃生机。(图18至图22)

3. 2012年的校园美术节有“挥洒童真”和“装点美丽校园”两个主题。

①挥洒童真——名画“袋袋酷”比赛

比赛要求是,在一只只再普通不过的纸拎袋上作画。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新的绘画方式的尝试,而且一定要以经典名画为素材,把经典名画和纸袋充分结合起来,以绘画的形式再现古今中外经典名画的艺术魅力。“其实每个孩子在心里都会有一个装着幸福的袋子”,孩子把这些美丽的色彩和经典的画面,一起展示在这个幸福的袋子上。一个个带有经典名画元素的纸拎袋,显示着孩子们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名画酷酷地留下它们曾经来过的痕迹。(图23至图29)

②装点美丽校园——“柱子创意刷”

这一活动创意源于学校的整体环境布置,风雨操场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校园美术节期间,- -几个班的孩子每班负责一根柱子的创意装饰,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名画,或整体摹绘到柱子上,或取其中的局部作为装饰元素描绘柱身。如今,十几根风格各异的彩绘柱子依然屹立在操场上,使原本单调的运动空间显得别有情趣,师生们在健身的同时还能够享受视觉的审美艺术感受,可谓一举多得。“柱子创意刷”为学生提供了学以致用的平台,对经典名画的理解得以加深,绘画的兴趣和表现力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图30至图33)

4. 2013年的校园才艺节安排了三项比赛:“木板画装饰”“灯罩装饰”和“瓦楞纸名画创作”。

①木板画装饰

比赛要求是,在一块块再普通不过的木板上作画,而且一定要以经典名画为素材,把经典名画和木板充分结合起来,以绘僦的形式再现古今中外经典名画的艺术魅力。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是一种新的绘画方式的尝试。本次活动不仅给学生们提供了—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是让经典名画又一次撞开了他们的艺术心门,让他们知道怎样去欣赏和体会名画所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图34至图37)

②灯罩装饰

比赛内容是,用经典名画或其中的素材对传统灯笼的灯罩进行绘画装饰。主题曲《生活就是舞台》的传唱引来各班级学生的踊跃报名。比赛这天,赛场上每个班都不甘落后,各班选拔出的“高手”都在比赛场上挥毫泼墨、一展身手。五彩缤纷的点、线、面,素净淡雅的人、物、景,黑白单色的永恒色调,以及变幻丰富的彩色世界等,让空白的灯笼焕发了新的生机,让艺术的火花再一次撞开了星辰学子的艺术心门。(图38至图41)

③“瓦楞纸名画创作”

比赛的内容是,在瓦楞纸上“再现”经典名画。在比赛现场,孩子们有的画、有的撕、有的烫,忙得热火朝天,作品更是精彩纷呈。参赛者们真正感受了一回做大师的气派。(图42至图48)

5. 2014年校园美术节的活动有两项:“纸雨伞名画创作”比赛和“‘经典名画’主题美术理论知识竞赛”。

①纸雨伞名画创作

对圆形的雨伞进行图案装饰,要紧扣“经典名画”,可进行名画的临摹与创意修改。(图49)

②“经典名画”主题美术理论知识竞赛

分年级段准备不同的题库,从题库中随机抽选题目编成竞赛试卷,让学生选择相应的试卷答题,教师评分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图50至图54)

这一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发挥创造力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水平,更是让经典名画又一次融入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三、思考:穿上能走多远

《易经》有云: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所谓的“穿上大师的拖鞋走一走”,就是“取法乎上”,就是让学生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高更远。通过“百幅经典名画欣赏”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让孩子们借助大师的经典名画这双“拖鞋”学学步,练练脚力,使他们的审美认知、审美判断、审美表达和审美评价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发展;通过一系列与经典名画有关的校园美术活动,让孩子们穿着“拖鞋”,扎扎实实大步走,有效提升了学生审美表现和审美创造能力。“百幅经典名画欣赏”校本课程犹如精细食物,让孩子们获得了优质的艺术营养,为他们在美术方面的茁壮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这不是本课程的目的,也不是美术教育的主要目的。欣赏、临摹经典名画,是对传统的继承,运用经典名画的内容、素材是借鉴,这些都是美术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步骤。但“大师的拖鞋”终究不是运动鞋,让孩子们“穿着拖鞋”是为了学步,练脚力,要想让孩子们走得更远、更精彩,还要让他们学习大师的迈步方法和走路姿势,即学习大师大胆创造、勇于突破、潜心钻研、不断创新的精神,毕竟美术和美术教学的核心是创新。因此,“穿上大师的拖鞋走一走”只是为他们搭建了一座通向更高、更远的美术学习之路的桥梁,而作为他们美术学习与成长的领路人,美术教师还需要做出不懈努力,为他们探索和开辟更多、更有效的学习途径。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2]教育部.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R].中国教育报,2001.7.27.

[3]杨先行浅谈美术欣赏的三种基本方法[J].中国美术教育,2008(4).

[4]厉坚芳,沈永政.走进“经典”创造精彩[J].中国美术教育,2012(6).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