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湘西民间美术欣赏——凤凰纸扎

  • 投稿郝强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74次
  • 评分4
  • 79
  • 0

石雅云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石雅云,女,助教,吉首大学美术学院,邮编:427000。

纸扎是一种采用竹篾与纸帛进行制作加工的传统民间工艺,通常是先将竹篾进行三维立体造型,在此基础上裱糊纸帛,然后再加以彩绘而成。它造价低廉,却能达到丰富的艺术效果。

纸扎工艺的起源,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灵魂信仰以及土葬和厚葬风俗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中国人习惯于“人士为安”的土葬风俗,并且相信人逝去后灵魂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因此,人们不光讲究丧葬过程中的一系列的习俗和过程,还重视逝者到另一个世界中继续生活所需的人工物件,由此产生了殉葬制度。在中国古代殷、周甚至春秋时期,都有用活人殉葬的习俗,以保证帝王们到“阴间”的生活品质。战国、秦汉之后,活人殉葬逐渐被象征着活人的“俑”所取代,秦始皇陵兵马俑、汉代说唱俑、唐代的三彩俑等,都在此列。但无论是活人殉葬,还是以俑代替,都只适用于王公贵族,无法满足普通老百姓在丧葬上的需求。百姓们便模仿王公贵族,用成本低廉的纸剪成器皿、动物,甚至人的形状来代替俑用于丧葬祭祀。这时的纸扎还是二维的,早期的纸扎店也叫做“纸马人物店”。后来逐渐出现了用竹篾扎形、以纸裱糊后上色的立体纸扎。由于这种形式比平面的剪纸更接近真实造型,更能满足百姓的心理需求,因而能被一直沿用并流传下来。

凤凰地区的纸扎发展更具有宗教色彩。凤凰地处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是土家族和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拥有极其优美的自然环境,蕴藏着丰厚而特殊的民族民间文化。湘西少数民族崇拜祖先、信仰鬼神,有著名的巫傩文化。人们相信万物有灵,对树木、山川甚至岩石都有特殊的敬畏与崇拜之情,并会为此举办祭祀、巫术、庙会等各种民俗活动。民间艺人所制作的具有丰富想象力的纸扎形象,恰好能够切合与满足人们宗教信仰的心理需求。凤凰纸扎除了有用于丧葬的祭祀性纸扎,比如常见的纸人(包括神像和人像)、纸马(动物)、建筑、器吼(金山、银山)等,还有随着祭祀性纸扎逐渐演变而来的游艺性纸扎,娱乐及祈福纳祥的作用兼备,主要用于年节中的庆典或民俗活动,常见的类型有狮子、龙头、彩灯、旱船等。

凤凰纸扎产生的确切年代难以考证,但据书籍记载,凤凰纸扎在清代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其中,老正街、南门、岩脑坡、回龙阁等地都有因狮子头、风筝、龙灯等不同种类的纸扎而闻名凤凰的纸扎老店。如今,这些老地方犹在,但做纸扎的人却已寥寥,唯独已过八甸的聂方俊老人(著名凤凰纸扎艺人聂伯谋先生之子,图1)继承了纸扎这门家族手艺,作为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仍继续进行着纸扎的制作、传承与研究工作。

一、凤凰纸扎的工艺过程

凤凰纸扎是立体造型与平面绘画二位一体的艺术,纸扎作品无论繁简,都遵循着扎形、裱糊和彩绘这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再细分为极为讲究的多道工序。

(一)扎形

扎形是制作纸扎作品的基础,造型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品的优劣。扎形主要分为以下几道工序:

第一道:选料。扎形阶段的主要材料是竹子,如《考工记》中所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梁”,所以,并非所有的竹子都可以使用。首先是竹子的品种,要选用巨竹(方言称谓,学名应为桂竹)。其优点是竹节长,长者可达到45厘米,有的甚至超过50厘米;竹节与竹节之间的竹节骨相对平坦;竹丝细腻,韧性好,抗弯强度大。其次是竹子的品质,要没有虫眼、没有刀伤、没有斑纹,且必须是3年以上的老竹子(3年以上的老竹子表面为墨绿色,并且朝阳的一面呈黄红色)。第三是砍伐竹子的时节,所谓“春不伐竹”,因为春天地气上走、水汽上升,导致竹子内含水分太多,这时砍下来的竹子容易霉变腐烂,因而只能在夏末秋初时伐竹。第四是每年夏末秋初砍回来的新竹子不能马上使用,必须在通风散气、避免日晒雨淋的地方存放1年,让竹子在自然风干收缩后才能作为制作作品骨架的材料使用。

第二道:锯竹下料。把阴干处理好的竹子按需锯成合适的长度。

第三道:刨竹节骨。把竹节与竹节之间的竹节骨刨平刨光,为下一步破竹做准备。

第四道:破竹。简单来说,就是把竹子破开。但破竹时刀要立正,并且必须选择竹子二分之一的地方下刀,否则破开的竹篾就会上下粗细不均。一般一根竹子破8刀,16片。

第五道:破篾。纵向把竹子破开为“破竹”,横向把破好的竹条的青篾(竹子皮带韧性的部分)与黄篾(竹子靠里面较粗糙、松脆的部分)分开则为“破篾”。破篾的目的是要去除黄篾、留下青篾,以保证篾条的韧性。

第六道:刮篾。刮篾首先要刮去青篾外的风尘垢(竹皮上的脏东西),其次要把篾条四周的棱角刮平,以免在制作时刮伤操作者,同时也是为了让篾条宽窄厚薄一致。刮篾时不是用刀向前削篾条,而是以左手拿篾条放在腿上,以右手持刀放在篾条上成斜角不动,然后用左手向后平拉篾条来达到良好的刮篾效果。

第七道:纸缠篾。即用树皮特制的纸(下文将详细介绍)将篾条包裹住。这种制作方法一方面是为了让裱糊在骨架上的纸与骨架贴合得更加紧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密。据聂方俊老人介绍,纸缠篾在早年间是不传外人的,目的是不让人看到纸缠篾里的真实情况,以免手艺外泄。比如,一些看上去是由一根篾条缠成的纸缠篾,实际上是先把一根篾条揉成两层薄篾条之后再缠纸,以此来增加篾条之间的推拉力。

第八道:搓纸捻。纸捻是用来固定篾条的,其材质与纸缠篾所用的纸张相同。搓纸捻时不能太松,否则就捆不牢,但也不是越紧越好,否则又容易断裂。纸捻因不同作品的需要而分为许多规格,从4厘米到60厘米不等,常用规格就有20多种,并且使用量大,所以平日里都会多备一些。

第九道:制作形状篾。即按需制作不同形状的篾条。制作形状篾主要有3种方法。第一种是烘篾——将竹篾在火上烘烤,边烘边造型,然后让篾条遇空气冷却即可成型。这种方式最为常用,因为其保险系数大,可制作的形状多,并且可以通过烘制相对较粗的篾条再在其成型后破开的方法一次性制作出多个形状大小一样的形状篾。(图2)第二种是折篾,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制作有角的形状(图3),比如三角形、四方形、六方形等。折篾时青篾在内、黄篾在外,内部青篾的韧性能保证篾条不会断裂。第三种是揉篾,即用拇指、食指、中指用力掰揉篾条。整个过程都要用暗劲、巧劲而不能使蛮劲,需要长时间地摸索锻炼。除了以上3种制作方法外,聂方俊老人还自创了“竹丝曲篾”的绝活,这是根据电线的原理创造的,即用篾纸将许多根极细的篾丝包裹成一根篾条后再弯曲造型。这种篾条更加柔韧且能够随意弯曲变形,造型中的适用性极强。

第十道:扎制骨架。扎制骨架时要先扎受力篾,然后层层推进。虽然复杂,但也有—套程式化的程序。据聂方俊老人介绍,这一道工序一直以来都以聂氏秘诀口口相传。比如,扎狮子头强调“三个圈”——即通过脖子圈、口腔圈、上颚圈来定型。(图4)扎龙头则讲究“上下口,两道弯”。然后再在基础骨架上用制作好的形状篾进行扎制。

(二)裱糊

裱糊,即在已经制作完成的骨架上裱糊上纸或布(图5)。裱糊时所用纸张的材质与制作纸缠篾的纸相同,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纸张,它以构皮树(方言称谓,一种一米多高的灌木)的树皮为原料,采用纯手工的古法制作而成——先将构皮树的树皮扎成捆,放入水池中加地灰(灶台灰,呈弱碱性)浸泡,待其泡软后用棒头一类的重物捶打,直至树皮外的黑色硬壳全部脱落,只留下成条的优质纤维可以用来造纸。这种纸拥有极长极细的植物纤维,并且具有明显的丝光,虽然轻薄透光但是极富韧性,不易断裂,是凤凰纸扎最重要的材料之一。除了纸,裱糊所用的粘合剂电采用纯天然材料,以面粉做黏浆。裱糊过程中的“裱”和“糊”是不同的。“糊”即用纸贴在骨架上,质地比较薄,牢固性较弱,但有透光性。比如,灯笼的制作即用糊。而“裱”的意思即加固加厚,用一层又一层的纸叠加在一起,有时还会在纸上裱布,形成纸夹布的效果。“裱在前,糊在后,先凹后凸,先暗后明,先背后面,先里后外”,是聂氏祖传的裱糊口诀。

(三)彩绘

裱糊完成之后,纸扎作品已经基本成型,但还需要通过彩绘来进行装饰。艺人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对裱糊好的纸扎作品进行绘制施彩,或热烈或雅致。如今所用颜料多为丙烯,而传统上则采用以纯天然植物与矿物质提取的颜料,可以使纸扎不易掉色,历久弥新。

至此,纸扎作品就已经制作完成,但有些复杂的作品还需要进一步进行组装。例如,做纸扎狮子头时,由于狮子造型结构复杂,它的上头部、下颚、眼睛、耳朵都需要分开制作,直到把这些部分组装起来才能最终完成作品。

有些复杂的作品还可以利用模具来制作。例如,笑罗汉等纸扎面具,用模具的方法来制作,其工序要简单得多,制作难度也降低不少。由于面具制作有事先做好的模具,所以,只需要在模具上裱糊六层以上的纸,晾干后加以熨帖,然后揭下,即可得到相应的面具,再在面具上施加彩绘即可完成。

二、凤凰纸扎作品欣赏

1.聂氏狮子头

聂氏狮子头是目前凤凰纸扎的代表作品。这个形象源于一个湘西的传说——凤凰百姓相信,文殊菩萨曾派自己的坐骑青狮下凡来为百姓除害:吃掉凤凰八角岭上的怪兽。当青狮回到文殊菩萨身边后,湘西人民依然感激和怀念它,特意扎出青狮的头像,供奉在台上祭拜,以示纪念,后来又通过舞动青狮来驱邪祈福。

所以,色彩上,凤凰纸扎狮子头主要以青色为主,以特指青狮(图6)。此外,还有少量的黄狮形象(图7),以寓意吉祥。

造型上,凤凰纸扎狮子头由49种形状篾组成上头部和整个口腔区域两个主要部分。此外,还有耳朵、鬃毛等一些细节处理,形象上并不完全写实,而是以匠人想象中的写意形态取胜。比如,狮子头上的鬃毛是用祥云纹来彩绘的(图8),象征吉祥。狮子头上突出的“角”表现的其实是狮子盘起来的眉毛。为了表现狮子长眉长寿,但又不能让眉毛垂吊下来影响美观,于是便采用跟佛祖头上的螺发一样的形式来表现狮子的眉毛(图9)。另外,狮子鼻子是如意形状的(图10),寓意事事如意;狮子的眼睛是倒八字形的,以显示狮子的雄壮。但最能体现匠人们创造力的还是对狮子口腔区域的塑造(图11)。狮子嘴巴几乎占去整个狮头的三分之一,由上颚、下颚和舌头组成,体现着中国古代阴阳合一的观点—一狮子的上颚代表着为“阳”的天,同时也象征着一个家庭里的男性;下颚代表着为“阴”的地,同时也象征着家庭里的女性;之所以要在上下颚的獠牙上写上“半”字,就是意味着要上下合起来才能成为整体,家庭要和谐—体才能兴旺,整个狮子口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阴阳观念与家庭伦理观念。另外,狮子舌头上的图案也有讲究。其上部是一个蝙蝠的形象,下部是两个铜钱,蝙蝠的“蝠”音同“福”,“双钱”谐音“双全”,狮子舌头即寓意对“福禄双全”的期盼。

2.龙头

凤凰纸扎中的龙头除了保留了传统龙头造型的“三停九似”(三停,即制作龙时,龙首至前肢、前肢至腰、腰至尾三部分的长度是相等的;九似,即龙是驼的头、鹿的角、兔的眼、鱼的鳞、虎的掌、鹰的爪、牛的耳、蛇的身、蜃的腹)外,在造型、色彩和寓意上都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首先,其他地方龙头的口部都是剪刀口,即用两条篾交叉而成的“<”形,但凤凰的龙头口部却是大括号形状“{”。(图12)这个形状一方面能够让龙头造型更加生动灵活,另一方面能体现龙这一形象的包容性,把龙头上的各种图腾崇拜用一个括号就全部囊括了。其次,龙头上的造型多有寓意,比如,龙头上唇用如意造型来体现如意吉祥;龙头口腔与狮子头口腔的相似处理方式是对家庭兴旺和谐、多子多孙的期盼;龙头上绘有云纹、水纹、波浪纹、草纹等多种纹样,以此代表龙的上天入水的能力。第三,凤凰纸扎的龙头讲究“龙威”,因此,龙角必须刚劲有力,而龙的眼睛则做成与兔子一样的红眼睛,因为凤凰俗语里有“血目生威”的说法,红色的眼睛最能体现龙的威严。

凤凰纸扎龙头在保留传统形象的基础上,更多地加入了民间艺人自己的奇思妙想,比起其他地区的龙头形象来更加夸张、可爱,寓意也更加丰富、吉祥。

3罗汉头、娃娃头

凤凰纸扎中的罗汉头和娃娃头(图13)与其他纸扎作品略有不同,它不用篾条制作骨架,没有篾条支撑,而是直接从已有的模具(图14)上用纸翻模而制成的。 在制作罗汉头和娃娃头时,有“水纸印在先”的说法,意思就是不能直接用具有粘性的浆糊接触模具,否则就脱不下来。因此,要先在模具上刷水,然后糊纸,糊上两层水纸之后再裱浆,即把带浆糊的纸贴到水纸上,这种带浆的浆纸要上4层,总共是6层:2张水纸、4张浆纸。待纸干透后,以烙铁或者熨斗去熨烫凹凸不平的五官等地方,等到纸张与模具已经结合得非常好之后,直接从模具上脱离出来,就成了罗汉头或娃娃头的雏形,然后再在上面彩绘上色,一个完整的罗汉头、娃娃头就制作完成了。

按照这样的原理,只需有相应的模具,任何造型都可以制造出来。(图15)与用篾条做骨架制作而成的纸扎作品相比,其工艺性和手工性稍弱。但它可以完整保留模具中的细节刻画之处,圆圆的形象也显得极为可爱,加之这种制作方法更加简单,而且质量较篾条类的纸扎作品更轻巧,所以,更适合在节庆时演员们套在头上戏耍的需要,独具自己的实用和审美特色。

三、凤凰纸扎的艺术特色

凤凰纸扎从扎形、裱糊、上色到最终完成,环环相扣,形、神、面、色兼顾,在造型、颜色、寓意三个方面的艺术特点尤为突出。

1.造型美

凤凰纸扎造型中最引入注目的特色在于其对现实、想象.寓意三者的巧妙结合。凤凰纸扎造型并不完全脱离实际,比如鱼、梅花鹿、丹顶鹤,甚至以写意为主的狮子头等,都是依托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原型进行塑造的,所以,让人觉得栩栩如生,极富生活气息。但这种对现实的表现又不是完全写实的,而是基于现实基础上的想象和夸张,以此来让造型更加有冲击力和生命力。比如,夸大了的狮子嘴、变形了的金鱼眼等,不但不会让人觉得不真实,反而能够更加突出其特点,显得生动活泼。此外,凤凰纸扎造型美还体现在形神兼备上和用有限的形体表现无限的寓意上。比如,龙头口腔位置的“{”形,除了起着造型生动的作用外,更是为了体现龙这种中国传统图腾身上所具有的包容性、民族性、凝聚性和团结性。这在其他的纸扎艺术造型中是很难看到的。

2.色彩美

由于鲜艳的色彩能够最直观地表达审美、传递情感,一直以来它都是民间美术最主要的艺术特色之一。凤凰纸扎也不例外。

在用色上,凤凰纸扎讲究用对比鲜明的五行正色,即红、黄、蓝、白、黑,不太用中间色。配色大胆,用色纯度高,喜欢大红大绿的艳丽颜色。正如聂方俊老人所说:“红就要红彤红彤的,蓝就要蓝纷蓝纷的,绿就要绿茵绿茵的,白就要白空白空的,黑就要黑漆黑漆的。”比如,狮子口,要一张开就看到一片红彤彤的血盆大口,一闭上就变成一片蔚蓝蔚蓝的蓝色皮毛;眼睛也必须黑白分明。如果遇到蓝色和黑色交界的地方,为了能够达到醒目的效果,还会专门用金线在中间破开。由此可见,凤凰纸扎的用色,不像国画讲究浓淡干湿,而是落墨为格,讲究浓墨重彩。彩色用得相当重,完全不担心过火,其目的就是要让你在几米远,甚至几十米远的地方,就能看到凤凰纸扎作品。所以,凤凰纸扎色彩给人的感觉单纯而热烈,易见度和对比度高,富有律动感和情绪性。

这些鲜艳的色彩除了视觉上的作用外,还有象征意义。比如,蓝色象征尊严,感觉上朴素、大雅;红色象征血性、威严;白色象征纯洁干净;黑色象征专一、独特;黄色象征吉祥。根据不同的纸扎作品需要,施以不同的颜色。

此外,由于凤凰纸扎作品还有供人戏耍之用,就要求其上的色彩能够历久弥新。如今凤凰纸扎彩绘所用颜料换成了不易变色的高品质丙烯颜料,但依照传统,凤凰纸扎彩绘所用颜料多为纯植物或矿物质提取物。例如,用石膏制成的白色,用红苋菜熬制的红色,用蓝靛制成的蓝色,以及由松烟做成的黑色,等等。这样不仅保证了颜色的纯正,还无形中增加了凤凰纸扎的工艺性、自然性与传统性。

3.意境美

凤凰纸扎讲究“物必有意,意必吉祥”。从选题到造型再到最后的彩绘,都遵循着这个原则,因此,意境美也成了凤凰纸扎最植根民间的魅力所在,它与民俗结合在一起,成了无声的鼓励、劝导与同情,用最朴素的方式表达着人们最美好的愿望与希冀。

凤凰纸扎喜欢制作有寓意有彩头的物件,如象征吉祥、权力的狮子、龙头,代表长寿的仙鹤、乌龟,与“禄”同音、寓意财富丰厚的梅花鹿,代表笑口常开的笑罗汉等,无不包含着对吉祥的期盼。平日里扎一个花瓶,里面插上四季花,就寓意四季平安;逢年过节送两条鲤鱼去拜年,就寓意年年有余、多子多孙;点个祥云灯就寓意家里一切都能向上升华、—切顺利。

这些纸扎物品都有自己的意境在,不需要用言语来表达,仅仅通过形状、颜色、谐音或隐语来表达鼓励、祝福或者安慰,包含着普通百姓对生活的歌颂和追求,也是他们生活情感最直接、最质朴、最真实的表达方式。凤凰纸扎寄托着湘西人民对生活的热情与感悟,凝聚着湘西人民特有的民族情感与心理意识,是湘西民间文化的浓缩,是难以替代的珍贵民间艺术形式。

四、凤凰纸扎简单作品制作

了解了凤凰纸扎作品制作的工艺过程后,虽然不能制作手工繁复的纸扎代表作品,但根据聂方俊老人的介绍,却可以依据其工艺过程制作~些简单的纸扎作品。

1几何形花灯

材料:篾条(可用芭茅杆代替)、宣纸、线绳

步骤:(1)准备两根一样长度的篾条或芭茅杆来制作几何形花灯的底座和顶部(需要较长的长度,以便弯折成型);

(2)用折篾的方法(青篾朝内,黄篾朝外)将准备好的篾条折成几何形骨架(三角形、四方形或六角形),用线绳捆扎接口处,并在折角处点上白乳胶以防断裂;

(3)根据自己所折出几何形骨架的角的数量,准备相应数量、相同长度的篾条作为花灯的侧面骨架(三角形准备3根,四角形准备4根);

(4)用作为花灯侧面骨架的篾条上下连接,作为顶部和底座的几何形骨架,连接处为几何形骨架的转角处,这样几何形花灯的骨架就制作完成了;

(5)在骨架外侧刷上白乳胶,然后平整地占上宣纸;

(6)在宣纸上绘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个几何形花灯就制作完成了。

2.娃娃头

材料:构皮纸或宣纸、模具头像、毛笔、水、白乳胶、熨斗、刀等。

步骤:(1)用毛笔蘸水刷湿模具,并把两张宣纸全部刷湿;

(2)把打湿的宣纸一张张贴在模具头像上;

(3)待其稍干,用毛笔蘸取适量经过稀释的白乳胶,刷在四张宣纸上,然后一张一张贴在已经贴了宣纸的模具头像上;

(4)待纸完全干透,用烙铁或熨斗把不够贴合的地方熨妥帖;

(5)从模具头像的额头到颈后将已干的纸划开,把已成型的纸张剥离.此时娃娃头雏形已基本成型;

(6)将切割处重新粘合,然后按自己的喜好施加彩绘,娃娃头就制作完成了。

注:

①本文为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项目“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湘西民间艺术保护与利用研究”(编号:13C780)。

参考文献

[1]王虹力.湘西凤凰纸扎工艺的研究与发展[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3.

[2]焦成根,张敬尧,陈聿之.凤凰纸扎及其民俗意味DB/OL].[2014-4-29].http:∥www.cnki.net.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