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小学低年段美术课分段教学浅探——以《谁画的鱼最大》教学设计为例

  • 投稿吴寒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32次
  • 评分4
  • 58
  • 0

黄仲雷 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教育局体卫艺站

关于美术教学的高效课堂研究,就是围绕美术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促进学生的学科知识的掌握、观察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形成。与以往重视技能不同,当代美术教育对于“美”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要教师对于形、色这些美术创作中最基本的要素有新的认识。至于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与习惯,进而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则更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学低年段学生在美术知识、技能方面还没有多少积累,思维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较弱,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也较短,在美术课堂上难以自始至终集中精力完整地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鉴于低年段学生美术学习的这种特征,笔者近几年开展了分段式教学法的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所谓分段式教学法,从教学的呈现上来看,它打破了原有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教学导入与讲述—学生练习—课堂评价”),而是根据主题内容的各个方面的要求将教学流程设计成更多的板块,并针对每一板块设立分目标,在教学中逐个击破,逐层深入,直至完成作品。为便于读者对其操作流程有一个直观的了解,现以《谁画的鱼最大》一课为例,作一简单介绍。

一、分段教学的段落呈现

《谁画的鱼最大》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一册第17课,教材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在感受鱼文化、鱼的变化美的同时,建立大小对比的概念。针对这样的目标,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段落:

第一段有趣的新画法

1.教师设问:你们平时是怎么使用油画棒的呢?怎么拿?怎么画?

2.引导并示范

教师: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使用油画棒的方法,想不想学?

①教师示范,将油画棒截断,在纸上作画,并提示要注意选择比较明显的颜色。(图1至图2)

②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用油画棒的侧面在纸上轻轻地擦,可以横着,可以竖着,也可以圈。我们要用很自由、很放松的方式来画画。这种方式是不是很有趣?请你们也来擦擦看吧。

3.学生练习。

教师展示部分学生作品。

【设计意图】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传统的造型方式都是以线为主的,甚至还有的在已知形象或有明确意图的前提下,先用铅笔造型,再用勾线笔勾画一遍。这样的造型在常人看来会是严谨工整的,但对于美术表现来说则少了太多的稚趣和生动。擦画的表现手法对于学生来说是新奇的,特别是在老师强调了擦画时,方向既可以上下、左右,还可以圈着画以后,这样的表现是在无意识、无目标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似乎找到了随意涂鸦的感觉,开始了大胆的尝试。这样练习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着色方法,激励他们大胆表现,丰富他们对美术创作的认识,也容易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来。

第二段 把它变成鱼

1.教师将擦出的形状变成鱼。(图3、图4)

问:老师把它变成什么了?

2.提问交流:老师添画了什么,才把它变成一条鱼的呢?

小结:把握住鱼的基本特征,就能把任何形状变成鱼了。

3.欣赏学生作业,分析怎样添画。

①看看这几位同学擦出的形状,如果想要把它们变成鱼,鱼的嘴巴可以画在哪里,把尾巴画在哪里呢?

②请用擦画的方法将自己刚才画的变成一条鱼。

4.学生用所学的方法将自己擦出的形状变成一条鱼。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示范,让学生直观发现,只要抓住鱼的基本特征去添画,即使原本的形状不像鱼,也可以将它变成一条鱼。通过这种“无意变有意”的添画表现,增加了美术创作的乐趣和学生的成就感,在许多低年段课程中都可以运用,如《漂亮的房子》《圆的世界》等。这种方式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上,有效地将学生引入到教学的主题上来,让学生学会找规律,并运用基本原理创作新的形象。

第三段谁画的鱼最大

1.展示部分学生作品,请学生讨论:比一比,谁画的鱼最大?(板书课题)

2.师生共同探讨:怎样画一条大鱼?用什么方法能把自己的鱼画大?

①用擦画的方法将鱼的身体画大。

②添加其他比较大的事物,如潜水艇、潜水员、鲨鱼等,通过大小的对比,使鱼看上去似乎很大。

3.学生根据自己的画面情况进行添画,使自己画的鱼显得很大。

【设计意图】比较和讲解大与小的相对对比关系,使学生初步了解把鱼画大的基本方法。

第四段 谁画的鱼最美

1.欣赏自然界中的鱼

PPT展示自然界中各种鱼的图片,重点感受鱼的颜色和花纹。

2.教师示范运用色彩叠加的方法添画鱼身上的花纹(图5、图6),边示范边提醒学生:在添画时应当注意色彩的对比,适当地加大上色的力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感受自然界中鱼的花纹和色彩的特点,找出看到的花纹和色彩,设想要画的鱼的纹饰。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都会将鱼形、大小和纹饰一并讲完后再开始画,这样学生关注的东西多了,思考的效能反而会降低;其实,在这个阶段学生只关注纹饰就能有效提高思维的成果。

第五段 说说我们的鱼

1.教师展示学生作业,引导学生围绕以下3个问题进行互相赏析和评价:

①哪条鱼最大?

②哪条鱼的颜色最漂亮?

③哪条鱼的姿态最美?

2.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农民画《戏鱼》,分析大小的对比、色彩与花纹的表现方式,思考并讨论以下2个问题:

①画家是如何让鱼看上去显得很大的?

②鱼身上的花纹除了用点、线、面来装饰,还可以添画什么?

3.教师总结、拓展本课知识: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擦画的方法来画画,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画更多形态各异的鱼或其他的物品,看看效果和以前画的画是不是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总结与拓展,是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记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调整审美状态,激发个性思维以及课程的延伸。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作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无意中的表现能赋予形象新的特征,如最大的鱼、最可爱的鱼、最凶猛的鱼、花纹最漂亮的鱼、形状最奇特的鱼等,以此来强调学生在创作中应关注内涵意义的主观表达。

二、分段教学法在第一学段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1.细化段落让美术活动更丰富

当图画课变成美术课时,我们就知道了,美术这门学科,绝不是教学生画一幅画、创作—件作品那么简单;这个学科承载着更多的成人教育的因素,诸如观察能力的培养、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发展,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的逐步提高。有意识地把美术活动在单位时间内细化,让观察和思考、体验和感受、想象和表达、表现和创新成为作业或创作的一个部分,在边体验、边思考、边尝试的过程中完成一件有想法的美术作品,这样就能让每个活动段落的目标更明确,活动的设计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活动的实施。

2.多一些“从无意到有意”,让表达轻松起来

第一学段的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中,特别强调了“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以游戏等多种方式,体验不同工具和媒材的表现效果”等理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运用各种表现媒材,不断地变换表现方式,通过媒材和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鲜活的美术活动。通过看似简单的涂抹、撕裁,在丰富多样的造型表现活动中随意创造形象,并借助观察和归纳找到事物的基本元素;通过添加来创造出新形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放松的表达过程和美术学习的成就感,也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这样的表现活动在常规的“三段式”教学中是较难实现的。

3.让观察和思考更有针对性

但丁说过:“一个人常常由这个思想引出那个思想,而远离了他所追求的正确目标,第二个思想往往会削弱第—个思想。”在美术教学中,教师总是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这样的做法固然是好的,但在这里天马行空的想象,恐怕大多数都是做不到的,而且有些会偏离我们想要的答案。再加上低年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想象的空间也还是有限的。所以针对性的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观察了大自然中的鱼,归纳总结鱼身上的图案以后,再来想象各种点线的组合,这样不但指明了学生思考的方向,也让思考过程本身变得真实可见。

4.凸显学生作品的个性化表现

个性化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在没有唯一.“答案”的美术教学中,让学生作品呈现差异性、凸显个性是教师们一直以来积极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分段教学的每一个段落中,教师都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现,并给予多元的选择与变化。起点不一样,路线不一样,运用的元素也有可能不同,到最后一定会呈现多种多样的结果。就像英文单词一样,基础的字母就只有26个,可组合出来的单词却不计其数。

小学低年段分段教学法的研究,是以美术创作为主线展开的包括无意表现、观察思考、尝试体验、分析归纳、赋予评价等在内的一系列美术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在玩乐、交流、表达、思考的过程中边做边思考、边做边调整,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完成作品的过程。对于认知能力较低、造型能力不够好、思维品质和观察习惯还未形成的低年段学生的美术教学来说,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