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美术教学案例的设计、思考与呈现——《(椅子的鉴赏与制作)教学案例》评析

  • 投稿麦克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979次
  • 评分4
  • 59
  • 0

郝蔚舒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两年前,亳州市第五中学的乔春侠老师曾执教《椅子的鉴赏与制作》一课,作为我省初中组的代表,参加了“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美术课现场评选”活动,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清楚地记得,赛前准备阶段,我和乔老师一起讨论、修改、打磨这节比赛课的情景,诸如目标的定位、程序的变动、细节的推敲,等等。两年之后,乔老师基于《椅子的鉴赏与制作》一课的设计与思考,加之扩充、整理,作为一则美术教学案例呈现给大家(该教学案例详见本刊2014年第一期)。这本身就是一项新的创造性的工作。字里行间,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乔老师对于这节课的思考印迹和不倦探求,卒读其稿,受益良多。

《椅子的鉴赏与制作》一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四个活动内容,横跨“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两个学习领域,具有相对多元的价值指向和较大的课程容量,对教师来说,在内容的取舍与编排以及教学实施上都有一定的挑战性。

由乔老师设计并执教的《椅子的鉴赏与制作》一课,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在价值指向与目标定位上,注重美术课程的人文内涵与文化信息的传达

人文性是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重要属性之一。美术教学应着力引导学生在美术学习活动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地域的美术作品,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借以传达不同时代和地域的文化特征与人文诉求。初中阶段的学生随着知识水平、文化修养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活阅历的逐步积累,对美术文化的理解与接受能力也在不断增强。这些都为美术课程人文价值的标举和文化信息的传达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椅子的鉴赏与制作》一课中,乔老师让学生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椅子进行排序,借以引导学生挖掘椅子所包含的文化信息;并以明代的椅子为例,向学生讲述“榫卯结构”等传统制椅工艺中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为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椅子的历史与文化。这样安排,不单体现了美术课程的人文价值指向,同时,也使得整节课的设计显得丰满、厚重。

需要指出的是,椅子的功能本身不是文化的本质。但我们为什么能从功能中体会到文化的本质呢?那是因为文化的本质不在生活内容,而在生活方式。《椅子的鉴赏与制作》一课中,乔老师提到了古代交椅的“正襟危坐”,而当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椅子时,甲、乙两位同学都选择了“舒适”,而不是“正襟危坐”。为什么呢?这就是不同时代在文化诉求上的差异。我记得,2013年第21期《读者》在“卷首语”栏目中刊载了马未都的一篇短文,题为《官帽椅的尊严》。讲的就是一把椅子所蕴含的历史与文化价值。马先生文中说,“中国古人不是不喜欢舒适,而是不放弃尊严”。舒适和尊严,哪一个更为重要呢?这里面不单是对于历史的探究,更包含着对于当下生活意义的拷问。什么是文化?这才是文化。而所有这些,都源自—把看似平常的椅子。《(椅子的鉴赏与制作)教学案例》一文已经踏到了文化的门槛上,再往前迈一步,于此多一点笔墨,会更见精彩。

(二)在内容选择与流程安排上,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椅子的鉴赏与制作》一课属于教科书的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乔老师选择了学生最熟悉的第四部分内容——“椅子设计”作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椅子是学生所熟知与习见的生活用品。但是,椅子的功能与形态的变迁、椅子的设计原理与工艺流程、不同的椅子对于实用价值与审美趣味的不同追求,等等,又是学生所陌生的。如何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都是乔老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椅子的鉴赏与制作》一课的设计与教学中,乔老师合理地利用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设计的原理与方法”,构建“设计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在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中,无论是“开门见山”的导入环节,还是“联系生活选椅子”的活动设计,都很好地贯穿和体现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设计思路与课程理念。

(三)在教学手段与方法的运用上,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基于自身的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特定教学事件或整个教学流程的时空背景、因果关系以及情绪氛围。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是现代课堂教学常用的手段之一,其实效性已经多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实践所验证与体现。李吉林首创的语文学科“情境教学模式”便是情境教学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成功范例之一。

《椅子的鉴赏与制作》一课的教学设计将教学情境的创设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模拟椅子超市、公园、卧室等场景,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选择椅子,理解“产品用途决定产品形式”的设计原则。在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中,乔老师设计了一个“八年级椅子新产品发布会”的活动情境,让各组学生推荐一名代表,介绍本组制作的椅子,再请学生作为“消费者”发表评价意见。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有趣的活动情境中展示自我、交流互动,把整节课的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

(四)在教学引导和作业设计上,紧扣学科本体,注重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

《椅子的鉴赏与制作》一课中,乔老师设计了让学生认知椅子基本结构的环节,通过课件出示椅子、凳子等图片,让学生说出三者在结构上的区别,进而通过课件展示椅子的基本结构并深入讲解,使学生掌握椅子的结构特点,为设计椅子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在设计方法的指导上,设计了学生探究和教师演示两个环节。先请一位同学到展示台拆开一把用纸片做的椅子,和大家一起探究,分析这种插接制作椅子的方法;接着,老师一边演示椅子的制作流程,一边向学生强调运用折、剪、粘、卷等方法进行制作时的注意要点,使学生通过自行探究和对教师演示过程的观察,学习折、剪、粘、卷等制作技巧,初步掌握椅子的制作方法。上述两个环节衔接紧密、相得益彰,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乔老师在教学引导和作业设计上,对于美术学科本体的某种坚守,对于传授美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关注程度和驾驭能力。

《(椅子的鉴赏与制作)教学案例》一文让我们分享了乔老师对于一节美术课的思考和实践。谓之内容详实、层次分明应该是不过分的。如果说,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我想,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探讨。

第一是呈现问题。

呈现给谁?呈现什么?作为独立文本的教学案例和作为课堂教学脚本的教学设计是有区别的。具体讲来,它是呈现给读者的。这个“读者”,不是学生,而是教师同行。呈现的对象不同,呈现的内容当然也会不同。这就如同一道菜,呈现给食客与呈现给厨师是有差别的。对于后者,其所引导的去处很可能不是餐桌,而是厨房;其所呈现的要点很可能不单是色、香、味,更需要广泛地涉及原料的筛选、主辅料的配置、加工的流程乃至火候的拿捏。一则好的教学案例,不能单纯地看作是一个图画版的教学设计。当然,图片的详实对于美术教学案例而言是必要的;但是,为充分计,还可以广泛地涉及教学准备和流程编排中的筛选、组合、联接与取舍,以及课的设计与教学背后的实际问题和思考过程。

再有,就是呈现多少的问题。是否需要将整个设计与教学流程全部呈现出来?这个问题值得商榷。这里面涉及一个文本类型的定位和文本结构的完整性问题。一部小说是否需要把主人公从出生写到离世?一则教学案例是否需要把一节课从头写到尾?我以为,可然,未必尽然。一个教学环节或者一个教学片断,呈现得好,同样可以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案例。尤其是对于一节环节多、容量大的课,与其一味追求面面俱到,不若有所取舍,举其大者而言之。这也正是上文所述,作为独立文本的教学案例和作为课堂教学脚本的教学设计之间的某种差异。

第二依然是呈现问题。

如何呈现?如何表述?文本的表述是其能否真正发挥思想载体与交流媒介作用的关键。

以《(椅子的鉴赏与制作)教学案例》为例,“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表述可以再详实一点。把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放在同一个条目之下加以表述,这是可以的,但应该特别注意二者间逻辑关系的说明,而不是分别开列。简单讲,倘若难点不是重点,你关注它干嘛?课堂教学中关注的难点,往往同时是教学的重点,正如我们常说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多数时候,此乃一体之两面。《(椅子的鉴赏与制作)教学案例》一文中,“原则的了解”是重点,“椅子的制作”是难点。实际上,了解是制作的前提条件,它为制作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反过来,制作又是了解的必要手段,美术课程的独特性正在于它是通过制作去实现了解的目标的。

再者,关于教学流程的表述,应将描述性的语言和解释性的语言区分开来;教学现场情状、师生行为的描述和对于教学现场的话语实录,这三者也要区分开来。这一点上,可以参阅一些好的戏剧或影视剧本。

文本的呈现问题,是教育科研文本的通病。往复言之,不单是对于乔老师《(椅子的鉴赏与制作)教学案例》一文的意见或者建议;也是我对于自身作为一个地区的美术教学研究者、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

衷心祝贺乔老师的这篇旧题新作能够通过国内一流的学术平台与同行们交流、分享,也祝愿“大家评课”栏目越办越好,能够成为更多美术教师的益友和良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