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与分析

  • 投稿种草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52次
  • 评分4
  • 96
  • 0

刘峥Liu Zheng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到了一个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为了更好地解决由于高校毕业生数量成倍上涨而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我国必须与时俱进,借鉴美国以创新创业促经济发展的经验,以就业带动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由此,对政府、社会、教育部门及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即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了高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十九世纪的美国为了促进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运用多种手段来营造创业氛围和创业文化,使得民众的创新意识、创业热情和创业行为高涨,国家经济获得蓬勃发展。我国“创新创业”的首次提出是在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创业教育被列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1999年1月,教育部公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清华大学开展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为始,我国正逐步推进创业教育。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使得国内就业压力剧增,党的十七大对此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

对于一个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的国家,要想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就必须破旧立新,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虽然一些高校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总结出了一些理论经验,出台了各种创业政策和管理机制,但在结合实践教育,对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培养上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一直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冲击,其课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缺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有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大,落实难,与现实不相匹配,政府、社会、高校的齐抓共管的联动体系有待完善等。

二、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潜在优势和重要性

艺术专业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我国高校自1999年扩招以来,便进入到跨越式发展的阶段,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从2002年的145万增至2013年的690万,“艺考热”的现象使得庞大的艺术专业大学生群体将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随着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要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提出,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而艺术专业大学生也随之获得了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首先,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他们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便是培养这种创新创业能力的必要条件,而又因他们个性鲜明,思维独特,从而具有创新意识;其次,艺术专业涵盖广告设计、产品设计、动漫影视、新闻传媒、表演艺术、会展等专业,这些皆属于文化产业范畴。因此,对于艺术专业大学生而言,他们在创新创业教育上具有很大的潜在优势和重要性。

三、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调查分析

笔者基于从事于艺术专业多年的工作经验,并搜集了大量创业材料和文献,针对艺术专业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优势的考量,进而对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析其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和新对策。

笔者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制作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卷》,分为教师篇和学生篇,对天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天津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天津科技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等10所高校的师生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实发教师问卷200份,学生问卷600份,回收教师问卷123份,学生问卷541份。主要是从教师对创业的认识、态度及对其作用的看法,艺术专业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及其创业意识、创业能力等这几个方面来调查的。

通过对专业教师的调查,结果发现22%的教师认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培养学生从事工商业互动的综合能力的教育,58%的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具有事业心及开创能力的人,20%认为两者兼有。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创新创业教育以培养创新意识、创业能力,最终促成个体创业行为为目标。以形成创业精神和意识为重点,以培养创新创业能力、技能及执行力为落脚点,以最终形成创业行为,持续创造经济效益为归宿。因此,教师在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上还是不够全面。

教师持积极的创业态度,则对大学生创业能够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在专业上也会成为其巨大的支持力量。在调查中,69.2%的教师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而25.5%的教师不支持,另有5.3%持无所谓的态度。从访谈中了解到,部分教师持否定态度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首先是从学校传统教学模式出发,课堂讲授依然是高校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创业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上课、出勤:其次.从大学生自身而言,他们缺少资金和经验,专业技能不强,自身的创业素质和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的能力也有待提高,因此在老师看来,不如把专业夯实,为就业奠定基础。

调查中显示,46%教师比较认同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领域的创业,26%教师认同启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小的领域,28%教师趋向于由大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领域。由此可见,教师对于大学生在与专业相关的领域内进行创业的认可度较高。在访谈过程中,教师认为可以通过转换形式来进行内部创新创业,如结合专业进行创意设计的开发、知识产权的转化及科研课题等形式,为大学生累积更多的创新意识、创业技能及创业核心竞争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大学生创业、择业观都在悄然发生改变。在艺术专业大学生调查问卷中,有40.2%的艺术专业大学生有创业意识,但在现实中创业率并不高,有人称之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艺术专业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主要出自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昂贵的学费,从而进行电脑培训、画班、小卖部等与专业相关度较小,但来钱快的创业模式;二是出于对专业的兴趣和爱好,自主创业并不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是为了增长阅历和经验,积累知识,实现自身价值;三是性格使然,个性鲜明且家境相对富裕,不愿受到约束,希望以此来体验自由自在的生活。但由于艺术专业大学生创业缺素质、缺资金、缺经验、缺能力、缺政策,他们在创业这条路上走得较为艰难。虽然学校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是这种学校性的通识教育,只能满足部分的理论需求,对政策能够有所了解,而更多的实践体验和创业技能是需要在创业实践中才能获得提升的。问卷中显示,75.4%的大学生希望毕业后工作两年再创业,7.5%的大学生希望毕业后马上创业,另有13.1%的大学生则完全没有创业的打算。虽然高校已经加大创业教育的力度,但毕业创业率仍旧不高,由此可见,高校想进行的立竿见影的创业教育其实是需要后期效应的。

在访谈中,很多学生反映学校有大学生创业园、创业社团等,但大部分学生对其都不了解,甚至大学四年都未曾参观过。调查显示,大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覆盖面小且缺乏实效性,希望学校能够面向更多的学生,让大家了解并参与到创业实践中去,并在参与过程中有所体悟。艺术专业大学生提出了希望学校在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采取的一些相关举措(见附表,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四、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和对策

针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并根据艺术专业大学生创业的情况调查,由此提出对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些措施和对策。首先,应转变高校的传统教育理念和陈旧的创业观念,培养创新和创业意识。我国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虽然大学生的创业择业观与之前相比有所改变,但仍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严重制约。他们把大学毕业“进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当公务员,当白领,考研究生当高校教师”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自主创业则成为了就业无着落或家庭经济困难等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依靠不断打破传统、创新课程、创造特有管理机构和创业型大学等措施,从一本研究创业者资金问题的著迷,发展到如今,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和教育走势的一股潮流,不仅促进了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使美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即必须要结合中国的实际,转变高校传统教育理念,改变陈旧的创业观念,培养大学生创新和创业意识。

对于创业教育,很多学者认为它是要以形成创业精神和意识为重点,以培养创业技能为落脚点,以最终形成创业行为、创造经济效益为归宿。但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更多的是要为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养、创业能力等方面而努力,让大学生有足够的创业信心和技能,做到“想创、能创、敢创”,并且具备抵御创伤的能力。记得2008年的首届天津市文化创意创业大赛中,学生们组建创意团队,努力合作,积极完成市场调研,进行产品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和商业计划书,他们在这样的以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活动中,得到了在课堂中无法得到的锻炼。

其次,艺术专业大学生创业能力提升的核心在于专业技能优势,调查报告显示,55.78%的艺术专业大学生认为创业方向应与专业相关,34.18%的大学生则认为与专业没关系,另有10.04%的大学生认为说不准二者是否一定要相关。由此可见,专业优势是艺术专业大学生自主创业时的一种主动创业方向。应以专业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专业技能为核心,渗透创新意识和创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专业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提升创业管理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专业学科建设为基础,探索艺术专业工作室制,创新课程体系。专业技能是艺术专业大学生创业技能的重心。优秀的专业水平是艺术专业大学生创业的根本所在,更是他们就业创业的核心优势所在。但是,传统课程模式,以班级和年级划分,对学生进行阶段式的课程教育,课程与课程之间看似有一定的连接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并不能进行良好的衔接。作为艺术专业的学习,需要连贯性和实践性,而传统的课程体系,无法使学生更好地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因此,必须要在艺术专业进行创新课程体系的改革,探索工作室制,其打破了传统的专业结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对所学并已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工作室制以导师、专家或教授为核心,为师生提供了敞开式的教学实践环境,组成一个或若干个开放的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有利资源,进行教学和科研实践,充分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天津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为例,该系2013年承接了LG冰箱产品形态的文化研究,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形成了项目团队,通过具体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将原有阶段性课程有机贯穿在实际项目中,使得专业知识在系统的课程设计中,得以横向交叉。由于实际项目必须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使学生以最快速的方式与社会零距离接触,锻炼了学生在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和组织管理方面的能力,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从而凸显出艺术专业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优势,为众多优秀毕业生成功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果说专业技能是创业教育的核心,那创业精神一定是创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素质。创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很多,大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优势的基础上,还需具备顽强的创业精神、积极的商业意识。因此,在对艺术专业大学生进行专业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创业心理、创业精神的锤炼,使他们担任务,迎困难,学会把压力变成动力,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让大学生在遇到任何问题时都能坚强面对,这不仅是对今后创业素养的要求,更是每一个人的人生课题。在学校内部开展多元化模式的“内创”活动。内部创业源于企业,相对于自力更生的创业方式,在资金、设备、人才等各方面的资源优势显而易见,创业者承担的责任小,心理负担少,相对来说,成功的几率大。有利于激发内部活力。凭借艺术专业大学生个体专业优势,在校园内部创设创业基地、创业社团等,艺术专业大学生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或具体产品的开发设计,将知识产权转化为生产力,激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业意识。另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还必须大力开展实践教学,采用校企合作的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在接触生产、生活实际的过程中发掘设计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许多艺术类高校更多地关注于艺术专业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一些就业和创业的课程,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创业实训”等,只是以短期培训和讲座的形式出现,有的学校则是纳入到了大学的公共课程和选修课程中,但是由于这些课程知识点连贯性不强,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更多的只是为了获得学分才去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而对于创业方面的法律、财务、企业管理、金融营销等创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则相对薄弱。从生源来说,由于艺考生的分数要求不高,反映出大部分学生的综合素质较低,这也是各个高校艺术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进行通识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全程式创业教育是必要的。从大一开始,就要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素质的培训课程,进行SYB、KAB等课程讲解,来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大二进入专业学习过程,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教育,组织对创业实习基地的考察,邀请成功的创业校友传授经验,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市场调研与社会采风、校园文化等活动,并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实训、文化创意大赛为载体,通过模拟项目进行组建团队、产品研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商业计划书的撰写等活动,以此来锻炼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并在虚拟创业过程中,培养学生建立市场意识,锻炼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也为创业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三大四必须在专业实践教育中加入创业教育,真题真做,结合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发挥专业优势,打造自身的创业实践平台。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正在探索创立“创新创业公社”,全程分阶段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只有学习创业知识,吸收创业经验,提升综合能力,才能够离真正的创业更近一步。

高校教育要通过教师来传道、授业、解惑,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则需要依赖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其中,创业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是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核心力量。创业教育的通识教育通常是由社科的公共课教师或辅导员来承担:而专业教师通过专业实践教学,把创业教育的理论融入专业课程中去。教师在创业教育中扮演着领航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对艺术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是至关重要的。正因如此,对师资队伍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首先,教师要转变大学生创业的观念,支持和鼓励学生的各项创业活动,搭建实践的平台,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正确的引导,增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素养,加强专业技能、创新意识、创业心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此外,教师还要进行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教师自身拥有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业成效,国家如今也在支持高校教师创新创业,这样就可以更有效地共享资源,提升师生的“内创力”。

高校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是创业教育的基础,专业技能的培养是发展创业的核心,制定创业政策是创业的保障,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孕育创业的土壤。高校要依托大学生社团、沙龙、论坛等组织形式,开展校园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宣传创业优秀人物和事迹,可邀请同专业的成功校友、创业典范举办讲座,进行交流,拉近创业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营造出—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师生产生主动参与创业教育活动的意愿,提升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也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在建立创新型国家、提升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创新创业不单是解决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更是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艺术专业大学生来说,创不创业,什么时候创业,都是每个人自己的人生选择,但在这样的路途面前,希望大学生肩负起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做出带有实现自我价值目的的有益选择。

目前,高校中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创业教育都是由团委或者就业指导中心来进行管理,大学生创业教育尚未真正纳入到学校办学的核心指标体系中,由于缺乏专门的创业教育管理和研究机构,从而难以实现与学科建设、专业设置、教材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之间的联结与互动。艺术专业的大学生是具有创业优势的潜在群体,人才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制度,而是应大胆地进行创新教育的改革,建立灵活的弹性制度,结合专业特点。学习的方式可以是课堂学习、自主学习、远程学习;学习的时间灵活机动,也可以休学、停学。对不能在规定的基本学制年限内按要求修满学分的学生,可以推迟毕业:也可以将创新创业的成果转化为学分,改变原有的教学效果的评估方式。比如说,在大学期间发表与专业相关的核心论文、获得国内外具有专业水平的创新奖项、参与横纵向课题、获国家知识产权的成果、成功创业等等都可以转化为学分,形成一个弹性的教学制度,以此培养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在“准备+机遇=成功”这个公式的引领下,大学生成功创业必将水到渠成。因此,无论是政府保证的创业政策和管理机制,还是高校进行的创业教育,再到大学生自身的努力和锻炼,都是需要进行不断修正和提升的。艺术专业大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艺术专业优势,在发展创新型国家的大格局下,肩负着更多的使命,也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机,笔者希望艺术专业大学生在为实现自身价值而努力的同时,也要肩负起努力构建创新社会的历史责任,为今后打好坚实的基础,共同努力实现我们的艺术梦、创业梦、中国梦。

本文为天津市委教育工委2013年重点调研课题

刘峥:天津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产品设计系高级政工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