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美术教学论文范文,美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都市文化背景下的当代天津民间美术

  • 投稿PBsm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24次
  • 评分4
  • 13
  • 0

孙志虹 Sun Zhihong

天津作为我国近代以来最早开放通商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在不断接受西方现代文明冲击和洗礼的同时,却又顽强地保留着颇具传统特色的民风民俗和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素有“民间艺术之乡”的称誉。单就民间美术而言,其在当代的繁荣与活跃程度远远超过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其他大都市。以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为代表的天津民间美术“老三绝”不仅很早就享誉中外,而且至今仍代有传承,兴盛不衰;多种民间工艺美术绝活如石雕、木雕、彩塑、布艺、瓷刻、制钮、蛋壳雕、木榫工艺、葫芦烙画等人才辈出,在国内外民间美术展览中屡创佳绩;而与百姓生活、民俗活动结合紧密且又物美价廉的剪纸、面塑、灯彩、糖塑、糖画等多种传统民间美术形式更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保持着相当可观的创作群体和消费群体。

一、滋育于近代都市文化背景下的天津民间美术

天津具有600 余年的城市历史,而地处“河海之冲”“京畿门户”的地理位置使其在明清时期就成为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军事要地和经济重镇。近代开埠通商以后,天津在数十年间迅速发展为国内屈指可数的国际性大都市,工商兴旺,富贾云集,文人荟萃,移民汇聚,逐渐形成了中西交融、南北杂陈、雅俗共处的文化格局。孕育、成长于斯的天津民间美术,也展示出有别于传统乡村乃至其他城市的独特面貌。

作为离北京最近的漕运中心和贸易港口,天津自明清以来就显示出辐射三北的强大经济活力,繁荣富庶程度为一般城市所不及;近代开埠之后,随着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天津更发展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都市,富商巨绅盘踞,奢华之风盛行。《津门杂记》载:“天津无沃壤腴田,民多以贾趋利,人杂五方,俗尚奢华。”①《新校天津卫志》亦称天津“迩来五方杂处……习尚奢靡” ②,这种崇尚奢华的风习自然会浸染到民间美术的创作之中。且不说已为当时上层社会所竞相赏鉴、收藏的泥人张、风筝魏、灯笼王等作品,皆以立意精妙、工艺考究、风格雅致见长,体现出都市贵族追求华贵、唯美的审美倾向,就连一般市井民众消费的年画、剪纸、脸谱、绒花、灯彩等,也多无一般民间美术之粗朴气息,而透露出工巧、精致、华美的都市审美意蕴。清末民国时期,天津东门内大街文庙牌坊下的“进宝斋花样铺”,以刻制和经营绣花花样、节令花样和嫁妆衬纸为业,远近闻名,生意兴旺。铺内所售花样和衬纸皆精工细巧,品种繁多且时有新样推出,深受本城乃至外埠人士喜爱。“进宝斋之精工刻线,有时纤细如发丝,尝见其彩色蝈蝈、萝卜等帘花,贴之窗上,阳光透过,红绿相映,跃然得趣,尤以马尾为虫首、为须角,更为生动。”③“此前我见过的剪纸大都朴实厚重,极具乡土味儿,头一次见到这种剪纸,很小的尺寸,清新灵透,尤其阳刻的线条,简洁又精细,婉转自如,充溢着流畅的美。” ④天津作为北方最大的繁华都市,人们对于衣装鞋履、居室户牖的装饰花样需求不仅数量巨大,而且有着趋时求新、尚巧好奢的特点。“精工刻线”“清新灵透”的进宝斋花样,正是迎合着都市市民阶层尤其是市井妇女的审美趣味而产生并得以兴盛的。

天津在历史上就是一座移民城市。明初建立“天津卫”时,就有大量官员和军人携家属迁入,从而使人口骤增。其后随着漕运和盐业的不断发展,更有福建、浙江、江苏、安徽、河北等地的商人、农户和屯垦士兵陆续来津定居。近代以来,各方移民以“闯码头”的形式涌入天津,人口再次迅速扩大。“人杂五方”的都市人口结构必然会导致多元并蓄的文化格局,而由此派生出来的民间美术也具有很强的杂糅性。天津民间美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且能够荟萃南北、集采众长,深受各方人士的欢迎和喜爱。昔日杨柳青年画作坊中的许多画师来自山东、辽宁、河北等地,他们的绘画风格难免会带有家乡画风的痕迹;清代晚期,著名上海画家钱慧安(1833—1911)曾在杨柳青镇住了一年有余,并为“齐健隆”和“爱竹斋”两家画店绘制过上百种画样,使杨柳青年画呈现出秀润、清雅的江南绘画特征,从而扩大了销路。第一代“泥人张”张明山(1826—1906)不仅出生于浙江绍兴,而且曾游历上海、南京等江南地区,并与上海画家任伯年(1840—1895)有所交往,其人物彩塑亦颇具海上绘画造型明快、设色简雅、雅俗共赏的特点。

天津民间美术不仅体现出地域风格的杂糅性,而且能够以其广阔的都市视野吸纳宫廷美术、文人美术乃至西洋美术的相关成就,从而显示出对不同派系文化的强大包容性。杨柳青年画受到清代院体画和文人画的双重影响,甚至大胆吸收西洋透视画法,使人物活动场景呈现出真实的空间效果。灯彩本为大众性的美术形式,却因为文人骚客的参与而提升了艺术格调和文化品位。《津门杂记》载:“津地俗尚奢华,元旦至元宵,城厢内外擎灯出售者密如繁星,十色五光,镂金错彩……沿途除路灯外,又张挂壁灯,人物写生,竟有出自名手者。并有骚人编悬灯谜,倩人摹射,以遣雅兴。” ⑤有“名手”绘制灯画,“骚人”编写灯谜,灯彩为市井大众的民俗活动增添了几多文人雅趣。而这种“俗”与“雅”的结合与互动,正是开放包容、多元并蓄的都市文化的产物。

总之,天津民间美术是在明清尤其是近代以来的都市文化背景下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其在保留着一般民间美术所共有的大众性和通俗性的基础上又兼具精巧雅致、多元杂糅的都市文化属性。时至今日,在全国城市化乃至都市化进程不断加剧的时代浪潮之下,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都市文化属性,赋予天津民间美术在当代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无限潜力。

二、当代天津民间美术的都市性特征

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着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后工业社会的深刻转型,而城市化正是这一转型过程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作为农业文明产物的传统民间美术一方面正在因乡村原生态生存环境的破坏而经受着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冲击,另一方面,也在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而面临着新的空间和机遇。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绝大多数城市未能及时调整民间美术的定位和发展策略,使城市中的民间美术普遍呈现出创作人员缺乏、消费规模不足、传承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由此大大制约了当代民间美术城市文化属性的形成。相对而言,天津民间美术在当代尤其是近年则呈现出日益活跃的发展趋势,不仅创作群体和消费群体在逐年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其在都市传统的浸染和广大市民的参与之下,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当代都市性特征,从而显示出与乡村原生态民间美术迥异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天津民间美术的都市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代天津民间美术的创作群体主要为具有一定都市视野和文化素养的市民阶层。目前在天津从事民间美术创作的艺术家以天津本市或周围郊县的城镇居民为主,只有少量是来自山东、河北、辽宁等地区的外省城镇或农业人口。他们或生长于天津城区,或很早就离开家乡定居于此,早已与这座城市的氛围相契相合,融为一体。同时,他们的文化水平一般也在初中以上,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接受过大中专教育。长期的都市生活背景和较高的文化素养使他们与生活环境相对闭塞、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的农村艺术家在价值取向、审美好尚上表现出很大的不同。与后者相比,他们往往更能够准确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市场变化的趋势,创作出适应市井大众实际需要和欣赏口味的民间美术作品。

其次,当代天津民间美术的消费群体也主要为市民阶层。笔者春节之前曾数次走访汇集各种民间艺术品的天津古文化街,发现来此购买民间艺术品的消费者除天津本地市民外,还有少量外地游客。

其中老三绝杨柳青年画、泥人张泥塑、风筝魏风筝和石雕、木雕、彩塑、瓷刻等工艺较为复杂、价格较为昂贵的民间美术门类主要面向高端礼品市场,其购买者虽不是很多,但节日前还是出现了小的销售高峰;而剪纸、面塑、泥塑、糖塑、糖画等民间美术形式因制作简单、造价低廉受到了普通市民的广泛欢迎。由于临近春节,天后宫广场前的剪纸摊位人满为患,前来选购剪纸的天津市民摩肩接踵;周围的面塑、泥塑、糖画等摊位也是人头攒动,顾客以带孩子的家长为主,由于现场制作需要一定时间,许多人都在排队耐心等候。这种热闹火爆的景象让人感到天津市民对于传统民间艺术的热情并未因生活方式的变迁而有所消退,而是在节令习俗乃至日常活动中得以很好地保留和延续。

第三,当代天津民间美术的创作题材和内容呈现出明显向高雅文化靠拢的倾向。如果说乡村原生态民间美术注重表达最为原始、质朴的生存诉求,那么以天津为代表的都市民间美术则更偏重于表现生活情趣和人文关怀,从而使其题材和内容呈现出某种文人抑或贵族美术的特征。目前天津已举办过三届民间艺术展,从入选作品来看,很少有乡村原生态民间美术所习惯于表现的生殖繁衍、吉庆祥瑞等内容,更多的是文学、历史、宗教甚或政治题材,如八仙过海、十八罗汉、高山流水、三贤观瀑、南市风俗、天津记忆、盛世升平等。这一倾向不仅在文化品位较高的历届天津民间艺术展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是在普通大众消费的剪纸中也有所体现。春节前天后宫广场前售卖的各种剪纸,虽然以表现吉庆平安、福禄寿喜的内容为主,但也出现了很多类似“梅兰竹菊”“金陵十二钗”“关羽”等典型的文学、历史题材,且同样受到了市民的广泛欢迎。都市知识精英参与创作使民间美术的“雅化”成为可能,而普遍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市民阶层又成为民间美术实现“雅化”的受众基础。因此,天津民间美术的创作题材和内容呈现出向高雅文化靠拢的倾向,是创作者和消费者(欣赏者)共同选择的必然结果。

第四,当代天津民间美术整体呈现出的风格意蕴也具有非常明显的精致、秀丽、典雅的都市审美特征,不同于乡村原生态民间美术的粗犷和质朴。从历史上看,天津民间美术“老三绝”从一开始就浸染着浓郁的文人乃至贵族气息。杨柳青年画和泥人张彩塑暂且不论,仅就风筝魏风筝而言,也是以用料考究、做工精湛、设色典雅著称。而当代天津民间美术依然很好地保留了这一精工细作的优良传统。综观目前在天津古文化街、鼓楼一带展示、销售的各种民间美术品,不仅工艺精细复杂的雕刻、彩塑、烙画等精益求精,而且连街头售卖的糖人、糖画、面塑、剪纸等工艺简单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多有精美传神之作,非乡村或一般城市中的同类作品可比。这种风格意蕴的“精细化”“雅化”倾向同样是都市文化的产物,是都市中具备较高文化素养、审美能力的创作者和消费者(欣赏者)共同选择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当代天津民间美术的创作群体和消费群体都主要来自市民阶层,其创作题材、内容和风格也表现出明显的“雅化”或“精细化”倾向,具备鲜明的都市文化属性和审美特征。当代天津民间美术的这种都市性特征不仅明显区别于乡村原生态民间美术,而且与其他城市相比也是独树一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和鲜明的地域特色。在当代民间美术整体呈现衰微之势的情况下,天津民间美术的发展状况或许会带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

三、当代天津民间美术的启示

虽然按照通常的定义,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者应是“中华民族亿万劳动群众群体” ⑥,这个“劳动群众群体”包括农民和市民两大群体,但长期以来,许多人对中国民间美术的认识还是主要局限于农村和生活于农村的广大农民,而对城市之中市民群体的民间美术创作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关注。的确,在传统农耕社会背景下,农村是滋育民间美术的原生性土壤,农民则是民间美术的主要创造者和接受者。但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城乡结构的变迁,民间美术中的“民间”概念也在发生着转化,其地域由农村向城市扩展,创造和接受主体也由单纯的农民群体向成分复杂的市民群体转移。⑦在这种新的“民间”语境之下,重视城市民间美术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就成为文化决策者和研究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天津作为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现代化都市,其民间美术的良性发展对于我国其他大型都市乃至中小城市都有着积极的示范作用。当代天津民间美术不仅继承了近代以来形成的都市文化传统,而且能够始终以广大市民为依托,适应城市节令民俗和日常活动的实际需要而不断发展、创新,因此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同与喜爱,体现出积蓄深厚的内在活力和长期发展的巨大潜力。现代城市生活的人情疏离和物质挤压使人们愈发寻求精神调节和情感补偿机制,而既适度保留着古朴乡土气息又能满足现代市民审美需要的城市(都市)民间美术正好可以成为人们慰藉心灵的一剂良药。在乡村原生态民间美术已不可挽回地走向衰颓、当代民间美术发展陷入迷途的现实情境之下,具有鲜明都市文化属性的天津民间美术,或许可以为我们思考民间美术的当代重生之路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注释:

①清光绪十年,《津门杂记》卷上《岁时风俗》。

②《新校天津卫志》民国二十三年铅印本。

③冯骥才主编《消逝的花样——进宝斋伊德元剪纸》,第8 页。中华书局,北京,2009 年6 月。

④同上,第2 页。

⑤清光绪十年,《津门杂记》卷中《灯节》。

⑥靳之林《论中国民间美术》,《美术研究》2003 年第3 期。

⑦钟福民《新民间语境中的民间美术》,《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年第1 期。

参考文献

[1] 张焘. 津门杂记[M]. 刻本. 游艺山庄, 1884(光绪十年).

[2] 薛柱斗. 新校天津卫志[M]. 铅印本. 易社,1934(民国二十三年).

[3] 罗澍伟. 近代天津城市史[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4] 刘炎臣,于昭熙. 泥人张· 风筝魏· 刻砖刘[M]// 天津市委,南开区委,文史资料委员会. 天津文史资料选辑.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389-395.

[5] 天津通志·文化艺术志[M].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6] 冯骥才. 消逝的花样——进宝斋伊德元剪纸[M]. 北京:中华书局,2009.

[7] 吕品田. 衰落与蜕变——百年中国民间美术态势思考[J]. 文艺研究,2000(2):96-104.

[8] 靳之林. 论中国民间美术[J]. 美术研究,2003(3):63-65.

[9] 钟福民. 新民间语境中的民间美术[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52-156.

基金项目:2011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1CF106)

项目名称:天津民间美术发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项目批准号:11CF106

孙志虹: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