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体育志愿者的培养机制研究

  • 投稿穆刀
  • 更新时间2015-09-24
  • 阅读量367次
  • 评分4
  • 66
  • 0

叶明志

(皖西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摘要:体育志愿者的服务行为,是一种公益性行为,是体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体育志愿者的有效培养意义重大.而完善的体育志愿者培养机制则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质量体育志愿者的前提保障.本文对体育志愿者培养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体育志愿者培养机制的完善对策.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体育;志愿者;培养;机制

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75-02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人们对体育志愿者开始有了一定的认识.近年来,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体育志愿者已经成为各项体育赛事人员配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成员,体育志愿者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可以说,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离不开体育志愿者的支持.但是,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志愿者无论在培养机制还是管理模式方面,都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大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由于我国承办国际赛事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体育志愿需求量也在逐步增加.因此,如何解决体育志愿者的培养问题,便成为我们今天所要探讨重点课题.

1 体育志愿者概述

志愿服务最初起源于19世纪初,一些西方国家在宗教思想和人道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这种基于慈善目的的志愿服务群体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非营利组织之一.之后,随着体育在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很多志愿者也开始参与到体育服务当中,并为近代体育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世纪中期,一些国家就开始着手建立和组织体育志愿者队伍.目前,在奥运会、世界杯等重要体育赛事中,体育志愿者已经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讲,体育志愿者就是由体育赛事的组委所组织招募的,并接受赛事组委会管理的,义务为体育赛事服务的工作人员.当然,作为一名体育志愿者还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即岗位能力、服务意识和综合素质等.

2 体育志愿者的培养意义

体育志愿者是服务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公益性群体.虽然目前我国的体育赛事开始逐步走向商业化,但体育志愿者作为体育精神和奉献精神的重要代表,其存在和发展十分必要.而体育志愿者的培养对于体育事业发展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2.1 有利于体育赛事的顺利举办

目前我国举办的重大体育赛事越来越多,仅仅依靠日常工作人员配备的话,将很难满足劳动与技术服务的需要.因此,需要数量众多的志愿者来服务于体育赛事,以保证体育赛事从组织到宣传,再到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顺利实施.由此可见,体育志愿者的培养,可能保证各类重大体育赛事的顺利实施.

2.2 有利于体育志愿者自身素质的发展

体育志愿者在参与体育赛事过程中,不仅需要进行一定的体力活动,还需要进行各种各样的组织管理工作.在体育赛事的服务过程中,体育志愿者不仅可以锻炼自身的身体素质,也可培养其组织管理能力,而且在体育精神的感召下,意志品质也会得到提升.另外,在一些重大体育赛事以后,体育志愿者都会获得相应的志愿活动证书,这类证书对志愿者的成长和发展都会产生一定作用.

2.3 有利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在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进程中,体育赛事的商业化也成为必然.但是,我们仍然需要重视公益性事业发展,甚至要加大力度来推动公益性事业.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志愿者,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可促进公益事业社会地位的提升,并影响其它领域志愿者服务体系的发展,从而促进良好社会风貌的形成.

2.4 有利于体育活动的普及和发展

体育活动和体育锻炼不应该仅仅是体育运动员的事情,而应该是所有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的事情.因此,近年来,无论是体育教育,还是体育活动都在着重宣传大群参与,注重培养人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志愿者在参与体育赛事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促进体育赛事的发展,还可以为宣传和推动体育活动提供支持.因此,体育志愿者的培养意义重大.

3 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现状

体育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完善的培养机制.现阶段我国体育志愿者实行机制,是以国家主管部门为主要管理机构的,并且以培养奥运会及其他大型体育赛事志愿者为目标的.这种培养机制虽然具备较多优势,比如培养及招募工作比较快速、高效.但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很难保证,投入资金也较大,从而违背了公益性这一原则.而且在许多特殊的岗位,由于对体育志愿者要求较高,所以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进行培养.另外,体育赛事举办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推广体育运动、宣传体育精神.因此,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培养一批拥有高素质、高水平,且能够对体育事业起到宣传和促进作用的体育志愿者队伍,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经验都比较滞后.

4 体育志愿者培养机制的完善对策

4.1 对体育志愿者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作为体育赛事第三群体的志愿者们,对于政府和赛事组织者来说,在人力资源统筹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但是,很多体育赛事所招募到的体育志愿者都只是临时性的,在体育赛事结束后,便会恢复以往的生活.因此,为了促进我国体育活动的发展和普及,我们除了在一些大型体育赛事中招募临时性的志愿者外,还应该建立起一支相对稳定的体育志愿者队伍.我国应该积极借鉴、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在体育志愿者培养方面投入更多的关注.尽快对单一的体育志愿者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并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体育志愿者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还需要具有高度的服务热情,同时要避免年龄及地域分布的差异性.

4.2 对体育志愿者招募渠道进行拓宽

我国体育赛事所招募的志愿者队伍大多以举办地为中心,成员主要以学生为主.在招募渠道上也以张挂横幅或者学校内部通知为主.在经过一定的培养和考核后,快速上岗.虽然这种招募方式能够在数量上满足要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志愿者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但是这种招募方式过于偏面,由于志愿者大多是学生,社会经验比较匮乏,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受到限制.而且很多学生志愿者,参与体育赛事服务活动的目的,大多是为了结束后的那一份志愿者证明,在工作积极性方面,也往往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尽量扩大志愿者的招募渠道,可以通过媒体、网络等招募平台,积极鼓励普通群众参与其中,适当增加社会群众志愿者的比重,实现体育的全民性发展.此外,我们还要对志愿者的个人信息进行完善,以提高体育赛事志愿者招募的工作效率.

4.3 对体育志愿者的管理手段进行创新

随着体育赛事对志愿者专业、技术能力等要求的提高.那些拥有较高水平,受到过专业培训,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志愿者,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志愿者人群.因此,我们就应该积极投入,来培养这样的志愿者队伍.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培养渠道,通过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不间断的动态培训.对各类赛事信息及体育信息进行及时发布,帮助体育志愿者了解更多前沿信息.在管理过程中,应该从制定志愿者服务计划开始,从志愿者招募、选拔、定位、培训、激励以及总结等方面进行严格控制和管理,同时还要做好绩效评价工作,以便及时发现不足,改进错误,为其它体育赛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4.4 对体育志愿者激励机制进行完善

在培养体育志愿者方面激励机制的运用必不可少.在体育赛事活动中,志愿者大都是以自由、自主与自愿的方式参与其中,这种方式对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会产生一定影响.针对这种不稳定性,在对志愿者队伍进行不断扩大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志愿者激励,采用良好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志愿者参与体育服务的热情,同时保证志愿者队伍管理的稳定性.对于体育志愿者来说,他们的服务意识已经较为自主,参与性也较为积极,且是在业余时间从事体育志愿服务,对物质生活和经济报酬没有要求.因此,针对志愿者这一特点,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满足志愿者的自我发展需要,在精神层面对志愿者进行激励.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志愿者,为志愿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和个人能力展示空间.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必要的在岗培训、荣誉证书或工作经历证明等精神激励方式,来激发志愿者们的服务热情和服务积极性.

4.5 对政府的行政干预力度进行弱化

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政府的所有决策都依赖于对信息的把握,但是政府在获取信息方面,又无法完全做到全面而及时,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行政力量已经逐步从某些公共领域中弱化.这就需要依靠第三部门的职能参与,来做企业有钱做不到,而政府有权也无法顾及的事.体育志愿者组织作为典型的第三部门,不仅具有社会资源耗费低,还具有影响力大等优势.因此,我们应该着力发展体育志愿者组织,以此来逐步弱化政府的干扰职能,变干预为支持,给这种公益性的社会组织更多的权利空间,推动体育志愿者培养机制的进一步完善.此外,我们还应该进一步强化公民对体育志愿者的认识,调动起公民参与体育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大众传媒这一覆盖性较强的宣传渠道,对体育志愿者服务理念和存在意义进行传播和普及.

5 结论

近年来,我国逐步发展成为体育强国,各种体育赛事的举办数量迅速提升.为了提升体育赛事的服务质量,降低体育赛事的运作成本,体育志愿者受到了越来越多体育赛事组织者的欢迎.因此,高素质、高水准的体育志愿者队伍培养,已经成为体育事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我们必须从体育志愿的培养数量和培养质量着手,在不断探索创新、总结经验的同时,积极吸取国外一些先进的培养策略,以期促进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梁红彬.我国体育志愿者培养体制及其优化措施[J].赤峰学院学报,2014,30(3):121~122.

〔2〕谷凤美.我国体育赛事志愿者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乐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2):94~97.

〔3〕曹宋芳,王佳,王跃.中日体育志愿者现状及培养体系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7):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