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体育教学论文范文,体育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游戏法”运用于“课课练”的六个“忽视”

  • 投稿菲斯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90次
  • 评分4
  • 95
  • 0

摘 要:针对“游戏法”运用于“课课练”的六个“忽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设性的对策。旨在给一线教师以启示,避免类似问题出现。

关键词:游戏法;课课练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1.001

“游戏法”是“课课练”的重要方法,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团结协作等精神。但部分教师对“游戏法”运用于“课课练”存在认识误区,从而在实践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追求游戏的 “竞技戏” ,忽视游戏的“其他戏”

现象:部分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过于注重竞争和输赢,导致游戏成分少,竞技成分多。如在投掷教学中,我们设计一些掷远比赛的游戏,在快速跑教学中,我们设计一些快跑的比赛,在跳跃教学中,我们设计一些跳远比赛的游戏等。总之,强调高、快和远等。

分析与思考:确实,游戏的竞争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但过于强调游戏的竞争和输赢,只会使少数人的快乐建立在多数人的痛苦之上,这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违背。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因此,我们要尽量挖掘游戏中的“戏”来体现该理念。游戏中的“戏”是指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因素。其实,激发学生兴趣的“戏”不仅在竞争上,还表现在合作、游戏器材的设计、规则的制定、游戏的递进变化,等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点”的设计,转移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练习兴趣。如“快乐跑起来”游戏。方法:将学生等分成两大组,两两对应站在篮球场的两条端线上,听教师口令后跑向中线停下,然后两人做一个动作跑回端线,踩线后再返回中线停下,再做一个动作。这样循环跑步,每一次在中间相遇时两人都做一个动作,但每个动作不能重复。这些动作可两人事先商量,也可临时想出。这种游戏没有竞争,但由于两人相遇时动作一直在变化,满足学生的求“变”心理。又如,掷“骰子”游戏(方法:在“骰子”的六个面分别写上练习的内容,然后一个同学向上掷“骰子”, “骰子”落地后,那面朝上,学生就按那面上的内容练习)。该游戏没有竞争,但采用了掷“骰子”这一不确定的因素满足了学生的求“异”心理。再如,我们经常采用的“兔子舞”游戏,虽然没有竞争,但学生依然非常投入地练习,主要原因是游戏中的音乐、舞蹈和合作元素激发了学生的练习兴趣。

二、追求游戏的兴趣激发,忽视游戏的兴趣维持

现象:为了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A教师在“课课练”安排了“看谁俯卧撑做得多”的游戏。刚开始时学生兴趣很足,一段时间后,学生兴趣全无。

分析与对策:游戏确实能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但游戏如缺乏变化,学生就会对其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要对游戏进行变化,但游戏变化后,游戏的目的不能变。比如,“看谁俯卧撑做的次数多”游戏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上肢力量,如果要对其进行变化,那变化后的游戏的目的也应是发展上肢力量,而不能发展其他素质,如果游戏的目的发生变化,则游戏的效果大打折扣。下面以该游戏为例,阐述目的不变的五种游戏变化方法:(1)增减游戏人数法。如做该游戏,开始可以是一个人做俯卧撑,当学生兴趣降低时,可以两人或多人一起做俯卧撑。(2)增加游戏难度法。增加游戏难度法是指通过增加游戏方法的难度,来满足学生的挑难心理,从而达到维持学生练习兴趣的目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游戏的方法没改变,但完成同一个方法的难度在增加。如,“看谁俯卧撑做的次数多”游戏,当学生兴趣降低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的双腿架在高处练习。由于双腿架在高处,增加了手撑的难度,从而再次达到激发学生练习的目的;(3)改变游戏形式法。如学生做该游戏兴趣下降时,可组织学生做“看谁坚持的时间长”游戏为例(方法:准备姿势俯撑,听口令后保持直臂俯撑,看谁坚持的时间长)。这两个游戏的练习形式不一样,前一个是动力性练习,后一个是静力性练习,但目的都是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4)改变比赛对象法。如“看谁做的次数多”游戏,比赛的对象是同伴,如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那比赛是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如果是纵向比赛,则比赛的对象是自己。因此,当学生兴趣下降时,教师适时地改变游戏的对象也能再次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追求游戏的形式,忽视游戏的效果

现象:部分教师认为,在“课课练”中只要运用了游戏法肯定能取得好的效果。于是,我们经常看到学生在“课课练”时兴趣很高,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强。

分析与对策:游戏之所以没取得好的效果,主要原因有两。首先,从一节课的“课课练”角度分析,效果不佳主要是运动负荷太小。而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分组不合理、游戏方法复杂、游戏时间短等。为了提高游戏的效果,教师首先要合理分组,尽可能减少学生等待练习的时间。其次,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第三,采用的游戏方法不要太复杂。因为“课课练”的时间有限,游戏越复杂,教师花在讲解示范上的时间就多,学生练习的时间就少;第四,游戏的时间要合理。一般“课课练”的时间是5---10分钟。由于游戏涉及到方法、规则的讲解和队伍的调动,因此,游戏的时间可接近10分钟;第五,做好充分准备,尽量避免突发事件发生。游戏中出现突发事件比较正常,但游戏中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就会影响游戏效果,为此,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防止突发事件发生。如果出现突发事件,教师需要妥善处理,处理的原则是尽量保证练习的时间。其次,从大的方面分析,主要是一个单元和一个学期的游戏内容安排缺乏系统性。其实,某项身体素质的发展,除了自然增长外,还有锻炼,但锻炼需要系统,否则效果微乎其微。为此,我们要从一个学年或学期的角度统筹安排“课课练”游戏,保证目的相同的“课课练”游戏不间断地出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课课练”游戏的效果,避免“蜻蜓点水”式的、缺乏系统性的“课课练”游戏现象。

四、追求游戏的局部效应,忽视游戏的综合效应

案例:B教师上篮球急停急起,为了发展身体素质,巩固技术,他在“课课练”中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急停急起接力赛。由于学生的动作处于泛化阶段,因此,该游戏不仅没有巩固技术,反而破坏了学生所学的技术。但在该游戏“竞争”因素的诱导下,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因此,该游戏基本达成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

分析与对策:其实,类似上述案例的现象还有很多,如部分教师在游戏中面对突发事件视而不见,还有部分教师在游戏后未对学生表现出的亮点和不足进行点评,等等。这些现象反映部分教师只追求游戏的局部效应,忽视游戏的综合效应。为此,笔者建议:(1)教师要树立追求游戏综合效应的理念;(2)课前要思考如何在游戏中渗透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的“点”;(3)课中面对游戏中的“生成”适时渗透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目标;(4)游戏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让学生加深印象,明确努力的方向;(5)学生只有掌握了主教材的技术,教师才可在“课课练”中安排与主教材相关的专项游戏。唯如此,我们才能以游戏为载体,实现游戏效应的最大化。

五、追求游戏的设计,忽视游戏的组织

现象:浏览部分教师的游戏设计,我们不难发现其在设计时考虑非常细致,如合理分组、队伍的调动、输赢的判断、游戏的惩罚等。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他们执行规则不严、奖罚不分明、调控不当等。导致游戏效果差。

分析与对策:游戏设计很重要,但游戏的组织也不能忽视,组织不当不仅直接影响游戏的效果,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参与游戏的热情。因此,教师要严密游戏的组织:(1)讲解游戏的方法、规则的语言要精炼;(2)调动队伍的口令要严密;(3)严格执行规则。教师不仅要在游戏前制定科学的规则,而且要在游戏中严格执行规则。一般来说,教师可在讲解游戏、方法和规则后先组织学生进行尝试性练习,观察学生是否理解游戏方法和规则的漏洞等,然后及时补充强调。游戏中出现学生犯规要及时提醒,必要时需终止游戏进行教育;(4)奖罚分明。比赛结束后教师不仅要宣布名次,而且要对获胜和失败队进行一定的奖赏和惩罚。

六、追求游戏法,忽视其他方法

现象:笔者经常观摩各种级别的展示课,也经常阅读《体育教学》等杂志的教学设计类文章,发现大部分教师都在课中安排“课课练”,而且“课课练”的方法都是游戏,似乎游戏法是“课课练”最好的方法。

分析与对策:“课课练”确实比较单调、枯燥,将游戏法运用于“课课练”不仅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而且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但任何教学方法都存在不足,游戏法也不例外,如游戏法很难控制运动负荷,在全力争胜的过程中很难顾及技术等等。因此我们要改变一种意识----游戏法能“包治百病”。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课课练”的方法,如小学生具有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等特点,我们可以在“课课练”中适当采用情景法,将“课课练”的内容寓于学生喜欢的情景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对于自主能力和逻辑思维强的高中学生,在“课课练”中除了“游戏法”外,还可采用循环练习法、自主练习法、重复练习法等。

(浙江省慈溪市锦纶初级中学 315301)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