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基础教育网络学习的五大方略

  • 投稿古井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985次
  • 评分4
  • 75
  • 0

孙 毅 苏 宁 姜洋澳

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伴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西方文明的碰撞,逐步形成了目前比较成熟的课程标准、文本教材、教学方法等,共同组成了相对完整的教育体系,并对我国基础教育的成功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基础教育在实施过程中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完备的方面。

第一,重视动脑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动手能力的训练。

针对中小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教育管理、教育研究部门都有共识,并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

如,增加理科类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分组实验,在注重培养合作意识的同时,更关注独立完成实验的效果,同时,高考理科类试题也适当增加了分组实验考试题目和分值;在中小学增设“通用技术课”,并在区研修部门设置“劳动技术活动中心”等。上述做法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每年靠十几次学生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而以课程的方式通过课堂教学的模式来培养动手能力,其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况且,人的兴趣爱好和性别是有关系的:早在1990年,美国史学家汤姆斯在钻研了西方历代医学和自然哲学的相关文献后,就发表论著指出,男性和女性荷尔蒙的分泌影响了人的兴趣爱好。[1]因此,我们很难通过一门课程,用“一刀切”的课堂教学思维惯性,去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下滑趋势也与社会价值观的变化是分不开的。社会分工以及不公平的“分配机制”,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负面影响。不仅社会上,而且学生中都普遍存在不愿从事“蓝领”工作的观念就是明显例子。从世界技能组织每两年举办的世界技能竞赛的结果来看,我国的成绩远落后于韩、日、欧、美、俄等国家[2](表1),这与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位置是极不相称的。

值得反思的是,培育动手实践的习惯应该从小抓起,基础教育正是关键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我们为学生提供的动手实践机会太少。

第二,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活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开始鼓励教师开展课外活动(也称兴趣小组)。北京市教委还将每年十月定为“中小学生科技月”,并以举办各类竞赛的方式激励中小学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社团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但是,每周1~2小时的课外活动时间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笔者任教期间,曾带过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其中有不少学生获奖,还不乏全国一等奖。这些获奖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上花费的时间要远超过每周两小时。

当前,人们对课外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在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和管理者看来,课外活动就是为学生讲国家规定的课程以外的内容,远不如课堂教学重要,于是出现了校本课程,也就是将那些成熟的、有地域特点的,并与学校办学理念、传统相适应的课外活动,经过系统(建立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整理,逐步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似乎只有称之为课程了,纳入课堂教学序列了,才算正规,这种思维惯性根深蒂固。

学校开设课外兴趣小组的科目与质量和这所学校教师的兴趣爱好及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和教师的积极性和奉献精神有着直接关系,这也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软资源。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中小学能提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软资源是十分匮乏的,而优质资源更是凤毛麟角。

第三,重视课堂教学的资源投入而忽视实践环境资源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经费每年都有大幅度增加,对于发达城市的中小学来说,现代化的课堂教学设施并不比欧美等发达国家逊色。以北京为例,“校安工程”之后,几乎每间教室都配备了投影机、交互式电子白板、视频展台、多媒体电脑等设备,甚至还在研究如何让学生每人一台iPad来进行课堂上的学习。目前,北京最普通的中小学,如果设置有24个教学班,其课堂教学用设备总值大约为200万,而且,通常每六年要更新一次。此外,每天的耗材费用大约为3000元。这样算下来,每年一所中小学仅用于课堂教学的费用至少为100万。相比之下,用于课外学习和实践的费用却少得可怜。即使通用技术课的一次性设备投入,也仅占课堂教学投入的千分之几。

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对学生动手实践活动的硬件和环境建设的投入,另一方面也要加大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软资源投入。不仅使更多的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中,还要更广泛地调动社会资源参与进来,不断提高质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综上所述,要推进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除课堂教学主渠道外,更要用好课外活动,要通过网络等多种途径使学生接触更多的事物;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兴趣,在互动的环境下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同时,要调动更丰富的社会资源来弥补中小学开展实践活动的资源不足,并使之为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提供充足的养分。

通过网络创建有利于实践活动的应用环境,引入社会高端资源,营造动手实践氛围,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更广阔的领域内,自主选择学习和实践的内容、方式、途径,既是网络教育这种新型教育形态的优势,也是其发展的重点。

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是网络学习的重点

与课堂教学相比,网络学习更适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尤其是网络学习的个性化学习特征,更适合于学生根据自身实践的习惯和环境选择恰当的实践活动。

1. 辅导实践个性化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实践活动中,每个人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为每个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实践指导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学习者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经反复思考、动手,仍找不到恰当的解决办法,这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向远端的教师、专家或是同伴寻求支持,之后,仍是靠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独立完成实践活动,这正是网络学习促进实践能力发展的优势。

2. 实践操作规范化

课堂上即使分组实验教学,也经常采用大屏幕投影等教学媒体,其目的是使教师规范的实验操作传达给教室内的每个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视频传递信息有一对一的优势,它不仅保留了动作规范、清晰、完整的大屏幕投影的优点,更克服了受课堂教学时间和人数限制大屏幕投影不易重复播放的问题;而且指导者还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为其量身打造更具针对性的视频资料。

3. 动手形式多样化

规范的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如,刨子是木工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东西方在不同的文明背景下都发明了刨子。在完成同一个工艺的时候,他们使用刨子的长度,刨刀角度、宽度都没有太大区别。唯一的区别在刨柄,因为东方人习惯推刨,而西方人习惯拉刨。由于用力不一样,所以刨柄设计的位置和形状也不一样。因此,与课堂教学不同的是,网络学习能够提供更多规范的实践操作方式,为学习者提供更为灵活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的学习环境。

4. 合作互动多元化

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过程中,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是基础,引导和培养学习者间的合作互助意识也是重要环节之一。为此,网络学习要为交流互动提供顺畅的环境,不仅要满足师生间的交流,也要为学习者间的“学习共同体”创建有利于多方参与的学习实践平台;同时,还要为网络学习平台内跨项目合作创设合作环境,引导学习者互相配合,合作完成实践活动。

5. 实践活动常态化

要创建有效机制,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使学习者的实践活动向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社会科研机构,甚至企业科研基地延伸。通过网络互动、网络预约等措施充分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物理支撑环境,并逐步使之常态化。

引入研究院所教育资源是网络学习的核心

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研究院所的教育资源能否进入基础教育,并作为网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基础教育,是开展好这项工作的核心。

1. 研究院所教育资源介入基础教育的动因及途径

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研究院所的教育资源作为网络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基础教育不但可行,而且存在着巨大潜力。

首先,高校及研究院所有了解并介入基础教育的愿望。近几年,笔者先后走访了包括中科院计算所、自动化所在内的二十几个院所和高校。在与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交流中,发现如下突出问题:一是学生动手能力差,导师通常要拿出学习期间的一半或更多时间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与基础教育阶段对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是有关系的。二是一些博士课程都读了一半的学生,突然对导师说自己对这个专业已经没有了兴趣,研究不下去了。这类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在一些边缘学科更为突出。究其原因,是学子为了上学而读书,并不了解所考专业的发展方向而盲目填报志愿,这也是“应试教育”带来的主要问题之一。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逐年降低,从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这个问题。而网络学习不但为科研单位与基础教育建立了沟通的平台,同时也为解决此类问题创设了良好的环境。

第二,科研机构设置科普教育部门已是普遍现象,特别是中科院下属研究所均设立了科普处。其主要职能就是面向社会、尤其是中小学生,宣传介绍本所各研究部门的研究内容、发展方向等,以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对本所专业产生兴趣,进而关注、投入本所的研究领域。这与基础教育网络学习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

第三,目前,美国、欧盟、德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一些发达国家都实施了科技计划对外开放的策略,也在进行着研究机构参与基础教育的尝试。以美国为例,美国的中小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且更注重同科研机构合作,甚至直接在学校设置科研小题目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很多美国小学生二年级时就知道如何使用地图,阅读数据,开始研究诸如动物或昆虫等问题;四年级时能用地图、照片、图表来理解世界各地区及其气候的不同;五年级时能列、读表格,能利用图书馆进行研究,通过做笔记对信息进行综合,开始撰写非虚构的报告;六年级时能使用百科全书以及其他参考资料完成独立的研究计划。[3]

2. 研究院所教育资源应用于基础教育的方式及策略

研究院所参与基础教育的网络学习,双方应是“互惠”的,均不构成对方的负担才是发展趋势。首先,研究院所愿意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引起关注,愿意吸引有强烈兴趣、爱好的学生参与本专业的研究,并为之奋斗一生。那么,双方可依托网络学习平台,就研究院所专业特征,开发、设计网络学习与实践的项目和内容。

其次,开展科普性的学习与实践。基础教育网络学习可为研究院所科普部门创造良好的“落地”条件,可通过网络互动、实践动手、参观学习、专家报告等使科普工作落到实处。

再次,研究院所与中小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学习互动后,科学院所的专家可依据专业需要和中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积累状况及实践能力,采取分解项目、“量身打造”等措施,以利于学生参与研究。

根据兴趣爱好选择专题是网络学习的策略

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开展动手实践活动的源动力。我们要根据兴趣爱好规划学生的实践活动。

1. 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基础教育的网络学习资源来自于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是极其丰富的社会财富,远超过课堂教学书本、实验室等中小学所能提供的范围。要运用好这个优势,充分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充分应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呈现科学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及发展,展示科学家的奋斗意识、科学精神和爱国热情,开展多方位的励志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实践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为之奋斗一生的志向。

2. 兴趣的尊重与爱护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感到需要,他就会热心于接触、观察这件事物,积极从事这项活动,并注意探索其中奥秘。要保护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在兴趣爱好中进行学习、研究、实践和探索。一方面,要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适合其发展、研究的项目。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兴趣是会发生变化的,兴趣是与认识和情感相联系的。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没有认识,也就不会对它有情感,因而不会对它有兴趣。反之,认识越深刻,情感越炽热,兴趣也就会越浓厚。教师需要切合时机地引导、呵护,促进其向合理健康、科学理性的方向发展。

3. 兴趣的发现与引导

基础教育的网络学习不同于成人教育,面对儿童和未成年人的教育,更多的是鼓励与引导。“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在学习、实践中发现学生的兴趣点和关注的事物,从而加以引导。在基础教育的网络学习方面,围绕项目选择要建立自主与他主双向选择机制。随着学习、实践的不断深入,教师及家长要发现并关注适合学生发展的实践与研究方向。发现苗子、培养苗子,为国家人才发展战略做好基础工作。

利用课外时间参与实践是网络学习的保障

仅靠课堂教学这种模式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有很大局限的。因此,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主动地学习、实践,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

1. 有效利用课外时间,开阔学生视野

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接触社会、接触自然、接触科学技术。在亲身接触中,在家长、同学、教师的影响下,激发潜能,形成兴趣爱好,构建新的价值观。在不断的学习、思考、实践中,对事物有更深层的领悟,使兴趣爱好上升为人生的追求,从而确立人生观。这便是网络学习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真正目的。有效地利用好课外时间,会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2. 充分利用寒暑假期,促进实践活动

每年的寒暑假是学生回顾休整、补给充实的时间,而改变用脑的方式是休整、充实的最佳手段。当代生理学研究表明:大脑的两个半球都具有高级的认识功能,只是有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左脑善于分析、抽象和计算,具有较强的时间观念,重视步骤顺序、动作语言表达,根据逻辑思维做出合理的结论,因而形成了语言的、分析的、数字的、程序的、符号的、直线性的思维模式。而右脑则不同,人们用右脑来想象、虚构、感受、创造新的意念,形成另一种非语言的、综合的、具体的、形象的、直觉的思维模式。左右脑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构成一个统一的控制系统,应根据学习性质,交替使用左右脑,有张有弛。多种活动互相轮换,可以使易疲劳的左大脑皮层的各个区域轮流得到休息,借以保证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4]因此,引导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通过转换一下活动来消除脑疲劳,如开展实践活动等,使疲劳的脑区得以喘息,合理地运用大脑潜力提高学习效率。

合理计划寒暑假相对完整的课外时间,有计划地开展实践活动,是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好时机。另外,寒暑假也为学生参加更大范围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保证。学生可以走向社会,走进对外开放的其他中小学的实验室、大专院校的实验室,甚至是科研院所对社会开放的实验室。

3.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身教、互动、引导

网络学习作为通过网络环境提供更广阔教育资源的方式,并不排斥中小学教师的指导和交流,相反,为教师在更广阔的范围参与学生实践活动提供了支持。一是远端的资源不仅为学生学习服务,也是中小学教师的学习资源。二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实践,拉近了师生关系,在学习与实践中相互影响、产生共鸣、共同发展。师生的情感交流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身教胜于言传。相对于课堂教学,课外时间,尤其寒暑假,是教师实施身教的最佳时间。学习在一起,实践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是用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最好时机。

网络互动引导动手实践是网络学习的手段

构建系统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接轨的网络互动平台是实施网络学习的重要手段。

1. 网络学习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

学习管理。主要包括学习实践项目介绍,教师介绍,选择实践项目(师生双向选择),学习者身份认证,学习活动记录,学习小组管理,实践活动场地(实验室)预约等,是平台管理的核心部分。

学习活动。主要包括师生相互间的,多人、多组的,文字的、图形图片的、语音的、视频等方式的交流互动,互动档案管理,多媒体学习资源的导入导出等,是平台学习活动的管理部分。

评价反馈。主要包括学习者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专家的评价。评价的生成形式是多元的,可以有文字、图形、视频等多种形式。

知识管理。主要包括知识的积累、知识的共享、知识的交流。以学习平台(云平台)运行中生成的知识为主要积累途径,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知识管理系统。

家校互动。主要包括家长与教师,家长与专家,家庭与家庭等方面的互动交流。旨在让家庭参与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更多的社会资源进入网络学习。

2. 构建随时随地的学习实践环境

构建远程“云学习”平台,使学习者不受空间限制,随时能与教师、专家沟通与交流,这对学生开展动手实践活动更为有利。尤其是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学习者可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与教师进行包括视频信号在内的远程互动,为学习和指导提供更有效的、更广阔的空间。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Thomas Laqueur. Making Sex: Body and Genderfrom the Gr eeks to Fr eud[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 Press, 1992.

世界技能大赛中国研究中心[DB/OL]. http://wscrc.tute.edu.cn.

陈强,常旭华,李建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科技计划开放及其启示[ J ]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3(2).

右脑开发训练的好处.右脑记忆论坛[DB/OL].http:bbs.jiyifa.cn.

(作者单位:北京东城区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