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由“机盲”嬗变为“专家”

  • 投稿来自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239次
  • 评分4
  • 85
  • 0

马九克

名师速写

马九克,上海市七宝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2013年上海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并入选2014年上海百位名师《教育人生》大型画册。同时,他也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兼职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特聘专家,《中国教师报》教育技术应用培训专家。

马老师除了担任正常的物理学科教学工作以外,同时承担市、区两级的教师培训任务以及全国多地的专题培训和讲座。自2008年以来,除了为上海市、区各学校作培训报告外,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分别到全国各地为20多个省区作培训报告,共计300多场,培训的对象从幼儿园教师到大学研究生,直接和间接受众数十万人次。

同时,他还以平均10个月一本书的速度推出他的“教师教育技术应用培训”系列教材。目前已经出版七本系列研究专著。这些系列丛书分别被作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向全国推荐的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的培训教材、上海市教委推选上报的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课程、上海市教师培训课程和微软(中国)推荐的“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教材。

马老师的研究成果和专著特色鲜明——简单易学、实用高效、思维创新,深受广大教师欢迎。由于其在Office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突出的研究贡献,被微软总部授予“微软精英教师”称号。

作为中国唯一的从事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教师代表,由微软总部资助,参加了2014年3月在巴塞罗那举办的“全球教育论坛”。

作为“马九克教育技术应用研究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他正在研究微课程的制作技术以及如何将微课程应用于课堂教学中。近一年来,他已身体力行地录制了200多节微课,在优酷网上供大家免费下载学习,同时还为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录制了100节“微课程制作”的微课程,供广大教师在学习微课程制作时使用。

“酒香不怕巷子深”。在口口相传下,知道马九克的人越来越多,邀约也越来越多。最近两年,他每个月都要去好几个地方作讲座,而他在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开设的固定培训课程也经常被“秒杀”和“团购”。

自2008年以来,作为物理教师,我突破常规,创新思维,将Office办公软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和实践,出版了系列专著《Powerpoint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Word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Excel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常用信息化软件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几年来,我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益和办公效率。我推出的三门上海市教师培训课程以及闵行区培训课程,受到教师的喜爱。每次都是只要网上开始报名,则会立即满额。一些教师为了能够报上我的课程,一直等到深夜零点秒杀该课。我的课程具有普适性,适合所有学科所有教师以及所有使用办公软件的人们,用金山区一个英语教师的话说,“马老师的课程也让我这个英语教师受益良多。每次参加马老师的培训,得来回四个多小时,但我认为非常值得,因为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东西”。

我的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之路

说来大家也许不会相信,我原本是一个不懂计算机的人,也从来没有专门学习过计算机。我是2003年从河南省平顶山市一中调到上海市七宝中学任教后才开始接触计算机的。七宝中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在十年前笔记本电脑还不太普及的情况下,就为我们几个特级教师配发了笔记本电脑。由于计算机能够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原来因为工作需要而被动使用计算机的我,越来越喜欢上了计算机。

出于我对计算机的爱好及其对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课堂教学绩效的意义,校领导让我对七宝中学的理科教师进行PPT应用培训。这次培训激发了我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热情和兴趣,也促使自己进一步收集、整理教师们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自己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2009年,学校邀请我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做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培训报告。

学校的支持为我提供了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向纵深发展的平台。

我的研究成果能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还要感谢众多领导和专家的关注和推荐。我的应用研究最初被发现,是在2007年暑假。当时,我为上海市闵行区的全体物理教师进行了物理学科教学的培训。下课后大家都反映说,马老师的课件做得很好,能否教大家做物理课件。这件事情后来反馈到了当时的闵行区教育学院徐国梁院长那里。2007年底,徐院长来到七宝中学专门看我演示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几个动画。看到这些动画制作如此简单易学,徐院长当即决定,对全区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当时在场的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王永和说:“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说要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在一起,现在我们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为了配合教师的培训,我在2008年6月出版了第一本研究著作《用PowerPoint2003制作教学课件》。该书作为闵行区第一批40所学校的教师培训教材使用,并由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教授带到了当年6月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在朝鲜召开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大会上,引起了各国与会专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说,这是中国给大会带来的最好的礼物。

2008年6月,闵行区教育学院组织了向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教授演示我的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的专题汇报会。会上,张民生教授对我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项研究做到了极致、精致,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并为我的所有专著作了序。此后,他更是就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很多指导与建议,并在多种场合上说“能把Office技术系统地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去的,马老师是中国第一人”。

2009年,华东师大祝智庭教授聘请我为华东师大网络学院特聘专家,并邀请我多次在华东师大网络学院为教师们进行培训讲座,为我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平台。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设在华东师大的“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近几年,我多次在该中心为全国的校长作培训报告,由于这些校长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听了报告后,纷纷邀请我到他们学校做培训,这为我的研究成果很快走向全国创造了条件。如近期做的广州、太原、河南获嘉、安徽宿州、河北沧州等地的培训,去的就是中学校长第48期培训班学员的学校。

2013年9月,华东师大慕课中心副主任吴志鋐教授在七宝中学作了有关翻转课堂的报告,我听后感到这是个大的教育变革,所涉及的信息技术也正是我这几年来所研究的内容。我向吴教授简单介绍了我的研究成果后,立即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随即把我介绍给了陈玉琨教授,并聘请我为华东师大慕课中心的兼职教授,想在慕课中心网站为我开辟专题栏目。但是我想,这样充其量只能够把上海版的高中物理制作成微课程,要想大规模开展微课程的制作,就要对教师进行培训。正因为如此,才有了11月在杭州举行的全国慕课联盟20所高中、20所初中和20所小学的两天培训。通过这次培训,微课程的制作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了,清华附中潘天俊主任对此次培训的感受是:“来培训之前对微课程和慕课的印象是更学术、更高端,认为实现难度很大。通过培训之后,发现微课程和慕课很草根,录制视频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都很低。”现在这位物理教师已经把借助微课程进行翻转课堂的教学变为了常态的教学过程。

参加完杭州的培训后,南京市金陵中学黄皓燕老师说:“马老师对PPT制作的讲解太神奇了,都是我们平时司空见惯的用法,他却能大胆运用、突破常规、创新思维。用他讲授的方法制作课件,方法简单,制作效果却很精美。马老师竟然能用PPT开发出那么多的动画,构思精巧,方法独特。每次讲的三个小时也都十分精彩,感觉时间过得很快。参加工作以来,头一次希望培训能够时间再长一些才好。我作为物理老师,尤其感到培训对我特别实用,真的是收获丰厚。”

浙江义乌四中的郑俊老师说:“我一直被公认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高手’,有许多多媒体作品获奖。但培训一开始,就被马老师的培训内容吸引、震撼了,惊讶于马老师的创新精神。有些命令我平时也都在用,但是马老师能把这些命令变通使用,这样的创新实在是令我刮目相看。每次上课前,我都是提前半小时抢座位,培训期间我都是全神贯注地学习,生怕漏掉一些知识。”

实用的技术,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我的课程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所在。让我的研究成果造福于教师,造福于教育,造福于社会,是我最大的心愿。

玩转创新思维

培训中,总有很多人问我:马老师,你为什么有那么多奇思妙想?思维为什么那么与众不同?其实我是一个很普通的教师,只是遇到问题时,我比别人更善于思考,更爱动脑子罢了。

创新是个永恒的话题。在当前的中国大地上,处处在讲创新——政府官员讲创新,专家学者讲创新,企业家讲创新。我们教育工作者也总在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我们教师如何才能具有创新的思维呢?

1. 对问题要善于多角度思考

对于一些大家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问题,不要总是用常规的思维方式去思考,而要善于站在不同的角度,立体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比如,有人问你一个水杯是什么形状的,你会怎样回答?站在不同的角度,结论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从上往下看,它是个圆形的。如果从侧面看,则是矩形的。再换个角度,可以看出是立体的。大发明家爱迪生在发明灯泡灯丝时,以极大的毅力和耐心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却带来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是“在做一件蠢事”。面对别人的讥讽,爱迪生却说:“我没有失败,我成功地发现了1600种材料不能做灯丝。”还有一个寓言故事,说的是两个卖鞋的推销员,到一个小岛上推销鞋子。他们到岛上一看,岛上的居民全是光脚的。面对这种情况,一个推销员垂头丧气,认为没生意可做。另一个推销员则很高兴,因为他想如果动员他们都穿上鞋子,这个市场该多么大呀。所以,对于大家都能够看到的事物和现象,切换角度去思考,就会得出与常人不同的结论。

2. 要善于珍惜时间并动脑子思考问题

平常要养成多用脑子的习惯,利用点滴时间思考问题。我的生活习惯是,早上6点钟自然醒来,中午没有睡过觉,晚上12点以前很少睡觉,整个一天脑子都是在不停地思考问题。我做事情喜欢高效率、快节奏,所以我的性格特点除了直爽以外,还应该增加一个“快”字:走路快、写字快、说话快、吃饭快,外加睡觉也很快,一般5分钟就会入睡,但这5分钟也常常是带着问题入睡。因此,我的研究专著中的很多技巧和方法都是在梦中完成的。在梦中发现一个好的技巧和方法,立即起床,打开电脑操作,并马上记录整理。

同时还要养成充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很多人都是因珍惜时间而走上成功之路的。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我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学习。”如何理解鲁迅这句话呢?其实,天生的天才是不存在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刻苦努力才慢慢造就出来的。鲁迅还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基本的分配都是8小时工作、8小时睡觉、8小时自由支配。每个人都要工作,也都要休息。差别就在于,怎么利用可以自由支配的那8小时时间。由于深知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8小时以外的时间如何利用,我出去培训讲课的途中都在研究和思考,火车、飞机也常常是我工作的地方。

同样是24小时,那么你是如何支配的呢?有人可能会说,我为什么要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来工作呢?我为什么要利用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来学习呢?如果你对你的学习和工作毫无兴趣,那当然8小时以外你可以用来打麻将、喝咖啡,但这样一来,你在一个专业领域想取得成功也是很困难的。如果你对你的学习和工作很感兴趣,投入了很多时间和极大的精力,并将其当成一种娱乐和享受,那么你就是天天都在享受生活,而且离成功不远了。

3. 要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我所进行的研究, 就是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PowerPoint中,用创新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绘制图形、设置动画,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平常,我们对一些复杂的问题,应该多想想能否用简单的方法去解决。微信上有一篇文章,说的是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但发现常常会有盒子里没装入香皂。于是聘请了一个自动化专业的博士后,拉起了一个十几人的科研攻关小组,综合采用了机械、微电子、自动化、X射线探测等技术,花了90多万,成功解决了问题。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但一个小工却只花了190块钱买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就把问题解决了。“90万”和“190”的悬殊差异,说明用简单的方法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只要肯动脑子思考。我通过对PowerPoint的深入研究,仅凭绘制图形两个菜单,就可以绘制出各种图形;只用动画设置的一个菜单,就可以设置出各种动画,也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所创造出来的“奇迹”。

4. 要善于发现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未知的问题。我们要善于从大家都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去发现问题,进而去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例如,2013年我应微软公司邀请,到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全球教育论坛”。我发现巴塞罗那的街道虽然都是直的,但都不是东南方向或者西北方向,而是东北、西南方向。这是为什么呢?问两个导游,导游也不知道。我研究发现,巴塞罗那地处地中海的西海岸,海岸线是东北、西南方向的,于是所有道路都平行于海岸线或者垂直于海岸线。再如,飞机起飞或者降落时,乘务员会提醒你,打开窗户的遮阳板,收起小桌板,调整座椅靠背。这是为什么?大家当然会说,这是为了安全。可是谁又细想过打开遮光板的具体原因:一是为了让乘客观看机外的情况,随时发现机外的问题;二是为了一旦出状况,便于营救者确定机舱内的人员情况。收起小桌板、调直座椅靠背则是为了保持应急通道的畅通。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5. 要善于总结事物间的规律

做任何事情,在一段时间后都要反思总结,看看不同的事物间有什么样的规律可以遵循。很多事物是形异质同,也有很多事物是形同质异。规律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我通过对动画设置的研究发现,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些动画的设置,实际上本质是一样的。如对称显半的思维方式,可以设置摆钟的摆动、设置弹簧振子、设置物体的翻动、设置车载货物的翻倒,等等。而有些又是形同质异的,同样是小球的转动,可以用陀螺旋设置,也可以用动作路径设置。表面上相同的问题,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在我新出版的《方便快捷制作教学课件》专著中,我把PPT制作课件上升到了理论的高度,用创新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制作教学课件。绘制图形的思维包括:极限变化思维、转动对称思维、叠加遮盖思维、裁剪组合思维、复制组合思维、透明渐变思维、分部组合思维、图形格式变化、合并形状应用等。设置动画的创新思维包括:拆分组合思维、对称显半思维、分层叠放思维、非同步动作组合思维、视觉暂留思维、自定义设置思维、触发器创新应用等。这些思维方法与规律都是我在实践中逐渐总结出来的。

创新,不都是创造发明。只要能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我们所做的都是创新。教师的创新就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我要传递给大家的不是信息技术本身,而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因为教师是最不具备创新环境却又最需要创新意识的职业。

(作者单位:上海七宝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