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e时代的苏式教育:学习无处不在

  • 投稿百科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899次
  • 评分4
  • 75
  • 0

黄利锋

互联网时代,我们的课堂不止100个平方,学生获取知识的来源和学习方式日趋多样化,我们教师再也不能以不变应万变,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利用技术搭建学习平台、精选教学资源、变革学习方式。利用网络公开课、百度文库、新浪爱问以及各种在线教育平台和虚拟学习社区,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然而开放的网络对于缺乏自律和辨别能力的中小学生而言,仍然需要教育者的引领,为学生筛选优质的教育资源,构建一个既开放又安全的学习环境。

小A是张家港市万红小学一名三年级学生,每天早上,在爷爷慈爱的眼神中踏入校门,然后把戴在左手的智能手表对照校门的感应装置晃一下,“嘀”的一声,小A进校的时间和一些健康的基本信息发送到小A爸爸的手机上。今天是英语早读,小A带着平板电脑来到校园一角,接上校园无线网络,登录自己的学习空间,点击英语电子教材的示范读音,大声地跟读,并进行自我测评。在回教室的曲折小道边,有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和小草,他马上把它们拍摄下来,上传到自己个人空间的相册板块,还在照片后面提了一些问题,期待同学和老师能够帮助解决问题。

数学钱老师每次都会在新课学习前,在学习系统上发布本课的微课和任务学习单,有部分同学在线提出了些问题,有的问题是对本课难点掌握的疑问,有的是拓展方面的。在课上,钱老师把小A同学的平板切换到大屏幕,让他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困难?如果有,是如何解决的?小A说:“有一道习题是爸爸教我的,我就会了。”钱老师说:“虽然我们各自在家里观看老师制作的讲解视频和尝试做习题,但其实我们是在一起学习的,因此需要我们去关注有没有同学在提问。如果同学提的问题,你已经会了,可以把你的方法分享出来,我们共同来营造一个协作学习的氛围。”钱老师通过学习系统的后台数据分析,对大家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一目了然,适当时候召集某些同学进行单独辅导,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在语文阅读课上,王老师把大家带到了学校图书馆,在绘本专栏寻找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书,只要用平板电脑扫一下书的二维码,就会自动记录到个人空间的阅读板块,同时也会在学校图书馆系统中显示图书的借阅量,哪些书的借阅量最大。每一本书还会形成类似于豆瓣网的评论模块。每位同学的读后感,既会显示在这本书的后面,也会保留在他自己的学习空间上。王老师推荐优秀读后感,并给予相应积分奖励。王老师还会针对某一本书进行专题共读,以讲故事、角色扮演的形式来组织,利用平板电脑,每一位同学都会积累一些视频学习材料,发布到个人空间。

小A最喜欢的是项目学习,可以和小组同学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探究学习。他们在校园学习系统上建立小组学习空间,小组成员分头搜索资料,设计活动方案、开展调查、实验操作,制作PPT演示作品。有时还邀请家长也来参与,共同在学习空间中进行网络交流。本学期综合实践指导老师共实施了两个项目,一个是校园植物大搜索。校园里有哪些植物?怎样来进行分类?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点吗?它们的生长和当地的环境、气候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如何来进一步美化校园和教室?学生们使用平板电脑拍摄校园植物,用PPT制作校园植物展示作品,提高PPT的制作与设计能力。

分组制作校园植物分布图,了解校园植物分类和数量,对校园绿化布局提出建议。独立重点观察某种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特点,记录秋冬变化情况。另一个项目是分享我的厨房。围绕项目主题开展买菜、择菜、洗菜、烧菜等系列实践活动,学会从营养、卫生、经济、环保等角度鉴别和选购食品,学习掌握切、拌、煮、炒等基本的烹饪技能。学校没有专用的烹饪教室,这部分教学内容是放弃,还是照本宣科地走过场?信息技术发挥了作用,本次烹饪学习活动,我们采取教师在校提出任务,学生和家长在家实践,借助信息技术把实践过程传递到课堂上分享,制作PPT全班展示,师生互评。利用社会网络平台好看簿、学生微群、家长QQ群、开源系统创建网络交流空间,形成一个开放的、多元化的学习社区,以“厨房”“健康饮食”为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用互联网传播DIY厨房的乐趣,促进学生、家长、教师,还有社会人士之间的交流。

2014年4月7日晚7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头条以近5分钟时间,推出了题为《谢家湾小学课改:一次艰难的探索》的报道,该校今年将过去的十几门课程整合成数学与实践、阅读与生活、科学与技术、运动与健康、艺术与审美5门“小梅花”课程。从谢家湾小学的课改来看,当前课程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应该是课程内容的调整,要统整各科教材,以研究性学习专题方式,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让学生愿学乐学。信息技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学习工具和学习社区的作用,学生结合项目学习的任务和自己的兴趣,搜索、发现、整理需要的信息,创作电子作品,再到相应的学习社区分享,参与互动。教育者借助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从而达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当我们的校园和家庭实现宽带高速接入互联网后,只要孩子们人手一台智能终端设备,再有一个功能强大、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和记录学生数据的后台学习支持系统,孩子们的学习就能做到随时随地。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信息化时代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把知识直接传递到学生的大脑,要给学生指明一个学习路径,在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后,就像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样,只有历经磨难,才会获得正果。教师在学习系统的支持下,犹如观音时刻监控着唐僧师徒,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轨迹,在需要帮助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面对当前Web2.0、开放课程、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名词和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学校教育信息化推进是不是也要转变思路,特别是在信息化软环境构建方面,要充分利用开放平台,把校园网与外网无缝对接,连通智慧,提升师生信息素养。我们可以借助腾讯微博开发平台,在学校服务器上搭建学校微博系统,师生、家长能直接用腾讯微博或QQ号登录学校微博,参与交流,也可以邀请校外人士参与。对学校而言,这是一个可控的系统,但又保持相对的开放。“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处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理念,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更需要稳中求变,寻求新的突破。

上面的情形只是苏州市“e时代的苏式教育”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落实这一要求,苏州市教育局明确了深化素质教育,培育“苏式教育”品牌的发展思路。苏式教育是苏州崇文重教文化传统的一种自然结果,体现了吴文化的美学特征。苏式教育是从容的教育,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苏式教育是有容的教育,中西交融、崇文重教、经世致用、仁义道德和与时俱进在苏州教育中共生共长。2014年10月23日,“第十四届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在苏州举行。会上,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认为,“苏州已走过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初期阶段,逐步由浅层、低水平应用向深度应用整合、全面融合创新的发展阶段迈进”,即进入了“应用到融合的中间阶段”。苏州信息化教育在全国领先一拍,先后成为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和全国电化教育先进单位。

(作者单位:张家港市万红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