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把握课堂节奏 追求高效课堂

  • 投稿狸发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80次
  • 评分4
  • 89
  • 0

丁 静

发现问题

问题源于听了一次化学学科的同课异构的公开课,两位教师应用相同的教学素材和同样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而最终给人的感受却不尽相同。一位教师的课堂让人觉得舒服,学生反应积极主动;而另一位教师的课堂则让人感觉不够舒展,找不到应有的韵味。到底问题出在哪呢?

通过课下与同事讨论,对比两位教师的授课过程我们发现,第一位教师就像摸准了学生的脉搏,按照学生的思维规律进行教学,上课声音抑扬顿挫,节奏有张有弛,时而微笑,时而沉思,深情时摸摸同学的脑袋,幽默时与学生一起欢笑,学生们和着她的节拍一步步地进入了学习的世界;而第二位教师的感觉略显逊色。我们分析得出,这是课堂节奏出了问题。

分析问题

节奏原是音乐上的概念,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教学节奏,简而言之,就是教的节奏与学的节奏有机整合而成的一种组织型节奏。教的节奏必须根据学的节奏,在教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调整和处理好动与静、言与行、轻与重、缓与急、张与弛、强与弱、冷与热、长与短等方面的教育行为与度量。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节奏的诸多因素在时时变化,教师无疑是执行者。善于把握课堂节奏的教师往往会使听课者的心中产生的节奏和课堂的节奏相吻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打造具有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学节奏呢?

1.轻重、快慢节奏之美

教学语言应流畅连贯、语速适中、语调清晰。节奏应时重时轻、有板有眼、抑扬顿挫,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一般来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时,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何时快何时慢,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而定,不能刻意追求形式。一堂课如果只是平铺直叙,没有波澜起伏,就会像平淡无味的文章一样,缺少艺术的魅力和美感,让学生昏昏欲睡。要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既获得丰富的知识,又精神抖擞,就需要讲究课堂节奏的艺术。公开课中的第二位教师虽然在课前为学生精心准备了展示素材,吸引学生处于高度集中状态,但在讲解过程中未注意到对自己的语速、声调的控制,原本精彩的视频引入被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未能激发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厚兴趣,严重影响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

2.张弛节奏之美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生在每堂课的最佳状态一般持续20分钟,因此,注意学生思维的张弛结合是很有必要的。“张”,即教学过程要环环紧扣,教学语言要干脆利落,知识的形成要一气呵成,不慢条斯理、冗长拖沓;“弛”,即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自主探索,教师不急于给出结论代替学生思考,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知识。“张”的时间不应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以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为度。同样是上述的化学公开课,第一位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把控自然,学生有疑问的时候,她就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有想法的时候,她就让各组进行观点说明;学生有争执的时候,她就用演示实验来给大家验证,再由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出结论。教师教学的一张一弛,使学生不由自主地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究问题、得出结论,课堂气氛既紧张又活跃,每一位学生都在努力地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动静节奏之美

动与静是指教学活动的一种状态。“动”是一种活跃状态,如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和热烈讨论等。“静”是课堂教学活动中一种相对安静的状态,如学生静心听课、深入思考、自主探究等。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使教学活动在动静交替中有节奏地进行,将听、看、讲、想、做这些动静要素有机组合起来,才有助于学生消除疲劳,保持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都会设计动静的交替,但这里想强调的是动静交替的节奏。公开课中的第二位化学教师的课堂也有让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讲解等动静交替的环节,但没有把握好节奏。如在“静”的引入环节没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动”的小组讨论环节没能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小组讨论只是流于形式,未达到教学预期的效果,不恰当的动静交替节奏使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受到较大的影响。

教学实践

基于对课堂节奏的探讨,我决定在教学实施中加以实践。于是在初二信息技术教学《曲线运动—引导层的使用》的设计中,我更加注重课堂节奏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1.快慢得宜,抑扬顿挫

在新课的引入时创设情境,播放秋天落叶的动画,并配有理查德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此时,教师缓缓地描述情境,将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秋天意境,激发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运用信息技术创作动画表达情感。当学生进入情境后,教师展示运用剪辑元件制作的秋天落叶的动画,引导学生对两种动画效果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曲线运动—引导层的使用》。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设计课堂导入语,引趣激学,启迪思维,注重教学语言的语气、语调的变化,由弱到强,依次递进,使得说话的感情渐趋强烈,最后达到顶点的方法。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情绪反应,依据课堂走向而有效地调节教学节奏。

2.张弛错落,疏密相间

在教学中我注重设计“张”、“弛”环节。

“张”:引入后我由浅入深地设计了九个问题。引导层上有什么、播放动画时是否显示引导线、引导层的作用是什么等九个问题诱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调节思维态势,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对引导层的概念逐渐清晰。“弛”:概念清晰后,我抛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有了引导层,绘制了引导线,被引导层上做了运动对象的动画就可以使运动对象沿所绘制的引导线运动了?让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实践。经过大约十分钟的自主探究和动手实践,学生已基本完成任务,但也有不少学生出现了问题。

“张”:我安排一位已完成任务的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并小结操作步骤。同时分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做成文件演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总结出引导层动画制作的要点。

“弛”:学生在了解问题的原因后,再实践练习完善作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时间,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抓准问题,引发深层思考外,还应掌握好节奏,设计适当的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铺垫,有过度,使学生逐渐达到高潮,避免使其不知所措、神经高度紧张,产生疲劳。

3.动静交替,和谐统一

本节课我设置了六个环节,对学生的强度和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引导学生自主发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静(带领学生进入情境)、动(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回答问题)、静(学生上机实践探究)、动(师生讨论分析问题)、静(学生上机完善作品)、动(学生展示评价作品)。

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好不同层次的教学环节,对不同的知识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适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放开手脚让学生去探究;不适于的,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导,带领学生去思考,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高效课堂是对课堂效率和效益的追求,它也充分实践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把课堂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这种全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教师更应利用节奏控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以“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组织形式,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