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新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创新

  • 投稿ze r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49次
  • 评分4
  • 96
  • 0

徐靖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技术不仅是辅助教学,而且会引起教育变革。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同时,新技术也层出不穷,诸如智能机器人、3D打印、创客、体感技术、教育游戏、虚拟世界、移动卫星车、云计算、学习分析技术和社会性虚拟社区。也许你还对其中的某些技术有些陌生,与之还未曾“谋面”,但是,相信一些网络热词如智能终端、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您一定耳熟能详。

2013年,我们关注教育改革进程中的重点、热点、难点,策划了“破解教育难题”系列专题;2014年,我们一如既往地关注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发展,推出“破解教育难题”姊妹篇——“来自实践的报告”系列专题。我们实现了我们的初衷,通过典型、鲜活的实践案例,向读者传达着教育信息化的新趋势、新动向和新经验。

“移动互联”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旋律

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正深刻地改变着每个人的工作与生活。特别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概念的提出与应用,让大家切实感受到技术给教育带来的变革。

有些人说,移动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前加了“移动”两个字,只是十几年来互联网的一个延伸。但在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的数字校园建设中,移动互联网不只是延伸,更是对互联网的一个颠覆。七一小学针对其学校管理及教学的繁杂多样,建设了更加灵活的信息化应用和服务,利用新的技术保障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扩大数字空间的支撑范围、提升人机交互的便利体验。他们通过“云端”提供应用服务,实现随时、随地、随需办公,实现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智能终端的接入,方便师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入数字校园进行工作和学习。同时,七一小学还将大数据概念考虑在数字校园建设中,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真正支撑学校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业务。正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让七一小学的数字校园服务无处不在。

当今的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青少年一代价值观的形成。正如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檀传宝教授所说:“网络对德育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然而正面的影响往往被人忽视。”而北京市海淀区正是利用网络德育的正面影响,使其成为德育工作中的一把“利器”。他们开展网络班会,通过开发数字平台实现学生自主选课,基于大数据加强对学生的德育评价,利用云平台、微信等新兴技术促进网络互动,丰富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模式……实现真正的“数字德育”,并逐渐显露出了它的必要性与生命力。

在线教育呈现多元形态发展

在线教育在过去两年间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热潮。面向基础教育的北京数字学校、C20慕课联盟、双师教学等在线教育形态走入人们的视线。

北京数字学校。为进一步适应首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实现质量提升、均衡发展、教育公平,2012年,北京市教委创新体制机制,成立北京数字学校,依托教育信息化,开发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北京智慧学习环境,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新模式。北京数字学校通过电视和网络两个平台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无处不在的学习通道,使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登录数字学校学习或参与活动;实名网络学习空间和交互式网络虚拟学习社区,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推荐课程,参与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教学活动;覆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丰富、多元、精品的数字化名师课程,为京籍学生、来京务工随迁子女等各种类型的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利;家庭教育、育儿指导信息推送服务,覆盖北京市多个区县近20万学龄前儿童家庭,深受广大家长的认可和赞誉……北京数字学校提供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是实际获得的均等,即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孩子都可以无须时间等待、无须自身能动就能直接获得的公共教育服务。未来的北京数字学校,将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创新,在开放中获得动力,在融合中凝聚力量,定将创造出一个有活力、有动力的网络学习与生活的智慧环境。

C20慕课联盟。2012年被《纽约时报》定义为“慕课元年”。慕课一经问世,便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了强烈冲击,慕课很快被引入中国基础教育,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推动基础教育领域慕课的实施,改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于2013年牵头成立了C20慕课联盟,来自全国高中、初中和小学的共60余所学校加入了该联盟。C20慕课联盟致力于借助慕课平台,实施翻转课堂,实现学校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环境。C20慕课联盟推进时间虽短,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参与度提高了,学生学业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其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C20慕课联盟的实践将为基础教育阶段的慕课实践提供宝贵的经验。

双师教学。在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的倡导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友成基金会三方共同发起“1+1慕课教学”项目,即双师教学。这是一个教育与科技相结合、属于远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项目,旨在促进教育均衡,具有公益性、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目前,它利用网络把人大附中的优质课程同步直播到广西、重庆、内蒙古、河北、北京等省市自治区的十多所试点学校。在人大附中教师远程主讲课程结束后,由当地教师根据本班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助教学实践。自2013年9月10日开始,五个省市自治区的13所乡村学校开始了与人大附中的双师教学试验。学生的收获不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了小组式学习方式,同时也看到了自己与城市学校学生的差距。此外,参与试验的教师也通过双师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更有教师这样总结:“一个班试验,一个年级受益,一个教学组提高,一所学校提升。”

多元的在线教育形态为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此,每位基础教育工作者都不能置身事外,需要系统审视和全面思考。上述乃至全国更多的对在线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和实践经验,对促进教育公平、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翻转课堂、微课、创客教育正如火如荼

在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形势下,对于改变中国的教与学方式,翻转课堂被寄予了厚望。而微课是翻转课堂过程中知识传递的主要手段,也是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个性化辅导的很好载体和中间桥梁。2014年,翻转课堂和微课已经成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热点,全国各个省市都在研究这些教育热点,甚至有些地区要求所有学校都要实践翻转课堂、微课程。

翻转课堂与微课。山东省昌乐一中在吸收课堂教学改革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充分整合软硬件资源,与山东省出版集团合作开发了阳光微课数字化学习平台,开发、使用微课等教学资源,将数字化、信息化运用于常态教学,积极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昌乐一中已经在初中三个年级和高一年级共68个班级、所有学科中实施翻转课堂,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实施科目最全的翻转课堂实验学校。借助翻转课堂实验,学校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教学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升和发展。

翻转课堂对传统课堂教学来说,理念上是一种超越,模式上是一种创新。像昌乐一中这样在翻转课堂中产生了良好成效的实践案例并非多数,在一些地区,对翻转课堂还存在一些困惑、误区和问题。中国的翻转课堂,要有中国式的翻转课堂教学策略,而不是简单照搬国外的翻转课堂模式,需要中国教师根据自己的校情、学情创造性地发展适合中国特色的信息化教学策略。

创客。近来,创客运动在美国兴起,一个个社会或家庭的创客空间生根发芽,甚至被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这样的运动对大洋彼岸的中国来说,也许感觉还不是那么火热,但是本刊已经开始关注创客运动涌入教育所激荡的朵朵浪花。在《来自实践的报告④——创客教育与教育创新》专题中,北京景山学校吴俊杰老师讲述了他以一个草根的力量践行着创客教育的故事。而在他的身边,浙江温州中学谢作如老师、北京景山学校沙有威老师、浙江温州市电教馆黄岳明馆长、江苏常州市天宁区信息中心主任管雪沨老师等,他们都是一群追寻着创客梦和教育梦的人。这些教育创客正在用自己的行动掀起一场“边缘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