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

  • 投稿Miss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86次
  • 评分4
  • 16
  • 0

余胜泉

我们现在已经进入到名副其实的信息社会,整个技术的发展越来越生态化,所有的设备和内容都已经数字化。计算、通信、内容和电子消费正在融合、贯通,形成信息生态。电脑从奢侈品变成消费品,价格越来越低、性能越来越强大、表现形态越来越生活化,网络也已经无处不在,再加上云计算技术,汇聚智能,产生聚变。无处不在的智能终端、无处不在的网络和聚合海量数据的云平台,构建了无处不在的计算空间。我们的生存环境不再是单纯的物理环境,而是经过技术改造的环境。我们正处在一个虚实融合的世界里。人的空间、物的空间和信息的空间正在相互交织,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信息生态。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发生巨大的转变,计算模型正在转型,普适计算越来越成为现实,计算正“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信息生态环境强调把计算机嵌入到环境或日常工具中去,让计算机本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让人们注意的中心回归到要完成的任务本身。技术的发展将从人适应技术转化为技术适应人,这是整个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演化的趋势。

智慧教育及其内涵

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无线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智能化、感知化、泛在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它的核心内涵是通过信息技术来分担大量烦琐的、机械的、简单重复的教学和管理任务,满足教师、学生、管理者、家长以及社会公众的智慧教育需求。师生将更多的心理资源(如注意力、创造力、动力系统)投入到更为复杂的、更有价值的教学和学习任务中来,从而保证学生批判能力、创造力、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得以发展,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它的核心追求是教育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智慧教育具有六个核心特征,即情境感知、无缝连接、智能交互、智能管控、按需推送、可视化。它背后的核心技术包括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泛在网络和移动技术等。

各国的智慧教育的实践

韩国政府在2011年9月发布了“智慧教育”未来学校计划,提出了智慧教育策略,通过电子教材、构建智能适应的云平台和教师培训变革韩国的传统教和学方式。到2015年,所有的学生将通过无线网络获取基于云的教育服务,实现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需求,同时也为教师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提供良好的机会。

2012年,澳大利亚提出要“转变澳大利亚教育系统”的智慧教育方案,目标是吸引更多学生、提高教师和管理者的能力、培养高能力具有全球技能的劳动力。美国俄亥俄州的智慧教育,一是建立跟踪学生学业成就的学生数据系统,便于教师、家长和管理者了解;二是强调教学资源共享,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制定个性化教学辅导方案;三是强调社会交往,通过虚拟和现实结合的社交促进学习者社会性能力的成长。

泰国“智慧教育计划”将采用学习者为中心的发展模型和“一对一”的数字教室进行学习范式的转换。每位学生在教室里都拥有平板电脑,实现内容的探究、自主学习、协作交流以及过程性的评价。

新加坡iN2015计划,强调智能接入、智能学习和智能体验,目标是通过创新性地使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有吸引力的智慧学习环境,以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智慧教育转型

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不只是词汇的改变,更是实实在在的诉求改变,会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实质性的转型。包括理念转型、教学转型、学习转型、管理转型和评价转型。

1.理念转型

随着无所不在的计算技术(ubiquitous computing)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 人们开始考虑用“U”(ubiquitous,意指“无所不在的”) 取代原先的“E”,描述21世纪“无所不在的”信息社会。从“E ”到“U ”看上去只是一个名词的改动,却蕴涵了理念、目标、路径乃至整个战略框架的深刻转变。

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提出了学习的信息生态模型。在此模型中,技术不再是单独的工具,而是蕴含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专业资源、人和工具,它们以互补的方式共同运作,革新了学生及其学习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建立和维护了一种创新性的生态圈或者学习文化。

学习者在这种生态圈中,他们彼此之间、与教师之间、与家长之间,以及与社会专业人士之间存在着不同于现在形态的互动关系,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凸显出来了。学习内容的来源、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每个人既是知识的生产者,也是知识的消费者。技术从作为支持个体的工具更多地转变为一种支持泛在学习、自由探究、知识建构、交流协作的无缝学习环境。学校和教育机构不再是封闭的社会单元,而是通过网络汇聚作用,形成集体智慧聚变的节点,是一个充满活力、人性化和高度社会化的地方;不再是静态知识的仓储,而是开放的、流动的、社会性的、分布的、连接的智慧认知网络与个性化发展空间。

这种生态环境不是一个割裂的学习空间,而是通过网络连接全球性社会的,连接学生日常生活经验与未来生活,学习也不仅仅发生教室和学校里,而是终身的、全面的、按需获得的。此模型之所以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作用,是因为该模型强调技术与教育服务的融合、人和技术的融合、实体的空间和虚拟的空间融合,形成一个技术完全融入“学习”的和谐教育信息生态。它从整体优化的视角考查技术在教育中的角色与定位,从技术要素的关注到人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关注,强调技术和人相互作用的整体优化变革,强调技术与技术之间、技术与人之间信息的无缝流通、认知的分布均衡。

从技术帮助教师教,到技术营造探究性学习环境,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建构。教学范式要从“教师教什么”转变成“学生学什么”为主的观念,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变成依学生个人特质作知识提供及辅助者的角色,学生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以主动、积极的态度来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2.教学转型

教学要从教学资源设计、重视讲解,机械性的学习结果,学习行为观察,到重视活动设计、活动引导,适应性评价学习结果,学习活动干预的转变。

3.学习转型

要支持多种学习模式的混合式学习形态。富有挑战性、培养学习智慧的主动学习将成为课堂教学新的重点。

4.管理转型

提升自动化管理水平,降低管理负担,为教育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让数据说话。

5.评价的转型

借助技术来测量相关的内容,并使用获得的数据来持续改善各级教育系统。使评价从经验主义走向数据主义。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持续跟踪记录。利用技术收集、判断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诊断性评价。学习系统掌握更多关于学习者能力水平的信息,为其提供越来越个性化的支持。实现基于网络的多元评价主体的评价。

智慧教育蕴涵着教育信息化范式的重大转型,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更多地强调从数字教育到智慧教育的转型,强调用技术提高局部效率到用技术推动教育流程变革的转型。新的十年的教育信息化核心追求、诉求、突破在于用技术重构教育的业务流程,这应该是我们教育信息化应努力聚焦的重点。

本文根据“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术交流暨技术发展展示大会”上作者发言录音整理。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