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国外中小学公民道德价值观培养研究综述

  • 投稿Kenn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88次
  • 评分4
  • 82
  • 0

【摘 要】本文首先对欧美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公民道德教育文献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公民道德价值观的培养策略,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感、道德行为以及道德判断双重理论中的社会直觉模型和道德判断双加工模型;接着分析了美国在线网络德育的主要策略,引用美国学生的网络德育信息作品对公民道德价值观支配的行为进行推理、反思和检视;最后提出用证据进行道德推理可形成强大的社会力量,从而促进道德进步,树立公民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公民教育;道德认知;道德推理;道德价值观;网络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4)07/08-0027-04

在开放、包容的国际社会中,各国虽然存在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的多样性差异,但是伴随着国与国之间频繁的经贸活动,资源流动性变得日趋活跃。在此背景下,人们的行为准则也随彼此公民在不同的国度频繁穿梭,导致他们存在多重身份和忠诚度下降,因而公民道德教育方式和道德水平受到各国重视和关注,这也是人们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基础。

国外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发展状况

国际教育成就评估协会(IEA,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在1959年创立时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聚焦各国教育制度、政策与实践进行比较研究。”[1] 欧洲民主公民教育项目理事会(EDC, European Democratic Civics)提出:首先,要探讨民主公民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其次,理解民主公民教育合适的学习方法;最后,确定和支持属地公民的案例研究。[2]

(一) 欧洲民主公民教育的研究维度

一是政治合法性维度:与公民的权利和职责相关,需要尊重现行的政治体系和法律。二是社会维度:在有关社会公民机构框架内,参照社会范围内个体公民之间的关系如何相互运作。三是经济维度:理解人们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工作所产生的诸多问题,都与商品生产、生活消费以及社会化服务等经济功能活动有关。四是文化维度:根据社会团体内的传统价值分享方式,维护集体形象和他们的表述方式,包括其具备的历史性文化积淀。[3]

(二)国外公民道德教育典型特点

IEA于2001年发布了一项耗时6年的国际公民教育研究项目,其研究结果关注公民教育的质性案例研究。[4]

德国:大多数当代德国在校儿童都在统一后的德国环境中成长起来。在公民教育方面,各州的教育也有自主性。公民教育一般从七年级开始,每周1小时的公民教育课程已成常态,内容包括社会关系、民主、政治、法律、媒体、经济制度、国际关系以及维和教育。

英国:在英格兰,立法机关将公民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必修课之中。工作团体已经认同了公民教育的三大主题:社会性道德义务、社区参与、政治修养。在北爱尔兰,公民教育用于强调远离政治暴力,迈向民主政治的和平进程。

美国:在美国50个州的15000个校区内,公民教育呈现多样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有一门“社会研究”课程,其实就是公民教育课。在美国大多数州的学校里都要求从小学到高中学习这门课。重点是有关民主的教学,主要原因是切合美国的宪法出发点。公民教学资源十分丰富,但就是没有官方的教科书。公民教育的案例研究建议公民教育文本大篇幅描绘的是维护个人权力,而不是公民的义务。学生课外活动的重点涉及“服务学习”。公民道德教育没有国家级的考试,但是有“全国教育进步测试”(NAEP),通过调查样本学校周期性测试学生的公民知识。

国外公民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一)公民道德教育模式

新加坡的公民教育从1967年开始在初中取代了道德规范教育。公民教育内容涉及宪法、立法和国际关系,包括爱国主义价值观、公民忠诚度和公民意识。新加坡教育部发布了“好品德好公民教育”大纲,并将在2014至2015年开始在中小学实施。[5]

1. 公民道德教育核心价值

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大纲聚焦公民道德教育6大核心价值,[6] 分别是:尊重、责任、正直、关爱、弹性、和谐。

2.公民道德教育方法

公民道德教育应该优先选择的方法是基于过程而不是基于内容,因为基于内容的道德教学方法重点大多关注道德行为的事实和信息,从而也更倾向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而基于过程教学的方法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7]

3.公民道德价值观培养策略

公民通过教育方式去思考自己的角色与家庭、学校、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他们被鼓励进行换位思考,感受个人所做决定以及自身行为结果对他人的影响。中小学生在道德认知、道德感和道德行为方面需要达到以下具体要求。[8]

培养道德认知:知道什么是正确的、好的;在做出道德决定时,思考多元观点;持开放思维,进行道德推理和批判性思考;维护社会凝聚力和社会种族、宗教和谐;了解国家福利分享包括家庭分享的价值;知道自己在社会、国家和世界中的角色。

培养道德感:学生通过理解他们的情感去认同他们的价值和行为,以便能让他们有意识地持有道德立场。面对道德问题的时候,能体谅其他人的情感。

反思道德行为:基于道德认知和道德感,学生能思考和判断他们的行为。将道德价值付诸实践。通过持续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在多种族和宗教的社会中能促进和谐以及提升社会的凝聚力。

(二)公民教育的道德判断双重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学者约瑟夫M. 帕克斯顿 (Joseph M.Paxton et al,2010) 等人认为从各种不同的道德推理、循证评价和建议中提出有些道德推理缺乏追寻缘由、应用道义论和功利原则,以及抵消那些因支配行为自动滑向带偏见的倾向时,放弃道德直觉。他们主张重视证据的道德推理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9]1.社会直觉模型

海特(Haidt )在2001年提出社会直觉模型(SIM,Social Intuitionist Model):假设某人的判断主要受其直觉的驱动所致,而“事后推理”的“联接”假设(与传统的理性模式相反)某人的推理主要是被其判断所驱动,而不是受周边的其他方式影响。通过微弱说服力的推理联接,运用能构成因果关系的影响做出判断,使“联接”实现互补。[10]

用社会直觉模型(SIM)理论框架来理解道德心理学:由一整套构成因果关系的“联接”与三种心理过程相联系:直觉、判断和推理。[11] 在道德直觉、道德判断、道德推理情节中能构成因果关系的六种联系:直觉判断;事后推理;说理性的说服;社会说服;理性判断;私下反思。该模型包括“推理说服”和“社会说服”,前者通过某人的推理去影响他人的直觉,从而达到影响他人的判断。后者根据缺乏明显企图的推理所做的判断,去修正他人的直觉,从而达到影响他人判断的目的。

2.道德判断双加工模型

格林(Greene et al 2001,2004,2008)等人提出道德判断双加工模型(dual-process model of moral judgment)。该模型假设道德思考方式依赖自相矛盾,并在某些情况下让其展开竞争。通过直觉情感的反应来驱动道义论的道德判断,让其自然而然地反思权利和义务。主张通过类似道德推理形式去控制认知过程,让实用主义和后果性判断目标得到落实。

如典型的“有轨电车难题”:当一辆失控飞奔的有轨电车冲向前方岔口时,其中的第一条道冲向5个人,第二条道冲向1人。此时在有轨电车驾驶员的大脑正中前额叶皮层的情感反应趋向于尊重可能的受害者“权利”,所做出的“正确”决定应该马上改变车道,选择以牺牲1人拯救另外的5人。功利主义和后果性推理,让道德常识具有普遍性特征。根据社会直觉模型: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直觉进行成功修正之后,道德判断才产生社会的影响力。

道德判断双加工模型与海特(Haidt)的社会直觉模型(SIM)不同。首先,基于规则的作用、控制了认知过程,有意识地应用功利主义道德原则。其次,道德推理能力被彼此采纳之后,道德的社会影响力会由此产生。[12]

(三)在线空间的公民教育模式

学生通过在线社区都能学习公民对话的技能,这也是民主社会公民必备的技能。如果教育是民主社会的堡垒,技术应用于公民道德教育,在线平台能发挥其独特的角色。创设多样性的在线社区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对话,有效的公民学习环境需要鼓励学生与不同想法和信念的人相遇。贾斯汀(Justin Reich)认为通过学生之间的族群人口统计差异显示,学生通过同龄人的公民言论把握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创建在线空间让具备多样性家庭背景的各种学生聚集起来共同学习。[13]

1.在线网络德育教学的策略

美国道德教育网站“面对历史的数字媒体创新网络”(https://www.facinghistory.org/)的理念就是“人们做出选择,选择创造历史”。面对历史,我们自己需要提供公民道德教育的思想、方法、支持实践需要的工具,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教育工作者所创设和分享更好、信息更畅通、更有思想的精神世界。[14] 在2010年,该德育网站发起了数字媒体创新网络项目,组织了全世界的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一起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观点表达能力以及公民必备的其他相关能力。

该网络项目吸纳了来自各国学校以及全美14所中学的学生参加,如来自波士顿、马萨诸塞州、奥克兰、加利福尼亚、南非开普敦和中国上海,教师和学生围绕2009年的一个纪录影片的记者展开调查。这是有关克里斯托弗在中部非洲的新闻工作报道,学生观看完这个纪录片之后,在教室内独立地创建一个微型视频纪录片,用于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在的社区和他们的强烈愿望。此后,学生到在线社区去讨论,与世界范围内的同伴分享他们的项目,谈论身份、国际正义、未来媒体与新闻工作。项目在结束后,需要进行封闭性检验,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创建、加入在线空间时,能驾驭学生们的分歧并跟进学生的活动让他们进行对话,具体需要体现以下五个策略。[15]

(1)使用强制性的内容来探讨差异

德育工作者引领学生通过在线空间呈现他们的分歧,跟进学生的活动让他们进行对话。围绕德育素材展开对话,纪录片的记者向身处不同环境的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并获得共鸣。

比如在线讨论,涉及一段有关在非洲刚果俘虏一位非洲儿童士兵的视频短片,被俘儿童士兵要求记者克里斯托弗原谅他在战争中的行为,理由是为了帮助他回到卢旺达去。为什么儿童士兵恳请美国新闻记者原谅?如果美国记者离开之后,儿童士兵将会如何?给网络研讨提出“原谅”的意义。有学生说:“原谅就是敞开你的心扉。”也有学生说:“克里斯托弗本人是记者,即使提出也不算“原谅”,因为记者自己不是受害者之一。”因此,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原谅”的理解也是因人而异。为了吸引观众,新闻记者用视频播放风景变化过程来讲述这些凄凉的故事。学生被要求参加讨论有关权利、正义和国际义务,学生们被媒体技术所吸引,因为这个转换用新闻的方式让他们同时代的人去了解。

(2)建立起教育工作者的关系

在创建安全和信任关系之前,为便于开展协作,教师们需要拥有共同管理的权限。在数字媒体创新项目中,教师们以面对历史为题,共同参与研究并筹集经费,如在夏季组织每周一次的会面研讨活动。使用社会媒体视频编辑工具去探讨新技术在改变媒体、教育和个人身份。经费也许有困难,但是创建德育工作者之间完全在线的活动是可以实现的。在平面课堂中的“握手”过程,要拓展到不同的学校当中去,德育工作者在此过程中可用在线工具进行彼此的介绍和课堂讨论。

(3)创建分享的空间

为特定的目标和特定的群体创建“社交网络”,如实施协作学习项目,Ning技术网络在线空间(http://www.ning.com/ )是比较好的协作社区网络平台之一。Moodle(https://moodle.org/ )和Wiki也都有类似的协作特征,与Ning特征类似的MightyBell (https://mightybell.com/ )德育平台可免费提供给100人使用。在数码媒体变革项目中,每一位网络学习参与者都可以创设个人的介绍页面,包括兴趣和爱好。每个群体有一组页面,每个班级都有他们的数字化纪录片。

(4)允许学生表达自我

学生制作的微视频能提供强有力的自我表达,也给同龄人提供一个打开窗口了解他人的机会。城乡学生制作的微视频,如上海学生拍摄的是反映校园生活的微视频,而科罗拉多州的学生评论说,学校的建筑有点像美国的。加州奥克兰的学生制作的微视频反映他们社区的团伙暴力的问题。虽然各自所处社会或许截然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在班上通过公民道德教育课的内容和素材进行交流,尝试去感动整个世界。具备潜力的项目能借鉴他人的情感体验在线激发公民的参与性,这样学生能认同和分享多样性民族中人们行为中的闪光点。

(5)特意征召各种参与者

为网络空间公民道德教育项目征召和遴选参与者时,需要深思熟虑地选择教师。要考虑到他们中有来自国内外、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城市和农村,他们具备在课堂上应用网络技术的能力;对公民道德教育的热情度和对项目的态度比教育专项技能更为重要。国际公民道德教育的网站(http://www.iearn.org/)是最早和最大的网站。美国社会研究教育学会(http://ascdedge.ascd.org/)和美国英语教师学会(http://www.ncte.org/community )等都有在线社区帮助你在美国寻找合作教师。免费给世界各地教育工作者和教育机构组织提供全球虚拟教育会议的项目网站(http://www.globaleducationconference.com/ ),有利于增进各国教师之间的交流。

2. 公民网络德育案例剖析

以思考讨论和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为例,美国公民道德教育采用讨论和推理的案例开展公民道德教育。“如果我是校长”[16] 是由美国学生在3D增强现实技术的故事网站(http://www.zooburst.com/ )创作的公民道德教育故事书,该故事书配以立体动态360度旋转故事人物以及场景,附有脚本阅读、可以翻页,增加权限可以给人物配音说话或旁白。

在公民网络道德教育实践过程中,师生需要开放式的讨论。以思考、讨论和道德认知发展的方法为例,通过换位思考,欲擒故纵,让学生从道德认知、道德行为的反思中,在自己的道德感受挫后,应该尽早重新回到法制教育的轨道上来检视自身的道德水平。

总结与展望

世界各国的公民道德价值观培养一般都要求其公民在接受中小学的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通常都没有全国性统一的道德教科书。道德与知识和智力不一样,它不会自由地流动,因为它涉及个人的选择和主观的价值。

1.公民教育在一个分离的社会必定面临新的挑战,有效的公民学习环境需要鼓励学生与不同想法和信念的人相遇。学生通过同龄人的公民言论把握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创建在线空间让具备多样性家庭背景的各种学生聚集起来共同学习。

2.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首先是培养孩子们的美德和价值观,让他们成为有修养的公民。其次是给学生提供智力资源,让他们在德育资源的帮助下,增强公民的爱国、守法意识,形成他们自己的道德感,让他们学会对道德行为做出负责任的判断。

3.当人们对道德推理获得一点感触时,或者他们能够设身处地时,他们能敏感地识别自己的无原则直觉,因此,有很多的理由会使人们相信应该主动应用道德推理的策略来培养公民道德价值观。

虽然传播道德伦理有可能被认为是无视道德直觉,但是当人们同步应用功利主义道德伦理和责任道德伦理时,他们使用的道德推理证据可来源于道德实验课堂或受制于有限的生态效度。有一些由道德证据推理得出的建议可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当把道德推理用来促进道德进步之时,我们的“头”比“心”将变得更加责无旁贷。

(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