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立足实际应用为先逐步发展——北京101中学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和运作模式

  • 投稿ze r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497次
  • 评分4
  • 78
  • 0

101中学信息化发展概况

北京101中学是北京市重点中学,北京市高中示范校。近年来,北京101中学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目前,全校上百间教室全部配备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组建了千兆校园网,直接百兆到桌面,具有60M独享带宽出口;同时建设了5个专用机房和1个电子阅览室,可满足600人同时上机学习或上网浏览,并且教学楼、办公楼、学生机房及阅览室实现快速的连通,教师及学生可以随时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在学校的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校领导同样重视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的建设工作。校园网内部有邮件、Web、FTP、VOD等应用服务器,为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外部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数字化图书馆、教学资源库、自主研发的教务管理系统等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便利。

101中学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

1.完善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学校的应用搭建有效的平台

基于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形势及经济实用、可持续发展原则,学校从最初构建的100M到互联网,发展到现在的1000M到互联网,为学校的各种应用提供足够的带宽支持;配置有各种系统服务器、资源服务器、核心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中心的设备选择了信誉可靠、性能稳定、扩充性优良的专业产品,服务器有HP、IBM等品牌的专业服务器,交换器有CISCO等公司的产品;配置有5个专用的计算机房,同时在图书馆增设大型的电子阅览室;升级原有的多媒体教室,在每间教室配备多媒体计算机、72/80寸液晶触摸屏、多功能视频展示台、功放音响等,教室不仅可满足正常的教学活动,还可以用来直播校会、开展培训等多种活动。

2.软件应用逐步推进

学校建设有网站发布平台、电子邮件系统、VOD点播平台,将各种常用的资源及时提供给学校的师生,不断推动教科研等活动的开展,实现了学生电视台、学校视频等常规的点播。在自有软件方面,学校自主研发了教务管理系统等软件平台,在多年教学管理实践的基础上,针对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定制,采用C/S模式及B/S模式,集学籍管理、成绩管理及排课于一体,操作使用方便,输出内容丰富,为学校的教务工作及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提供了助力。使教学管理者从繁琐的教务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

3.有线网络连接到无线网络覆盖的过渡

数字化校园是一个持续建设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大而全,华而不实。学校以“建得好、用得上、出成效”为出发点,相关应用系统让管理者、教师、学生易学爱用,真正减轻了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了效率,在通盘规划、逐步建设的过程中获得大家对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和认可。目前,北京101中学正在对学校实施无线覆盖,可以说,在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无线技术的成功应用已经成为校园提升信息化的重要手段。通过部署无线网络,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更好的交流平台。可以通过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方式,随时随地查找资料。此外,无线网络也为学校多媒体教学等应用提供支持。

4.远程教育服务大众

101远程教育网作为国内首家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站,在中国远程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1996年至今日,服务用户数量已经累计500余万,在全国各地设立分中心和代理机构500多家。网校课程及学习资源涵盖了人教版(六三制)、人教版(五四制)、北京版、首师大版、浙江版、河北版、湘教版、江苏版、鲁教版、上海科技版、华东师大版、鄂教版等400余种国内主流课程版本。101远程教育网也是现今用户规模最大的一所网校,由全国4000余名一线优秀教师任教,为学员提供同步课堂及多种网络学习服务。这些教师已经从最初的北京101中学到现在的北大附中、北京四中、北师大附小、天津南开中学、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山东师大附中等国内重点学校。

101中学信息化发展的运作模式

1.以需求为先导,逐步推进

校园信息化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项目管理等多个方面,101中学的各级领导根据学校的实际,在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时,就进行了整体考虑、统一规划,以确保信息化发展的延续性。对于一个周期比较长的项目,涉及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失败的风险。

2.以应用为核心

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使各个职能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通畅;为教师的教学提供更多样化的手段,让课堂不断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学校始终坚持以应用为主导、让更多实用的系统应用跑起来。

3.逐步整合各项资源,形成统一的服务体系

面对众多的应用系统,如果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就会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在后期整合的过程中就需要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在统一认证的基础上,将分散、异构的各种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各种应用系统的无缝接入和集成。

注: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二五”群体课题《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核心特征和运作模式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一零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