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效性

  • 投稿吉田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618次
  • 评分4
  • 17
  • 0

李 炯

小学生非常喜爱信息技术课,他们渴望操作电脑,展现自己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可令人忧虑的是,学生虽然对计算机兴趣浓厚,在家里也经常使用电脑或者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但计算机操作水平依然比较低。打字水平差、文件管理能力不强,是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真实表现。这说明学生在家中使用电脑时主要是玩游戏和娱乐,在课余时间谈论电脑也主要围绕游戏,很少有使用文字、文件管理的需求,因而这方面的技能也就无从练习和提高。

学生对电脑的首要需求变成游戏和娱乐,必然忽略利用信息工具处理生活信息的能力。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问题意识的培养,注重信息技术常规技能的培养,并且教师应该善于根据学生作业准确把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策略,从而提高课堂实效性。

信息技术基础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基础能力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后续知识的保障。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初步、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和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等内容模块[1]。课程模块设置由基础认识到常规操作,再到应用处理逐步加深难度,知识点间看似相对独立,又存在必然联系。第二模块“操作系统简单介绍”中涉及汉字输入、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学会对文件和文件夹(目录)的基本操作。笔者认为,这些属于非常重要的信息技术基础能力,从课程设置上也不难发现,很多教材在小学三年级就涉及了相关的操作,在后续知识学习中继续丰富这个模块的内容。其中学生的打字技能、文件和文件夹的操作能力对他们的后续学习意义重大。如果文字输入能力不强,后续制作文档和演示文稿就会遇到困难,而文件保存方法和文件命名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因而这两项基本技能的学习,将影响到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集理论知识和操作为一体的课程,学生要通过理论学习掌握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巩固技能。学生虽然在小学三四年级进行了打字和文件管理等技能的学习,但由于巩固练习不够,到高年级后打字水平和文件管理能力依然不强。也正是由于练习的不到位,学生的文字输入水平在长期使用电脑后依然无法得到提高。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基础水平,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和巩固时间。

笔者在每堂信息技术课开始的3~5分钟安排学生进行打字练习。为了形成过程性成长记录,教师为每位学生建立打字评价表,学生从练习输入英文文章开始熟悉字母在键盘上的位置,进而进行汉字输入练习,提高拼音输入的速度。学生通过打字评价表了解自己每次打字的成绩,同时可以观察同一张表格上其他学生的成绩,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并进行自我激励。很多学生一开始羞于说出自己的成绩,教师就引导学生将自己这节课的成绩和上节课做对比,看到底进步了多少。很多学生练习后都情不自禁地说“老师,我这次比上次多打了10个”这样的话。

文件夹操作的教学重点是命名习惯。不论教师还是学生,对电脑文件的命名都会有混乱的现象。教师在低年级学生完成课堂作品时,就要教给学生对作业规范命名的方法。例如,首先在电脑中建立个人文件夹,命名为“年级+班级+姓名”;文件的命名为“日期+姓名+名称”。教师还要在课堂中讲解准确命名的意义和作用,鼓励学生从小养成保存文件的好习惯。在长期的操作和引导下,学生就能掌握存储文件的方法和技能。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培养他们对多种类型的文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查找信息,提高电脑操作的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素材选择

对信息技术教学素材进行选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选取适合学生学习的生活素材开展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会知识,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处理生活问题。近些年,不少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择上一味地追求趣味性,但当上完一节课后,询问学生本课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时,学生却会含糊其辞。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只注重素材趣味性而忽视技能现实意义,必然让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例如,在讲授《演示文稿自定义动画》时,几位教师的授课素材如下表所示。

教师在素材选择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符合认知习惯,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找到信息技术应用的示例。“授之以渔”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40分钟的课堂得到时间和空间的延续。

分层化练习设计

分层教学符合人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2]。学生认知能力、认知结构,以及个性、兴趣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差异的存在,学生学习同一知识,其学习效果和学习速度都是不同的。分层化的练习设计就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造适合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较大的提高,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三种不同层次的任务,满足三类学生——操作基础不熟练的学生、操作相对熟练而探究意识不强的学生、操作熟练且探究意识强的学生的需要。以四年级演示文稿创作为例,教师为基础薄弱的学生准备文本和图片等素材,满足其练习需求并完成整个作品的创作;为操作相对熟练的学生提供开放一点的题目,学生得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再制作;对操作熟练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中设置2~3分钟“大显身手”的教学环节,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分享给全班学生。在分层练习时,教师给予学生不同的评价,关注学生成长,鼓励学生在作品创作中所表现出的认真态度和探究精神。

作业评价与反馈

作业评价与反馈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3],也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手段。科学、高效地批改作业,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信息技术学科作业是电子化的,基本上没有统一的答案和标准。如何对电子化的作业进行有效管理和批阅,成为增强信息技术课堂实效性的一个难点。信息技术教师所教年级多、学生多,要想对每位学生的作业都进行评价与反馈,教师就得找准方法。学生提交了作业,就会盼望教师批阅,得到师生的认可。所以笔者在批阅作业时,根据班级作业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找出优秀作业,放在下节课中讲解与指导,同时针对作业问题进行归类与分析,出示评价标准。接下来,教师可以把作业分组,在小组内通过组长进行作业评价与反馈,便于开展小组学习和小组交流。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在校园网中搭建展示优秀作业的平台,让学生和家长都能看到学生在校学习信息技术的情况。

提高课堂实效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多,如尝试多种教学模式、关注课堂小结等。可见,影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实效性的因素有很多方面,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摸索和实践,让学生在40分钟的课堂中实实在在地收获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在40分钟之外的生活和学习中形成使用信息技术处理问题的意识。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J].管理信息系统.2001(2).

曹晓凤.浅谈信息技术课堂分层教学[J].现代交际.2014(1).

詹可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作业批改的实践与研究[J].浙江教育技术.2012(2).

(作者单位:北京海淀区彩和坊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