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开拓创新扬帆远航——人大附中信息化建设发展

  • 投稿伟大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595次
  • 评分4
  • 70
  • 0

赵海涛

人大附中信息化建设发展概况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是一所享誉中外的著名中学,学校先后被授予“北京市首批重点中学”、“北京市首批高中示范校”、“全国劳技教育先进校”、“全国现代技术教育示范校”、“国家级体育传统校”、“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人大附中的办学目标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办学理念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一切为了人类的进步”;学生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

一直以来,人大附中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始终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的超前探索。

学校从1995年开始多媒体教学,1996年建成学校第一个互联网站,1997年开始网络化教学、1998开始探索远程教学,1999年开始实施数字图书馆和学校教学资源库工程,2000年建成国内中学规模最大的网络阅览室,成立学生网络俱乐部和网络安全社,2001年启动数字化校园工程,建成国内首家学生网络实验室。2002年启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中学(网络)教育示范工程”,成为全国范围内参与投标并唯一中标的一所中学。2003年启动无线网络教学示范项目,建成国内首家虚拟科学实验室和设计技术教室。2004年启动国家基础教育知识网格研究工程,2005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8大部委联合下发了CNGI“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任务书,人大附中、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图书馆、长沙一中共同承担本课题的研发任务。2008年12月3日,由人大附中承担的CNGI“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成为IPV6教育网络的国家级骨干节点。

在此基础上,人大附中发起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其宗旨是将人大附中和其他优质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分享,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至今,联盟成员已达4000多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众多学校和师生从中受益。

2009年,人大附中联合39所全国知名学校共同承担国家应用示范项目: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试点工程。2012年6月,人大附中成为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校之一,并应邀参加了9月份教育部组织的首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成果展,展出的主题就是人大附中创立的“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2013年5月,“双师教学”活动和“网上国培”项目在人大附中启动。

人大附中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果

1.建设了先进的数字校园,为人大附中教育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1)基础设施

校园网络建设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基础。1998年~1999年期间,人大附中建设了第一代校园网,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强大的校园网络系统,并以光缆直连人民大学教育网。

第一代校园网建立之初仅有270多个信息点,但遍布了主要的办公室和教室,使学校各个角落全面联网。第一代校园网为两级百兆网络,由光缆连接校内的五大重要建筑物,最初只有两台Digital服务器提供核心网络服务。

2002年4月~9月期间,人大附中校园网升级为第二代网络,核心交换机配备了双机冗余模式,主干设备和光缆升级为千兆网络,实现了安全管理和绿色网络,信息点数量扩充为1900多点。2006年3月至今,人大附中校园网升级为第三代网络,校内总信息点增至近5000点,存储容量100TB,互联网接入带宽200M,接近一个大学的校园网络规模。2008年12月3日,由人大附中承担的CNGI“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成为IPV6教育网络的国家级骨干节点。

2010年,学校引入iPad教学项目,2011年学校全面建设无线网络,为物联网、智慧校园和移动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应用系统

人大附中官方网站开创于1997年1月,是国内中学较早建立的官方网站之一。网站建立之初,便发布了大量学校照片和简介,为宣传学校形象起到了重要作用。在经历了三次重大改版之后,进一步丰富了大量内容和功能,在学校各部门的宣传、招生和选课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行政办公方面,早在1999年底,学校便建设了先进的Exchange邮件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公效率。随后,财务、人事、教务、学籍等部门率先实现信息化。2010年,学校开始建设人大附中校内信息平台和协同办公系统,整合各部门的信息化应用,目前该平台已经上线并取得重要突破。

在教学工作方面,人大附中在丰富的教学资源的支撑下,建设了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研究性学习平台、Moodle个性化学习协作平台,以及先进的学籍管理、自动化的阅卷系统和成绩分析系统。此外,人大附中还建设了虚拟科学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验室等一大批先进的教学实验室,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德育工作方面,人大附中建设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体质健康测评系统和师生互动社区。为学生提供班级网站服务,每个班级可以通过班主任向信息中心申请建立班级网站,让学生们可以获得更多自主交流的网络空间,使信息化成果向学生延伸。

2.创建了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

学校一直将教育资源建设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建设了庞大的校内教育资源库。早在校园网络投入使用之初,学校便组织了大量学科教师进行资源库的建设,创建了首批教学共享资源。截至目前,人大附中拥有校内有效资源近40T,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为了以研究促进应用,以应用推动研究,实现对全国各地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集成和共享,2005年12月,人大附中依托“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应用试验专项:基于IPV6的国家基础教育网格应用示范”课题,经教育部科技司批准,发起成立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2006年5月~12月,联盟和中国互联网协会宽带P2P应用推进联盟共同发起并联合举办为期7个月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上西部行”公益活动,面向新疆、内蒙古、宁夏、贵州、青海等地具有网络条件的学校免费开放,共播出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课件929节,累计播出时长1238小时。据统计,在线收看小学课程的总人数为15750人。

截至2012年3月18日,该联盟已有1246所名校加盟、37057条优质资源,联盟G12E网站已有627980位实名注册会员。

2008年6月,人大附中联合全国30余所知名中小学,共同召开了基础教育资源开发与服务讨论会,计划在五年时间内建成优质基础教育资源20000课时,发展更多的节点学校,探索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开发服务的公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机制。

2009年,人大附中联合39所全国知名学校共同承担国家应用示范项目: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服务试点工程。以期整合国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依托国家和地方已建各种形式的网络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兼有共性服务和个性服务两种功能服务的国内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远程教育共享平台,开发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人群需求的数字化基础教育课件,利用中小学远程教育网等现有设施,多渠道地提供互动式课堂教学和个性化课外辅导服务。通过试点工程,探索优质基础教育资源普遍服务的公益性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形成国家免费基础教育资源的重要补充渠道,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突出矛盾,满足普遍提高国民素质的长远需求,使远程教育进入以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核心的发展阶段。

为了更好地发挥联盟资源的优势,刘彭芝校长领导下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与国务院参事汤敏领导下的扶贫项目“常青义教”一起,计划通过网络,联合退休中小学教师,共同对偏远贫困地区学校的教师学生提供远程义务培训、讲座、答疑等长期不间断的扶贫活动。

目前,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华附中、首师大附中在海淀区教委的领导下,开始进行跨校选课和学分认定试点。试点成功后将进一步在联盟内推广,这将延伸“通过网络共建共享优质基础教育资源”的广度和深度。

3.超前开展网络学习和网络教育,推进教学模式变革

网络教育是拓展办学空间和学习时空的有效手段。人大附中在2003年1月成立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中心,致力于网络教育形式的研究。在非典型肺炎肆虐京城期间,由人大附中研发中心开发的“人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应运而生。作为空中课堂的延续,北京市教委委托人大附中等学校策划并参与了2003年暑期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学习环境,在暑期继续为北京市中小学生提供免费学习指导。作为北京市教委“空中课堂”课堂在线指定网站,人大附中远程教育网在非典期间免注册、全开放,向北京市、全国所有中学生提供免费同步教学服务,为北京市中学生停课不停学做出了贡献。

据统计,在非典期间访问人大附中网站人数最多时每天登录48万人次,首页点击率每天最高490万次,每天登录学生最多47万人次,平均每天登录学生28.6万人次,平均每天首页点击率315.7万次,在线答疑教师63人,在线答疑主题1018个,发贴数8319条。

人大附中研发中心先后承担的多项国家级重大科研课题,为基础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广泛的社会效益。

4.大力开展远程教学活动,探索跨校选课、协同培养新模式

远程教学是实现教育公平、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技术手段。人大附中在远程教学领域一直超前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1998年4月底,我校和加拿大渥太华里德高中实现了基于国际互联网方式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1999年12月,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实现了基于ISDN方式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美方将此次活动通过国际互联网向全世界直播,同时实现了基于视频电话会议系统的远程多媒体交互式教学。2000年4月6日晚,高一、高二的30位学生在我校实验楼远程教学教室里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堪顿分校之间进行了远程教学,启动了第一期远程教学计划。从此,两校经常性地通过远程教育方式进行英语、数学和生物等学科的双向教学活动。

2001年,我校又开通了与日本大阪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间的中日远程数学教学。中日两国的高中生分别用英语给对方讲述课本里没有的数学内容。我校学生表现极为出色,让对方师生都感慨“彻底输给了中国学生”。

在接下来的几年间,我校与北京远郊区县以及国内外学校相继开展了远程教学及远程教研活动,共同探索协同培养新模式。

2012年,人大附中与清华附中、北大附中、首师大附中实现了学生跨校网络选修课程。学生通过网络平台选修课程,教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校际间教师研修、备课;四所学校通过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每所学校都提供了一些特色校本选修课程的网上资源,建设了学分共享制度及评价系统,建立了校际间选修课程学分确认的流程和评审机制。目前已开设名家讲坛、科幻物理、应用随机过程等14门课程,供四校所有学生网上选修,共有800多名学生跨校选修网上的课程。

目前,我校的远程交流活动十分频繁,很多交流活动已经常态化。远程教学的广泛开展为国内外中学的相互学习、相互提升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