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以主干知识为依托——例谈几种突破物理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

  • 投稿二哈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1071次
  • 评分4
  • 22
  • 0

周峰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211700)

重要的、难懂的概念、规律,一直是部分学生学习的严重障碍,影响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追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主次、轻重,突出重点、破解难点。下面结合笔者教学实践,以高中物理中的主干知识为依托,谈谈几种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方法。

一、举例子

物理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课程改革的方向。通过列举生活中的现象和实例来说理和论证,也就成了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教材(现行人教版高中物理,下同)通过列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说明了引入质点模型的必要性;通过列举地球绕太阳公转和地球自转,火车在铁轨上行驶和火车车轮滚动,宇宙飞船在轨道上飞行和宇宙飞船调整飞行姿态,说明了能把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通过列举自行车和汽车行驶,运动员参加百米赛跑,说明了引入速度的必要性,归纳得出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定义。通过列举普通小型轿车和旅客列车起步,飞机起飞和迫击炮发射,说明了引入加速度的必要性,归纳得出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和定义。通过列举侦察机在高空中飞行,说明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通过列举子弹在枪筒里发射,说明速度小,加速度也可以大。

教学中,可以通过列举拿在手中的瓶子、毛笔不会滑落,皮带运输机把货物送往高处,说明静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列举捏在手中的笔沿不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可做示范),皮带运输机把货物从低处送往高处,物体随转动的圆盘一起运动,区分静止与相对静止,说明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相反或成任意角,静摩擦力可以对物体做正功、负功或不做功。通过列举物体做平抛运动,说明两个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不一定是直线运动。通过列举物体做匀速向上或向下运动,说明合外力为零时机械能不一定守恒。

二、做实验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恰当地设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既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又能使他们掌握物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学中,当两个力F1和F2的合力F-定时,随着F1和Fz之间夹角的增大,Fl和Fz将不断增大,且F1和Fz之间的夹角不可能等于180°,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对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学生实验:把重物悬挂在绳子中间,让两名学生将绳子拉开直至“水平”,或让两名力气较大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提一桶水。由此,让其他学生观察,并让实验者谈感受。

又如,在“力的分解”的教学中,对力产生的效果,即两个分力的方向,学生较难想象。对此,可以采用放大或感受的方法,设计如下实验:(1)如图1,在球和斜坡及夹板的接触面上铺设海绵类弹性较好的物质,或将接触面用软木条代替。(2)如图2,将细绳一端扣在手指上,用手掌通过铅笔支撑起悬挂着重物的绳子。前一个实验可以放大显示重力产生的两个效果。后一个实验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觉到手指受到的是拉力,而手掌受到的是压力。

再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为了说明物体具有惯性,可作这样的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从杯子上撞掉,使在木板上的鸡蛋掉在杯子里;或迅速抽掉放在桌边的重物下面的纸片,使重物不掉在地上。

还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为了说明绳子模型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可作这样的演示:在如图3所示的轨道上(翻滚过山车模型),将小球从AB段的不同位置处释放,观察小球能否经过最高点C。

此外,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拟叉鱼(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在水槽中放入水,在水槽侧面固定一条小鱼模型,请一位同学用细杆模拟叉鱼并谈感受,再请这位同学换用激光笔“射击”小鱼并谈感受。

三、类比法

抓住事物之间的共同特征,由此及彼,由形象到抽象,由熟悉到陌生,可以对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对物理概念或规律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也是发现未知领域的重要方法之一。

例如,为了研究电场,引入了试探电荷(也称检验电荷),但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弱和方向,即电场强度,与放入的试探电荷无关,这一点学生很难理解。对此,我们可以类比风中树叶的摆动,设置这样的教学——

师 同学们,外边有没有风?

生 (向外看后)有。

师 你们看到的是风吗?

生 (思考片刻后)不是。是树叶在摆动。

师 你能从中得到怎样的启发?

生 树梢是用来检验有无风及风向的物体,而风的大小、方向与有无树叶及树叶的大小无关。

又如,在研究磁场时,则可以大胆类比电场,如引入电流元来研究磁场,用比值法来定义磁场的强弱,用磁感应强度和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等。

再如,电动势是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本领。对此,我们可以类比木匠把木材做成家具的本领:木匠做出家具后就把他的这种本领表现出来,同样地,电源接入电路后就把电动势表现出来;木匠没做出家具时他的这种本领就没表现出来,但依然存在,同样地,电源未接人电路时电动势就没表现出来,但大小不变。

还如,在研究电场的能的性质时,我们类比电场强度,引入了电势和电势差;类比电场线,引入了等势面;类比等高线,引入了等势线;类比重力势能,引入了电势能;类比高度和高度差,理解了电势和电势差;类比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理解了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类比平抛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处理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比值定义法描述物质的属性和运动性质已成为物理学的一种

四、对比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说类比法是为了抓住事物的共同特征,对比法则是为了找出事物的不同之处,从而对事物有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

例如,通过列表比较电阻的串联和并联,可以清晰地把握串联和并联的基本规律,即电流和电压的特点,进而区分总电阻、电压分配、电流分配、功率分配、总功率的关系。通过列表比较安培表的内接法和外接法,可以认识两种电路的接法,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而准确地分析测量误差情况,选择测量电路。通过列表比较滑动变阻器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可以认识两种电路的接法、对滑片初始位置的要求,分析用电器上电压和电流的调节范围、消耗电能情况,进而在具体问题中正确地选择控制电路。通过列表比较纯电阻电路与非纯电阻电路,可以了解元件的特点,知道能量的转化关系,进而清楚地认识欧姆定律的适用条件,正确地处理两种电路。通过比较ν一τ图像和U-I图像,可以准确地认识不同图像中“斜率”和“面积”代表的物理意义。通过比较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和电源的外特性曲线,可以清晰地认识不同图像中“斜率”“面积”“截距”和“交点”等所分别代表的物理意义。

再如,矢量和标量,路程和位移,速度和速率,功和能,重力、电场力和磁场力,电场线和磁感线,电偏转和磁偏转,平行板电容器动态问题的两类情况,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安培定则和右手定则,感生电动势和动生电动势,通电自感和断电自感,电阻、电感和电容,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峰值、有效值和平均值,电动机和发电机,布朗运动和分子热运动,晶体和非晶体,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横波和纵波,波的干涉与衍射,各种电磁波,电磁波和机械波,各色光,自然光和偏振光,动量和动能,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微观粒子和宏观物体,a、β、γ三种射线等等之间,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对比。

五、等效法

等效法是从事物之间的等同效果出发,把复杂的、陌生的现象、过程或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熟知的等效现象、过程或问题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这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对物理量进行等效替代。比如,用平均速度来描述物体变速运动的快慢,用重心来代替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用直流电来代替交变电流的有效值,用总电阻来代替多个串或并联的电阻;将合力与分力等效,将合运动与分运动等效,将条形磁铁与通电螺线管、小磁针(小磁铁)与通电圆环等效;分析电路动态问题、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时引入等效电源,分析导体棒切割磁感线问题时引入等效长度,分析磁通量问题时引入等效面积,等等。

也可以对物理过程进行等效处理。比如,将匀减速直线运动等效为反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将斜抛至速度变为水平的运动等效为平抛运动,将带电体在复合场中的运动等效为物体在重力场中的运动,将传递热量的过程等效为做功的过程,等等。

等效法有时还表现为一种近似。例如,由于打点时间间隔很小,用平均速度代替纸带上某计数点的速度;由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间极短,用平均速度代替遮光条通过某点的速度。

六、假设法

假设法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它是指以客观事实和科学原理为基础对各种未知事物进行猜测,包括对物理条件、物理现象、物理状态及物理过程等进行合理假设,然后根据相关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计算和推理。通过假设可以大大降低思维的难度,使问题迎刃而解。假设法的基本思路是:假设某一物理量有或无,达到极大或极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例如,通过假设弹力、静摩擦力的有无,结合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弹力、静摩擦力是否存在;通过假设速度的方向、电荷的正负、电流的方向、电场的方向、磁场的方向,结合平衡条件、直线运动条件来确定实际情况;通过假设参考平面、零势能面、零电势点,列方程式或进行相关的比较;通过假设断路、短路,结合电表的示数,分析电路的故障;通过假设回路闭合,根据楞次定律,判断电势的高低;通过假设气体体积不变,结合气体实验定律和平衡条件来判断状态变化,等等。

七、微元法

微元法是把研究对象分割成许多微小的单元,或从研究对象上选取某一微小的单元加以分析,从而化曲为直,化变为恒,将变量、难以确定的量转化为常量、容易确定的量,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的科学思维方法。它是一种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也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微元法的基本思路是无限分割,这是微积分思想的体现——甚至可以说,没有微积分,现代物理就没有方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