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支架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案例——以《初识PowerPoint》一课为例

  • 投稿答完
  • 更新时间2015-09-02
  • 阅读量386次
  • 评分4
  • 78
  • 0

陈晓祥1,陈宏斌2,曹恒来3-

(1,2.-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224002;3.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24002)

摘要:《初识Powerpoint》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的内容,是PowerPoint 的起始课,也是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制作多媒体作品”内容的起始课。主要内容是启动PowerPoint,认识PowerPoint 窗口、制作标题幻灯片、放映幻灯片以及保存和退出幻灯片。学好本课既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PowerPoint 的热情,也能初步唤醒学生学习PowerPoint 的潜能。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支架理论 教学设计 PowerPoint

“支架”原是建筑行业的术语,又译作“脚手架”, 是建筑过程中给予的暂时性支持,当建筑完成后,这种支持就撤掉了。普利斯里等人将“建筑脚手架”一词引入教育上,并下了定义: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学习支架”提出了意义明晰的需求说明。维果斯基将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相交叠的区域称为“最近发展区”。这个发展区存在于学生已知与未知,能够胜任和不能胜任之间,是学生需要“支架”才能够完成任务的区域。也就是说,学习支架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以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PowerPoint 作为起始课,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PowerPoint 菜单和界面的相关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为了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在充分考虑学生学情的前提下,基于支架理论,创设“制作介绍大连的多媒体作品”这一任务来贯穿整节课,学生在“了解多媒体作品—选择制作工具—初识PowerPoint—规划演示文稿—制作标题幻灯片—拓展延伸”这一任务线索的统领下,展开一系列探究学习活动。在活动中, 教师适时搭建学生学习新知所需的“支架”来帮助学生迁移旧知,学习新知,完成知识建构。

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多媒体作品的概念, 学会启动与退出PowerPoint;初步认识PowerPoint 窗口,学会制作标题幻灯片; 掌握幻灯片放映方法;在规划、制作介绍大连演示文稿的过程中,体验制作演示文稿的一般方法;学会用演示文稿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感受PowerPoint 的强大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多媒体作品的概念,识认PowerPoint窗口,制作和放映标题幻灯片。难点是规划演示文稿,制作标题幻灯片。

二、教学环节设计

(一)课前谈话,调动气氛

上课伊始,教师抛出话题:“我早就听说大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总想到大连玩一玩,这次终于来了,大家能给我介绍一下大连吗?在开始说之前,我有一个小要求,别人说过的,下一位同学就不能再重复了,谁先来说说?”在交流时,教师适时追问学生:“如果让你写一篇介绍大连的文章,你想给文章起个什么样的题目? ”

设计意图:课前谈话的主题是学生自己熟悉的城市,学生总会娓娓道来。这样的谈话一方面调节了课堂气氛,缓解了师生紧张的情绪,另一方面,也为课上制作标题幻灯片做了铺垫。

(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课堂上, 教师首先呈现自己的PowerPoint作品:“盐城市实验小学的学生听说陈老师要到大连来上课,非常激动,特地制作了介绍盐城的作品,想看看吗? ”接着,教师追问:“分别用Word 和PowerPoint 制作两种作品,你更喜欢哪一种呢? 为什么? ”启发学生回答:“有视频、音乐、动画,能交互操作的作品更生动更吸引人。”

随后,教师总结:“是啊,这样的作品交互性和感染力都很强,更吸引人。人们把由文字、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整合起来形成的具有交互功能的作品叫做多媒体作品。大家想不想制作一个介绍大连的多媒体作品呢? ”

设计意图:两种作品分别使用两种软件制作,一个使用学生熟悉的Word 制作,一个使用PowerPoint制作。在欣赏用PowerPoint制作作品的过程中,通过“交互箭头询问是否继续播放”这一细节,在学生脑海中建立起“人机交互”的印象,初步感受PowerPoint 作品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继续抛出新问题:“要制作这样的交互性比较强的多媒体作品,该用什么软件来做呢?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软件? ”启发学生列举画图、Word 等软件。

教师追问并适时总结:“这些软件能用来制作交互性多媒体作品吗? ”(启发学生回答不能)“其实,用来制作多媒体作品的软件很多,刚才介绍盐城的作品就是使用一个叫做PowerPoint 软件(如下图)制作的, 它是我们熟知的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好兄弟’。用PowerPoint 制作的多媒体作品也叫做演示文稿。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就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是演示文稿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今天,大家制作介绍大连的多媒体作品就要用PowerPoint。”

设计意图: 信息技术课程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信息素养的提升是学生自我内化的一个过程,无法通过“教”去实现。学生认识了“多媒体作品”的概念之后, 已经意识到交互性是多媒体作品的特征。那选用什么工具去制作作品呢? 我没有直接将新的软件———PowerPoint 强加给学生, 而是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回忆之前学习过的知识,以期达到一种共识:之前学习的软件都无法完成今天的任务, 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三)初识PowerPoint,感受新知

1.,启动PowerPoint。

教师启发引导:“要运用一款软件,首先要学会启动它,谁知道怎么启动PowerPoint?

(停顿)启动PowerPoint 的方法,与前面学过的启动Word 的方法相似,谁能给大家演示一下? ”

设计意图: 在学习PowerPoint 软件之前, 学生已经学习了同系列的Word 软件,使用相同的方法就可以启动PowerPoint。通过知识迁移来学习启动PowerPoint 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给学生建立信心。

2.,认识PowerPoint 窗口。

(1)与Word窗口比较,认识相似部分。

教师提问:“PowerPoint 的窗口是不是很熟悉呢?与我们之前学习过的Word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课件出示两个软件窗口截图,略)

【活动1】找出PowerPoint 窗口和Word窗口相同的部分,在表格里打√。

教师总结:“PowerPoint,和Word,一样,也是微软公司Office,系列产品之一。它们的窗口很相似,都有标题栏、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状态栏等。”

设计意图:为了避免生硬的知识灌输和历数菜单式的讲授和演示, 或漫无目的地“试误”式探究,教师设计了“找出PowerPoint窗口和Word 窗口相同的部分” 的活动。这是一个基于局部比较的接收支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比较的基础上归纳出两个软件界面的风格具有一致性,促使学生将掌握的Word 操作方法迁移过来, 既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 又能满足小学生好奇的天性,实现了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2)再认PowerPoint 窗口。

教师请学生阅读:“两款应用软件除了共同的部分外,PowerPoint 窗口还有自己特有的部分。请大家阅读教材,认识PowerPoint窗口的特有部分。”

【活动2】动手移一移:运用学件,自主探究,认识PowerPoint 窗口。

教师总结:“PowerPoint 还有幻灯片窗口、备注窗口、任务窗口、大纲窗口、视图切换按钮、幻灯片放映按钮等。”

设计意图:PowerPoint 窗口特有的部分是软件本身区别于其他软件的特点,这部分知识是新授,也是本节课的重点。为此,教师设计了“动手移一移”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的目的性明确了,避免了“放羊式”的教学。

(四)规划演示文稿,完善认知

教师提问:“认识了PowerPoint, 我们下一步该做什么呢?俗话说将军不打无准备之仗。要想完整全面地介绍自己的家乡,我们要来做一个规划。请一位学生说说,准备给你的演示文稿起一个什么样的标题? 前面,我们给介绍大连的文章起的题目可以作为标题吗? 你打算做几张幻灯片? 要用哪些元素? 如何获取这些元素呢? ”

【活动3】填写学习卡片。

教师请学生汇报填写的内容,并做点评。

设计意图:规划演示文稿是制作演示文稿的首要步骤,这一步必不可少,也是作品优劣的关键。任何一件优秀的演示文稿作品都离不开前期的缜密规划。为了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学会规划, 教师设计了“填写学习卡片”的环节,这是一个基于局部加工模式的输出支架, 这个支架实际上是教师搭建的半成品, 其中呈现了规划演示文稿的几个重要方面, 而只对具体内容进行留白,需要学生完成。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制作标题幻灯片,深化认知

1.,制作标题幻灯片。

教师提问:“规划做好了,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动手制作了。那我们应该先做哪一张幻灯片呢?”(启发学生回答:先做标题幻灯片)“我们做好了规划,总是从第一张标题幻灯片做起。在制作幻灯片时,我们先把文字输好,在输入文字时,与我们之前学习的Word 有点不同,需要单击一下鼠标,才能出现光标。我们可以选择恰当的字体、字号和颜色。请大家启动PowerPoint,尝试制作标题幻灯片。”

【活动4】尝试制作标题幻灯片。

2.,放映幻灯片。

教师提问:“很多同学都已经制作好了,我们如何全屏观看制作好的作品呢? ”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幻灯片的放映可以通过“幻灯片放映”菜单来实现,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中的“观看放映”命令就可以放映幻灯片了,也可以通过“幻灯片放映”按钮来实现。”

【活动5】学生放映作品,交流评价。

教师广播展示做得比较好的作品,请学生来评价。随后,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标题幻灯片做得都很有特色,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只能制作一张标题幻灯片,没有完成的作品保存起来, 下节课可以继续完成。”

3.,保存与退出PowerPoint。

“虽然做了一个完整的规划, 但由于时间有限,在课堂上只能完成第一张标题幻灯片的制作。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制作演示文稿的过程以及制作过程中的乐趣,没有完成的作品可以让学生继续完成,我给学生留了电子信箱, 可以把做好的作品寄给我。”

(六)拓展延伸,巩固认知

教师提问:“除了用演示文稿制作介绍家乡的作品外, 我们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演示文稿正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它制作的演示文稿可以用于专家报告、教师授课、汇报工作、产品演示、广告宣传等,小学生也可以使用演示文稿来制作电子杂志、自我介绍、综合实践调查报告等。”课件出示部分作品截图。

在学生的认知里, 演示文稿的概念还是很模糊的,在小学阶段,学生平时很少能直接碰到演示文稿, 接触最多的也就是各科教师上课时所使用的课件, 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课件有些就是“演示文稿”。这一环节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七)概括总结,形成积淀

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制作介绍大连的演示文稿, 了解了多媒体作品、演示文稿、幻灯片的概念和关系,认识了PowerPoint 软件, 学会了规划自己的演示文稿,制作和放映了幻灯片,并且保存了演示文稿。” 思维导图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思维导图是一种可以开发学生思维潜力、提高思维能力的简单高效的工具。把本节课的知识点制作成思维导图,清晰形象地呈现出各知识间的脉络关系,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完成知识的建构。

【评析】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一提到探究式学习,我们往往想到科学课程中开展的科学探究。实际上,对技术课程中的知识与技能也可以进行探究式学习。但是,在具体的探究实践中,容易出现两方面的偏差:一种是对探究的泛化,随意地给一些人们早已熟知的教与学的形式贴上探究的标签,+或者把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设计成探究活动,场面热闹实质效率低下;另一种是对探究的神化,将课外的研究型学习直接套用在课堂教学中,从问题的提出、方案制定和证据收集到解释的形成、检验和结论的得出等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由于虚化了必要的教学支持,导致“放羊式”的探究,探究的结果不明所以。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为避免出现探究过程中的盲目“试误”现象,执教教师在准确把握核心教学要求的基础上, 选择部分内容作为探究的对象,并设计相应的学习支架,使探究过程在有适当支持、有针对性的状态下开展,提高了探究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认识PowerPoint 窗口” 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在此之前,学生至少已经学习和使用了画图和Word 两个软件,且PowerPoint 和Word 都是Office 组件,它们的窗口界面和操作有相似之处。在以往的PowerPoint 教学过程中, 往往会忽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基础,仍然采用讲授和演示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另一方面,学生仍然只能掌握“单个”软件的操作。陈老师设计的“找出PowerPoint 窗口和Word 窗口相同的部分”的探究活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在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两个软件的界面是相似的, 既促使学生能够将已经掌握的Word 操作方法迁移过来,又能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图形用户界面、软件界面风格一致性的特征, 为学生进一步探索PowerPoint的新功能和使用提供了可能。同时,这是一个以表格形式呈现的局部比较支架, 表格项目简单、具体,探究范围小、操作容易,学生在填表的过程中就能发现其中隐藏的一致性的特征,从而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

规划是制作多媒体作品的首要环节,这一步必不可少,也是作品优劣的关键。虽然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制作完成的演示文稿在规模和功能上都不能与大型的信息系统相比,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其阶段性、方法性和创造需要与大型系统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和重视对演示文稿的规划工作。然而,这样的内容在教材中并没有体现,而且比较抽象,处理不好,容易变成空洞的说教。为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规划,陈教师设计了“填写学习卡片”的环节,这是一个基于局部加工模式的输出支架, 这个支架实际上是教师搭建的半成品, 其中呈现了规划演示文稿的几个重要方面, 而只对具体的内容进行留白,需要学生完成。这些具体的要求,一是指明了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提高了探究的针对性;二是可以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三是降低了探究的难度,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 最后为制作幻灯片提供了依据。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 钟柏昌.#支架理论视野下的局部探究教学模式及其类型[J].中国电化教育,2011(1)

[2]曹恒来,钟柏昌.让教学有“力” 让课程有“度”[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7)

[3]顾建军,李艺,董玉琦.普通高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