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信息技术教学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活动单导学”模式的应用

  • 投稿中本
  • 更新时间2015-09-03
  • 阅读量341次
  • 评分4
  • 56
  • 0

文/纪小绒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初级中学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它也就拥有显著的时代发展特征,在仍然是分数第一的今天,各门主科用去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作为附带学科的信息技术每星期只有一堂课,这让教师和学生感到要实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很难达到。以活动单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它能唤起学生的本位思想,推动学生读书方法的变化,它能够补救课上时间短带来的欠缺,提醒学生在课后自习基础性知识,并应答问题,促进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效益。在此,我结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实践,谈谈对“活动单导学”教学方法的几点认识:

一、设计好有效活动单

第一明确学习对象,突出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全部学习过程中都有显明的学习对象;第二,基于学科特点我偶尔也设计一些特别的学习和问题氛围,让学生明白到所学知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还是有用的;第三,提供得当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对策指点,推动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思想和能力,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带领学生积极探究和积极思索。第四,供给检查学习效益的检测单,为学生的学习找到适时的反馈和评价,进一步明确在所有学习中的目标。通过实验和总结知道按照活动单对学生进行检查和指导,以学生的学习制定教学计划。学生明白了的教师就不需要讲解,不懂的进行指导,教师要讲的就是学生不懂的要学的,学生不懂的道理就是老师要指导的,学生感兴趣的道理也是教师要说明的。

二、“活动单导学”教学的实施

“活动单导学”模式实际做法是:先学再教、任务引领、当堂训练、任务达成、应用预习、交流、显示和评价环节。激发学生主动尝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探索学习等学习方式。在这一历程中老师只能担任辅导、领道的角色,主动参加到学生的探索中,和学生一同评价,达到师生互相交流、生生互相交流的境界。

学生在提出疑问、探索、点评和思考的交流中得到了学习信息和处置学习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性和主动性素质。现在我们就再谈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进行导学:

1.利用活动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主体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发扬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实质,实实在在地让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

发给学生活动单以后,经过安排学生一道讨论、剖析任务,尽量由他们自己提起解决疑问的步骤、思想和方法;养成学生应用软件“帮助”和屏幕提醒的习惯,让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疑问时可以自己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帮助”和人机对话等路径来处理好问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网络取得协助的能力,一是能够应用搜索引擎获得一些处理问题的办法,二是应用网络寻找其他人的帮助,达到智慧互利。

2.创设互动环境 引导合作探究

是个人探索还是与他人合作要根据学习情况决定,一般来说,自主学习可以处理的疑问,能够经过翻阅资料和书本处理的就无须用合作探讨的方法。难度比较大的,就必须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处理。

合作方式繁多,小组协作学习不过合作学习的一种,师生讨论、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等都是合作学习的形式。那么信息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呢?

(1)实行科学分组。

小组活动是协作学习的基本方式,只有合理进行分组才可以让协作学习尽可能发扬功能。研究表明应该异质组成,“异质”是指能力差异、个性差异、性别不同、趣味爱好差异等。有的教师把“异质”当成了好、中、差的代名词,导致分组时小组中成员的知识层次差距过大。小组组成成员间应该不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只是相互依托的、一个中心和其他依从的关系。也就是知识全面、处理问题能力强的学生就是小组的统领,无意间包办代替了所有,如此的协作只是其中少数学生的合作,学困生基本得不到提升的机会。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学习中,有的学生对计算机使用很熟练,为更快完成小组任务,就干脆全部包干,操作不熟练的同学没有操作机会,或者根本不愿意去操作。这样,时间一长,在合作学习中就出现了学困生越来越“困”的现象。所以提倡“异质”,但小组中的知识水平差异不宜过大。

(2)目标任务的分解。即给小组一个任务,并把任务分解到个人,分别由小组成员完成。为了在小组合作中个人得到发展,特别是学困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优先把简单的任务或学困生感兴趣的任务分解给学困生,使学困生能够并且愿意主动动手去完成任务。对于学困生完成有困难的实践操作任务时,可以指派专人指导,当然要提醒是指导,不是代替,并且严格要求,进一步促进学困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在小组成员内接力性质的操作比赛。如学习转发邮件时,可由小组挨次转发,比较快慢。再比如把一项操作分解成多项,指定小组成员每人只能按顺序动手完成一项。这样使合作学习的小组成员人人有动手机会,人人又必须动手。

3.成果展示 教师引导评价

通过讨论探索提出的有思想看法的结论,叫学生自己说出自己的感想和问题,关于一些开放式结论的问题,开展深入的讨论,让所有学生参加,老师要勉励学生,就是学生的提法不正确、幼稚过激,老师也不可以鲁莽的推翻,尽可能找出他们的优秀之处,不然会打击学生的主动性,扑灭他们创新的思想。

教师的评价应重视的是“过程”而非“结果”,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课堂内的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参与热情、情感体验等方面。评价环节是课堂有效互动的“次战场”,要让学生在自评和互评时,学会互相欣赏,并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鼓励和尊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为下一个环节提供动力和兴趣。

4.课堂反馈 提高教学质量

关于一节课是否成功评价。主要是看课堂目的的是否落实。为了学习目的完成,大家在每一堂课都要进行测验,全盘把握他们学习目标的达到情形。

老师要认真计划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的阶梯性习题任务,能够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达到“各取所需”地练习,这样使得低层次能够完成基本要求,多得到成功的快乐,又能够让高层次的同学得到提升,主动施展自己的优秀之处。

经过活动单进行导学,推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了授课过程中的交流,让他们也感觉到试验完成的快乐,慢慢地变更了学习方法,养成了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和更新精神。可是在应用中假如老师对教科书或学生事实上的能力和愿望研究不深入,偏离了实际,过高地估计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活动单设计时就可能忽略学生的实际;同时“活动单导学”模式要求老师要有较高的讲课素养,要求主导作用高。假如老师不能够很好驾驭课堂,把握不了学生的实际,如果不能解决学生给出的问题,他们的思维就可能偏离老师的导学思路,就可能无法完成课堂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软件园桃园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