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学原理论文范文,教育学原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鸿门宴》的人物形象分析

  • 投稿柏舟
  • 更新时间2017-12-27
  • 阅读量1115次
  • 评分4
  • 87
  • 0
司马迁的《鸿门宴》这一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了,他描写的主要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朝的统治后,为了争取天下的掌控权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它将刘邦和项羽长久时间来的政治矛盾具体透明的呈现了出来,虽然名字为宴会,实际则是一场政治权利的角逐,由此也揭开了之后长达五年的楚汉之争的序幕。虽然本文涉及人数较多,但是司马迁通过自己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形象的将不同的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剧情更是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因此,《鸿门宴》一文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尤其是人物形象方面,值得我们细细揣摩。

一、塑造人物手法

要进行《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首先应该对文章中的塑造手法进行简单的分析,这对我们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塑造人物形象

整篇文章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精炼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了,它使得人物形象立体生动,跃然纸上。比如,当刘邦来到鸿门谢罪时,听过刘邦一套精心准备的花言巧语后,项羽竟然脱口而出:“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到此!”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项羽和刘邦的位置是颠倒的,本来该解释的是刘邦,而项羽却急于辩白,从而和刘邦以释前嫌,从中可以看出项羽为人不善掩饰、近乎愚蠢的性格特点。

(二)在矛盾中塑造人物形象

《鸿门宴》共有七个自然段,可大致分为宴前、宴中和宴后三个部分。第一二自然段为宴前部分,在这一部分,作者将刘、项两军在驻地、军事力量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和对比,简要介绍了事件的起因和双方在幕后所做的活动,为后文揭示成败的原因和错失良机的原因埋下了铺垫。第三四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宴中。在一部分主要写鸿门宴上觥筹交错间剑拔弩张的斗争。情节可概括为三起三落,矛盾冲突集中,情节发展到高潮,这一部分既反映了刘、项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又突出了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范增的老谋深算、张良的足智多谋,樊哙的粗中有细等。五到七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个部分,是整个故事的尾声,坐失杀掉刘邦的良机,也暗示了项羽和范增之间矛盾的加深,为最后的失败做铺垫。

二、借助对比衬托的方法来揭示人物形象特征

(一)刘邦与项羽

在《鸿门宴》中刘邦和项羽两人都优柔寡断,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想要除掉刘邦,但是项羽一味的进行喝酒,对范增的眼色不闻不问。与项羽相比,刘邦也强不到哪里去。《鸿门宴》中这样写道:“冷者出来辞也,为之奈何?”项羽都希望可以杀掉刘邦,而他却还希望能够与项羽告别。因此,在决断方面刘邦和项羽旗鼓相当。这样的人物形象对比,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楚汉,而且还可以对项羽为什么不杀刘邦产生一定的疑问,更好的加深学生对《鸿门宴》中人物形象特征的理解。

(二)范增和张良

范增和张良都属于谋臣,一个希望能够保护刘邦,而另外一个则想办法杀刘邦。范增看出刘邦的野心,并建议项羽杀之。而张良则收买了羽杀,通过负荆请罪的方式来消除项羽的戒心。见项羽不忍杀死刘邦,范增又开始命项庄舞剑,想要从中找到机会杀死刘邦。张良发现其意图后,要求樊哙对付项庄,从而使刘邦顺利逃走。此时学生可能对上述内容有所顿悟,在这里军师智者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项伯和曹无伤

项伯和曹无伤属于无间道,在敌方做卧底,但是两者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曹无伤是项羽的人,其将一些刘邦的军事机密告诉项羽,并坚定了范增杀刘邦的信心。然而曹无伤被出卖了以后,感到非常的悲催,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然而项伯也及时的向刘邦透露项羽的想法,同时还想尽一切办法为刘邦出谋划策,如果没有项伯,刘邦大概已经命丧黄泉。最终《鸿门宴》以刘邦顺利逃脱结束。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史记》作为古代传记文学的巅峰之作,其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手法十分高超,已经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地步。司马迁用自己娴熟的写作技巧将历史与人物巧妙的结合了起来,使读者在读书时,不仅可以经历变幻莫测的故事情节,更可以深刻地领略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读者可以随着故事人物一起哭,一起笑。《鸿门宴》,不仅仅是文言文教材的典范,更因为其惊心动魄的剧情和生动鲜明的人物成为众多学者欣赏与品评的话题。

参考文献

[1]蔡娟.果敢睿智率直勇猛的“小人物”——《鸿门宴》中樊哙艺术形象论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5,(8):117-119.

[2]周天天,周旭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鸿门宴》刘邦形象塑造艺术新探[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6(1):66-68,81.

[3]杨萍.精彩纷呈,字里行间显功力——《鸿门宴》人物塑造技巧初探[J].学周刊,2015,(25):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