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教育学原理论文范文,教育学原理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建构主义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 投稿猎头
  • 更新时间2018-03-01
  • 阅读量442次
  • 评分4
  • 50
  • 0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在学习情境的创设、协作学习、对学习者个体差异的关注等方面都离不开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呈现出来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包容力和弹性,规划好每个环节。


  关键词:建构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4-0095-03


  Abstract:Intheinstructionaldesignofthenetworkcourse,"Principl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innovationinthelearningsituation,collaborationlearningandtheattentiontolearners'individualdifferencesaspectsareinseparablefromtheguidanceofconstructivismtheory.Weshouldpayattentiontothecapacityandflexibilityinteachingdesign,andplanveryaspectbasedonthecharacteristicsrepresentedbythecourse.


  Keywords:Constructivism;Principleof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networkcurriculum;instructionaldesign


  为切实提升高等教育质量,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要求“积极推进网络教育资源开发和共享平台建设,建设面向全国高校的精品课程和立体化教材的数字化资源中心,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和服务功能的数字化学习中心,实现精品课程的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参考资料等教学资源上网开放,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提供免费享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完善服务终身学习的支持服务体系。”[1]2011年又实施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程的特点,同时借鉴信息技术教学的优点,实现二者的全方位整合,有助于增进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学习兴趣,而要开发出这样交互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网络课程,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


  一、建构主义理论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为大家所熟知,在此不赘述。当今,随着信息技术成果的推广,建构主义所要求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得以实现,使建构主义理论不再囚于心理学家的象牙塔,而变为具体可行的指导方针,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有力推动了网络课程的建设。我们设计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同样离不开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


  (一)学习情境的创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设计十分重要


  良好的学习情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教学信息,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平台。这样的环境包括网络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学习情境创设越丰富,学习者对知识的构建就越多,学习成效越好,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越大。


  (二)协作学习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具有促进意义


  知识获得的过程是协作学习的过程,协作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信息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不同观点的交流、意义的最终建构,都不能离开协作。网络课程使每一个学习者都可以通过人际交流的软件工具阐释自己的看法,分享他人的经验,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


  (三)关注学习者的不同特点和个体差异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设计有指导作用


  在设计网络课程时,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认知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注重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升学习质量。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特点


  网络课程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通过网络环境,使教师讲授更为生动,学习的内容更为形象,师生双向交流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相对传统课程来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和自主性等特点。


  (一)自主性


  把“自主性”作为网络课程的第一大特征,目的在于凸显学习个体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按固定线性呈现内容的方式,构建了知識结构的逻辑关系,学习者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根据自身的需要或兴趣、爱好选择学习资源,并且可以灵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不必受传统教育学生在教室学习的机械惯例。学习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选择阅读文字资料、观看影视录像、在线留言等,并辅之以专家讲座、校园活动与社会实践。这既增大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交互性


  网络课程具有良好的双向传递信息的功能,学习者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一改以往书籍、黑板、电视广播等单向传递信息的方式,实现了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的双向交流。教师通过网络课程本身的互动交流模块接收学生传来的信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调整教学计划或教学方法,并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提高教学效率。学生可以采取发送邮件或与教师实时聊天的形式接收教师传来的授课、作业和讨论等信息,也可以把教学信息反馈给教师。学生之间可以通过留言板等模块讨论问题,提高学习者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三)共享性


  网络课程具有信息资源共享的特点,开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即可以利用校内优秀的教学资源,还可以借鉴国内有些高校教师教学经验结晶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资源,通过网络课程的分布式结构将其他高校优秀的资源超链接到自己设计的网络课程中,实现校外丰富的网上动态学习资源共享,为学习者提供便利。


  (四)开放性


  在很大程度上,网络课程能获得较高的赞誉正是在于它的开放性,是对传统的封闭教育的“限定性”的解构,教与学的主体、学习资源、学习的时间空间都是开放的,任何人可以随时在任何与网络相连的终端上进行网络课程的学习与交流,管理者能够方便、及时地进行网络内容与形式的充实、调整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网络课程的开放性要求:首先,教学活动过程开放。开发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必须坚持教学活动的开放性,保证最广大的学生享有最充分的学习权利。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来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进入网络课程,参与学习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学习任务;其次,课程内容开放。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及时吸收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设计以解决学习问题为中心,是一个复杂的、具有阶段特点的教学活动。要提高网络课程教学的实效,在教学设计中需注意包容力和弹性,规划好每个环节。


  (一)课程分析


  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首先就要对课程性质、任务与目的进行分析。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对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讲授、讨论、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初道理,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感,提升学生在现有理论基础和时代课题的结合中做实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设计中,分析学习者的特征是进行网络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美国著名学者海涅克(RobertHeinich)曾指出:对学生的一般特征,即使作一些粗略的分析,对教学方法和媒体的选择也是有益的。[2]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习者而展开,教学目标是否实现,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体现出来,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又往往根据自己的特点,以重建认知结构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因此,要取得教学设计的成功,必须重视对学生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学生的特征与风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唯此,才能就如何选择学习策略、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学习,促進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过程中有三个联系非常密切的环节,即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其中,教学目标的确定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衡量指标。教学设计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够使整个教学设计更加完善和有针对性。国内外教学心理学家布鲁姆、加涅等都提出了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如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心因动作三大类教学目标,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由低到高分为若干等级的目标序列,如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这为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奠定了可操作的技术基础。


  确定教学目标一定要对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理论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学内容等。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包括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三个目标层层细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件的设计中,一定要将这些目标设计得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习惯和学习进程,使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明确自己要到达的目标,主动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教学内容设计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建设的主体在于教学内容的设计。它是按照网络教学环境的基本要求,把知识内容分解重组后,使其可以用网络教学的形式表达。教学内容既有广度,也有深度,进行内容设计时,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完成规定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的观点要准确、表述要规范,不能有半点马虎。要明确教学内容不能仅仅依据教科书来安排,而是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与处理。在对知识进行分解时,要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划分教学单元,在弄清楚知识点间逻辑结构的基础上,呈现出相对独立并完整的知识点。


  (五)学习环境设计


  学习环境又被称为学习情境,是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的整合体。作为网络课程设计、开发的重要一环,起到保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作用。不同的学习活动需要不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来支撑,设计者必须了解学习环境对学习活动支持的程度,力争使设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学习环境体现出丰富性、方便性、易获取性。建构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离不开丰富的学习资源。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提供了日益多样化的信息资源,但面对网上海量的信息,要想找到能满足自己需要的势必会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为学生提供的学习资源,都是经过教师精心筛选出来的,既为学生省去了剔除无用信息的时间,又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好相关知识。包括网站链接、参考书目、电子教案、作品展示及论坛交流等。


  (六)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教学结构是指在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结构,包括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两个方面,具体指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层次以及教学过程的逻辑关系。教学过程的开展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结构,而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恰恰要确定整个教学过程是沿着什么样的逻辑脉络进行下去的。与传统课堂相比,网络课程的信息是以一种非线性的方式呈现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不懂的知识时,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重复再现来再次复习前面的内容;在网络课程中,教师与学生不是面对面地“教”与“学”,二者是处于分离状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确认。


  (七)学习评价的设计


  学习评价的设计同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没有学习评价,“教”与“学”的效果就不能体现,“教”与“学”的过程也就难以掌握和控制。在网络课程中,利用好学习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主要运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方式。“形成性评价就是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种评价”,“总结性评价指的是一门课程完成以后所进行的一个评价过程”[3]。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课后练习、在线答疑的方式进行;总结性评价重在测试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最终效果,以试卷测试为主。网络课程的学习评价设计更应该关注形成性评价设计,以便改善“教”与“学”二者的分离状态,为学生提供一种学习动力支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可以及时发现自己在网络学习中的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改正,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


  总之,对《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既要注意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也要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反复修正和改进教学设计,使之实现新的发展,走向完善和优化。


  作者:李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