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学前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班级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原因分析

  • 投稿馬总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475次
  • 评分4
  • 29
  • 0

张璐璐料 高东慧

(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西安710062)

[摘要]采取同伴提名法,可以确证班级幼儿同伴交往存在一定的年龄与性别差异,大班幼儿的同伴关系通常较为稳定,女孩的同伴关系一般优于男孩,班级中处于游离状态且行为表现异于普通幼儿的特殊幼儿则表现出交往态度不友好、同伴合作能力不强、不能轮流分享、不能合理解决同伴冲突、不能按规则进行游戏、交往策略性不强、同伴关系较差等特点。幼儿家长的交往能力、对幼儿的要求、亲子交往、家长教育观等都会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教师的积极干预有助于改善特殊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特殊幼儿;同伴交往;交往特点

稿件编号:201412020015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编号:SGH13059)

通讯作者:张璐璐,陕西师范大学幼儿园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方法

同伴交往是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在学习、游戏、生活中相互作用的行为,以及由此形成的同伴关系。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对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在班级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总是存在年龄、性别与个性差异,表现出来的交往能力也是千差万别,需要教师因材施教,进行个别化的引导与干预,特别是对那些虽然身心健康但行为表现异于普通幼儿的特殊幼儿。他们在班级中往往处于游离状态,我行我素,有时甚至会干扰班级常规生活,不利于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孩子们随着年龄增长其同伴交往会表现出哪些特点?班级中的特殊幼儿在同伴交往上究竟有何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这种特殊表现?教育者和主要抚养者应该注意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解决的儿童发展问题。为此,我们从所在幼儿园选了一个大班、中班和小班,通过同伴提名法,选取60名幼儿(其中30名正提名幼儿,30名负提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发放了30名特殊幼儿同伴交往教师评价问卷、家长影响因素问卷。接着,在每一年龄段选取2名共6名特殊幼儿,其中男孩和女孩各半,作为研究个案,进行了为期30天的观察研究。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幼儿同伴提名结果分析

小班幼儿中,被正提名的女孩7人、男孩3人,被负提名的男孩9名,女孩1名,由此从数量上看女孩比较受同伴的喜欢,男孩的交往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中班幼儿中,被正提名的女孩6人、男孩4人,被负提名的男孩10名,无1名女孩被负提名,由此可以看出中班女孩的同伴交往能力明显优于男孩,部分男孩的同伴关系较差。大班幼儿中,被正提名的男孩7人、女孩3人,被负提名的男孩5名、女孩5名,数据显示女孩和男孩提名数相当,可见大班幼儿的同伴关系基本平稳,但仍然有必要关注其中同伴关系较差的幼儿。

(二)性别差异分析

从表1可知,在正提名中女孩人数高于男孩,在负提名中男孩人数多于女孩,因此从整体上看,女孩的同伴交往能力优于男孩,同时卡方检验的结果P=0.007**<0.01也说明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因此,教师在关注幼儿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应尤其注重对男孩同伴交往的观察、分析与培养。

(三)特殊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

根据同伴提名与解释以及观察研究的结果,对负提名幼儿不受欢迎的原因进行归类分析,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1.交往态度不友好,如抢东西、打小朋友、不让我坐座位、吐我口水等;2.同伴合作能力不强,如轻轻碰一下他就打我、不回答不理我、抓我衣服等;3.不能进行轮流分享,如爱插队、抢我玩具、拿我的东西不给我等;4.不能合理解决同伴冲突,如老说让我滚、老生气不和我玩、老和我吵架、老打人等;5.不能按规则进行游戏,如老破坏别人玩具、老动老师东西、滑滑梯时头朝下、上课时很烦人等;6.交往策略性不强,如老爱挠我、踢了我眼睛还说没有、老是亲人家、说不好听的话等;7.同伴关系较差,如不喜欢就是不喜欢、疯得很、乱得很、坏孩子等。这七方面的具体表现如表2所示。

三、思考与讨论

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化的主要方式和内容,早期同伴交往对幼儿身心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发现在正提名中女孩人数高于男孩,在负提名中男孩人数多于女孩,且差异显著,说明从整体看女孩的同伴交往能力优于男孩;大班幼儿的同伴关系较小班、中班稳定;特殊幼儿由于交往态度不友好、同伴合作能力不强、不能轮流分享、不能合理解决同伴冲突、不能按规则游戏、交往策略性不强而导致同伴关系较差。幼儿家长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家长(或主要抚养者)自身的交往能力、对幼儿的要求、亲子交流、家长教育观等都会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家长在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同时,应该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念,重视自身交往能力的发展,重视与幼儿之间良好的亲子交流,以为幼儿学会交往提供榜样。与此同时,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特点的幼儿,应能根据其发展需要与交往水平,进行适时适当的干预,以帮助幼儿获得有效的交往策略,提高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促进幼儿亲社会性发展。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李幼穗,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0.

[2]李艳菊.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周丽华,曹中平,苏林雁,游戏情境中幼儿的同伴交往策略系统[J].学前教育研究,2012,(4).

[4]姚纪纲,交往的世界一当代交往理论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