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学前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幼儿园艺术审美教育的策略

  • 投稿phil
  • 更新时间2015-09-07
  • 阅读量937次
  • 评分4
  • 81
  • 0

夏晓华

(江苏省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张家港 215600)

[摘要]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应定位在审美教育的范畴内,强调对儿童审美感受的引导。审美心理结构的塑造是使人从自然人变为审美创造的人。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欣赏生活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协调美、对称美、声律美、韵律美等多种形式的美,同时增强幼儿表现美、创造关的能力。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审美教育;审美心理;艺术教育

稿件编号:201501250014

基金项目: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立项课题“05后幼儿感恩教育的实践研究”(编号:110901139)

通讯作者:夏晓华,张家港市花园浜幼儿园

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人类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t]所谓艺术审美感受就是在一般感受的基础上形成的审美感受,是比一般感受更为独特、更为复杂、更具主观情感色彩的审美体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幼儿园在实施艺术审美教育时应注意以下主要策略。

一、环境融美

人的感受是多通道的,人们常常用身体感觉来对应外在审美对象的结构和自己内在的情感结构,其中最直接的感觉是视觉,对幼儿来说也是如此,所以幼儿园不仅应对环境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更要为幼儿创设具有艺术美的环境。

策略一:创设美的“大”环境,丰富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如果没有具体可感的形式,就没有幼儿欣赏活动,也就没有主体美感的产生。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健康、丰富、艺术化的校园环境,用美的色彩以及画面布局的协调美来满足幼儿艺术审美的需要。如在门厅、走廊、楼梯、过道、教室外的墙壁上可布置各种风格的艺术品、名画、中国剪纸及幼儿美术作品等美好形象,形成感恩关爱墙、孝爱故事楼、礼仪行为廊等,以此刺激幼儿的视觉,让幼儿每天都在色彩美好和谐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美。

策略二:创设美的“小”环境,激发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在艺术审美教育实施过程中,幼儿园还应重视室内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如可以师幼一起边实施边操作边讨论布置,再经过老师的艺术加工,一幅幅丰富多彩、师幼共同参与的充满艺术美感的主题墙饰便会出现在幼儿眼前。这时幼儿的躯体不再是单纯的物,而是“身心统一体”,因为环境是他们自己参与布置、创设的,更能使他们产生愉悦感和认同感,这是幼儿审美感受产生的开端,也是开启幼儿艺术审美情感的基础。师生共同营造的具有色彩美、造型美、协调美的美丽环境,不仅能够启迪幼儿的智慧,伸展幼儿的天性,更能丰富他们的艺术审美感受能力。

策略三:创设美的“心”环境,增进幼儿的艺术审美情感。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尊重每位幼儿,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幼儿创设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氛围。如每天园门口的“礼仪小明星”标准化的鞠躬、甜美问早及值日老师的温暖问候、美丽微笑,并辅以摸一下头、拉一下手、拥抱一下等躯体接触,都会使幼儿一走进校园就有一种美好舒畅的心情,带来一种怡人的审美体验,促使幼儿艺术审美情感的萌发。

二、日常蕴美

日常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美,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充满关爱、温暖、尊重和支持的精神氛围,以使幼儿获得充分的安全感、被尊重感和接纳感,有利于幼儿艺术审美情感与健全人格的发展。

策略一:将美渗透在游戏活动中。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充满艺术氛围和充满生活气息的区角游戏环境,让幼儿感知美。如可以让幼儿在娃娃家体验炒菜烧饭的生活创造之美,在“大舞台”上用身体动作、服装道具表现对音乐美、文学美的感知,在美术区用独特美感表现视觉作品,在建构区用灵巧的双手表达建筑美,如此幼儿能够尽情地感受游戏活动中的声律美与造型美。

策略二:将美渗透在日常生活中。陈鹤琴认为“儿童生活应音乐化”,为此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每天餐前、睡前、餐后、离园前后等日常生活中的零星时间,让幼儿通过或听或唱等途径来欣赏语言美妙的中外著名童话故事、旋律优美的名曲童谣、富有韵律的国学经典诗歌等,如此幼儿可以在自由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经典文学、音乐作品的美,让艺术审美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时段,如此日常时久的耳濡目染必将促进幼儿艺术审美感受力的发展。

策略三:将美渗透在过渡环节中。幼儿园一日生活有许多过渡环节,在这些过渡环节中运用不同的音乐,可以加强对幼儿艺术审美感受力的培养。如排队集合时用欢快明朗的“铃儿响叮当”,点心午餐用恬静的“竹林深处”,自主学习用空灵的“班得瑞的初雪”,运动后休息用宁静的“摇篮曲”,走蒙氏线用舒缓的“迷雾森林”等音乐。幼儿每天浸润于这些优美的音乐之中,感受音乐的声律美、韵律美,享受着美的生活。活动与音乐情绪情感的同步,可以让孩子们的生活与活动更有秩序、更有活力。

三、教学渗美

除了在日常生活、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力外,幼儿园更要在音乐、美术和文学等专门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感受与表现美的能力,因为专门的艺术活动是具有感情形式的创造活动,其具体形象性、情感渗透性都与学前儿童本身特有的纯朴性、浓厚的生命色影以及自由创造的特质相吻合,特别容易为幼儿所接受。

策略一:在音乐活动中进行审美教育。音乐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不分国界的,幼儿园应选择优秀的中外儿童歌曲、由歌曲改编的器乐曲、专门为儿童创作的简单器乐曲、儿童音乐童话片段、中外著名音乐作品或片段等开展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能力。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就经常让幼儿欣赏《拉德斯基进行曲》《斗牛士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等世界名曲,让他们感受到这些伟大音乐作品的力量;让幼儿欣赏《欢乐颂》《星星亮》《春晓》等动听的歌曲,开启幼儿的欢乐体验,提高其演唱歌曲的能力;共同排练《绿色家园》《国王生病了》《幼儿园的一天》等大型音乐情景剧,让幼儿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从审美活动本身来看,审美过程常常伴随着主体强烈的情感活动,在这些风格迥异的音乐活动中,幼儿感受着音乐的声律美和韵律美,陶冶着自己的性情和品格,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幼儿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审美感知能力。

策略二:在美术活动中进行审美熏陶。美术活动作为专门的艺术教育门类,更能培养幼儿的艺术审美感受能力。幼儿美术创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幼儿借助美术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过程。这种表达表现即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表达。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方便、美好的绘画操作环境和材料,设计幼儿喜爱的内容,运用游戏或互动等形式,逐渐让幼儿从美术创造活动中得到美好的情感和快乐享受。例如在小班美术活动“美丽的烟花”中,教师可以先让幼儿充分欣赏、感受美丽烟花的动态视频,然后引导幼儿用动作和声音表现烟花的美,最后在黑色纸上用棉签画出“美丽的烟花”。幼儿通常会边画边发出“啾、啾、哧……”等模拟音,这表明他们在充分感受和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总之,教师应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来自于人的创造,应注意为幼儿准备一些半成品的材料,让他们亲自操作、体验,通过做做、玩玩、画画,真实地表现生活中的美,充分感受美术活动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对称美,由此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

策略三:在文学活动中整合艺术审美教育。艺术是相通的,艺术审美也是相通的。对艺术进行整合也就是挖掘出音乐、美术、语言等艺术学科中存在的共同的艺术因素,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巧妙沟通、有机联系,以此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力。如在文学活动“桃花瓣儿”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欣赏音乐配画的童话故事,把音乐、画面和语言整合在一起,引发幼儿感受、理解、再造想象的心理过程,由此产生一种与实物观察截然不同的审美感受。如有的幼儿会说:“我看到桃花像仙女一样飘下来了”,有的说:“我看到桃花瓣像蝴蝶飞过来了”,还有的说:“我好像听到了小鸟的声音”,等等。总之,教师应创造一切条件,尽可能地将美育、艺术渗透在幼儿园所有活动中,让幼儿融入文学、美术、音乐等艺术手段交融的教学过程中,由此不仅培养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更让他们享受到多通道欣赏文学作品的节律美和韵律美,从而激发幼儿追求文学艺术美的兴趣,在幼儿心中播下文学美的种子。

艺术审美感受是一种多维感受,是个人与众不同的心理体验。通过艺术审美感受,幼儿每天内心都在成长,感觉大自然、生活美极了,幼儿园生活有趣极了。为此,幼儿园应创设充满艺术化的美的环境,应开展丰富多彩的审美教育活动,以吸引每个幼儿,让幼儿对生活中的色彩美、造型美、协调美、对称美等多种形式的美表现出由衷的喜爱与欣赏,对音乐、文学、美术作品中的节律美、文字美、意境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愉悦,从而发展其对美的敏感性,使每个幼儿都能具备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增强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使他们更自信、更从容地面对未来社会的竞争与合作。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许卓娅.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7.

[2]陈森茂.通感在文学欣赏中的审美意义[J].成才之路,2011,(13).

[3]徐皇君.让孩子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长[J].学前教育研究,2014,(3).

[4]蒋笛.审美态度对于音乐欣赏教学的意义[J].艺术教育,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