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学前教育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中国古代蒙学的基本特点及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 投稿
  • 更新时间2019-11-19
  • 阅读量346次
  • 评分0
  • 0
  • 0

  [摘要]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产生、宣传、传承、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教育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蒙学教育源远流长,在发展中形成了其鲜明的特点。对蒙学的基本特点进行概括,并分析它对现代学前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古代蒙学;特点;学前教育;启示


  作者:谢亮亮,邱奇智(佛山市南海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广东佛山528237)


  华夏历史源远流长,教育史无疑是这条大河的最主要支流之一,中国古代蒙学(以下简称蒙学)则无疑是这条大支流里一段秀美的景色。


  一、蒙学


  蒙学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教育时间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至小学阶段。蒙学,又被称为开蒙、启蒙、发蒙、训蒙,意为启蒙之学。


  二、蒙学的基本特点


  (一)蒙学的内容开始于多种学术,次独尊儒术,再为八股文打基础


  自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秦代秦始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隋唐科举的创立、兴起、兴盛,进而宋代程朱理学的发展,最后明清时期八股文的盛行。


  自汉代起,儒学成为古代中国的官方学说,也使蒙学的教育内容逐渐向儒学靠拢,到最后明清时期,形成了为科举的八股文打基础的蒙学基本教育内容。


  (二)蒙学倾向人文社会类科学,自然科学较少涉及;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以唯心主义思想占主导地位


  蒙学主要的学习内容为儒学,儒家的教学内容多以儒家经典以及文史辞章为载体,是讲究修齐治平的古典人文学科。《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蒙学书籍也亦可以看出蒙学强调人文、强调道德的教育内容。


  自董仲舒后,随着“君权神授”思想的不断深入发展,逐步发展出一个完善的唯心思想体系。统治者们为了更好地维护及巩固自己的政权,形成了一个中国所特有的唯心思想体系。这一体系也对蒙学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蒙学注重德育,强调修身养性


  修身就是使自己具有足够的才华和美德,《礼记·大学》有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首,可见封建时期伦理道德是学子们对自身的要求。


  蒙学教育与专经教育一脉相承,也对就学儿童的道德提出相应要求,蒙学教材《增广贤文》一书中就包含诚实做人、进善修德、虚纳人言、凡事善忍、谦而受益、知足常乐、居安思危、节俭自持、读书增智、中年不惑、为官以正十一类的道德教育内容。


  (四)私学是蒙学的主要办学形式


  中国古代办学形式是官私并举,但官学主要教育内容还是程度较高的专经教育,主要对象是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功名在身的学子,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还是以私学为主。


  私学的蒙学化特点,首先表现在承担私学初级形态任务的学校在种类上和数量上大量涌现。从种类上而言,出现了诸如社学、义学、义塾、小学、冬学、乡校、家塾、私塾等称谓不一,但性质相同的教学机构。它们承担的基本上都是蒙养阶段的教育任务。


  (五)蒙学的教育对象不断壮大:由贵族向平民发展,但是女子除外


  在西周时期文化完全由贵族垄断、官府掌管,平民是没有资格学习文化的。进入春秋战国后,随着百家争鸣的出现,教育对象的受众扩大,并进入平民阶级。到了隋唐时期,统治者们为了维护统治,出于扩大统治基础的目的,全民都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毫无疑问,自隋炀帝时兴起的科举制度,为我国的古典文化的宣传、传承、发展、创新,乃至于教育的发展起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广大平民女子受到教育的机会极少,中国古代蒙学几乎没有公开收取女学生的案例,这种状况一直到民国时期乃至新中国时期才得到改变。


  与之相对应的蒙学教材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一特点。蒙学教材通常是指专为训蒙而作的教材,除了传统形式上的蒙学教材之外,广义的蒙学教材也包括了家训和杂字。家训中较为著名的有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的《诫子书》,朱柏庐的《朱子治家格言》等,杂字较为著名的有《百家姓》《日用杂字》等,专用蒙学教材则非常多,较为著名的为《小学》《千字文》《太公家教》《二十四孝》《增广贤文》等。


  但女性蒙学专用教材零星可数,较为著名的是《女儿经》《女论语》。


  (六)蒙学教材选择多样,但多为科举考试服务


  小学或蒙学所用的教材,其内容“首先是宣扬灌输封建的伦常道德,培养封建伦常的思想意识。其次要能掌握文字工具,能够认识文字,阅读应用。再就是在这基础上作深造进修或应科举考试的准备”。


  在古代学子的人生道路上,学而优则仕,学与仕始终是不可分离的。古代人自接触教育起,就预设了致仕的教育目标,从汉代察举制后,尤其是隋唐科举制后,几乎所有教育机构都以“储才以应科目”为终极目标,蒙学阶段也不例外。


  (七)蒙学教师的地位不高


  蒙学教师作为古代儿童学习启蒙的人物,在蒙学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般都是由当地的知识分子担任,但一般蒙师的身份是十分低微的,从事这一职业的往往是落榜无法致仕的学子。在一些文献中也能清晰地看出这一点,如《师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将蒙师区分于传统授业解惑的老师,可见蒙师在古代并不为人重视,社会地位并不高。


  三、古代蒙学对现代学前教育的相关启示


  (一)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世所罕见,可见蒙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是如何的辉煌灿烂,古代中国自然科学也有火种,却一直处于萌芽阶段,没有得到长足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兴盛为中国古代带来一世又一世的盛况,使人们“重人文社会科学,轻自然科学”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观念的固化和局限性也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后果,近现代中国最终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到了近现代,因为落后中国缺少先进技术与先进科学,自然科学在中国得到不断强调,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等口号的兴起,也可看出自然科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使得近现代教育中又出现了“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的现象,这种现象又延伸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无论是古代的“重文轻理”还是近现代的“重理轻文”,都不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从人类的长远利益来看,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互渗透,日益走向融合是现代社会的要求,现代教育应该坚持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的原则发展教育,学前教育也不例外。


  (二)注重德育,修身自律


  “修齐治平”可以看出古代文人对自律的严格要求,所提倡的“泛道德”倾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实际要求,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爱国精神是十分具有启发性的。


  尤其是在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现象普遍,面对外来多元文化的冲击和社会转型时期的复杂环境,学子们更应该传承自律精神,继承古代中国留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拾金不昧”“改过迁善”“致知践行”“存养”“自省自察”“陶冶”等传统美德,时刻自我约束,自我提醒。


  教育机构作为人们精神的训练场,更应该注重德育工作,传承借鉴我国古代蒙学“泛道德倾向”中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去粗取精,传承、发展、创新“泛道德倾向”。


  (三)注重体验学习,减少机械记忆


  机械记忆,通常被称为死记硬背,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必经过程,是意义记忆的基础。机械记忆的早期训练不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而且也契合机械记忆发展的关键期。但是,在幼儿期,机械记忆不应成为幼儿学习的重要活动方式,幼儿最重要、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游戏,同时幼儿主要的思维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因而在现代学前教育阶段引导幼儿进行体验学习,通过自己的感知觉认识世界,学习知识与技能,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四)注重学而优,学以致用


  蒙学在八股文盛行时期培养出的学子往往“千人一面”,无个性,无创新精神,学而优则仕几乎是所有学子的道路。现在,教育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对这一单纯的目标的追求,现代教育追求的是“学以致用”,有学必有用,教育要满足社会的发展并推动社会的发展。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教育就能提供这样的人才。教育的学生也必须适应社会,满足社会的需要。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维度、多层次的,现代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幼儿对社会规则和社会结构的适应能力,真正做到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并最终融入社会。


  (五)提高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实现教师的个人价值


  高水平、结构佳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而我国幼儿教师的现状是:职业缺乏吸引力,人才缺乏,流失率高,总体素质不高。而要改变幼儿教师的现状,除了提高幼儿教师资格准入机制要求外,相对地提高幼儿教师收入,完善教师编制及职称评定制度也是重要手段。


  同时,我们需要正视幼儿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一,在职教师学历不达标情况严重;第二,未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占较大比例;第三,教师专业对口率低;第四,教师年龄结构也不合理。


  幼儿园教师要获得足够的社会支持,依然要先做内功,教师要实现自身价值,前提有三:一是坚持师德自律;二是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加强继续学习,打铁还需自身硬。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也明确提出“终身学习”的教师基本理念,而在进入工作岗位后,教师的继续教育形式主要还是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形式为主。幼儿园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运用现代科学信息化学习技术平台,主动、自觉、持续地进行专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