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系统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的体系化建设

  • 投稿粉红
  • 更新时间2015-09-14
  • 阅读量415次
  • 评分4
  • 40
  • 0

摘要:从系统论的角度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统领实践教学体系,充分利用高校所属地域环境资源,协调各门课程要素,使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得整体实践体系达到最优化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关键词 :系统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它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系统,系统是普遍存在的。或者说,世界上每个事物都处在系统当中。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做一个系统来分析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进而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称思政课)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课程体系,经历了85方案、98方案,到现在实施的05方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课再到整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这个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思政课程的系统性,而组成这个体系中的4门核心课程就是该系统中的4个要素,通过这4门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达到思政课体系的整体目标,就是使大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问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直以来,在思政课课程体系中,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在系统传授理论知识方面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作为思政课程体系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学生的情感升华、行为塑造方面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此,党和国家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多次发布相关文件,明确要求:要加强实践教学。高校思政课的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目前,思政课体系中的各门课程中都有特定的学分和课时进行实践教学。因此,积极探索提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方法和观点,对学生更好的内化观点、深化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对高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整体和要素之间、要素和要素之间、整体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进而提出符合系统论及其内在关系的相应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方案。

一、构建以培养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实践教学体系

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同样是一个系统,它通过4门课程的实践教学组成了一个整体,每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这个系统中的要素。通过这5个要素的有机组合,即通过对4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案进行系统、科学、全面、协调的统筹规划,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统领实践教学体系,使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有机的融为一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研究学问、追求真理、创造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党中央要求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教育的全过程。而思政课正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渠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起着引领的作用,对当代大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对坚定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有着重要作用。因此,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也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实践教学各项活动,系统、全面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要在高校中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下简称马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思想,以提高对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深刻领悟能力,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特别是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为主要培养目标和内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下简称毛特)以共产党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确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帮助学生客观地、辩证地认识国情,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现状、发展趋势,正确分析和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和社会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和振兴中华和责任感和使命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以八荣八耻的荣辱观教育为基础。帮助大学生更好了解民情、国情社情,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巩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近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整体对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为主线,使大学生了解党史国情,帮助大学生对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和强国富民探索道路的认识,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解决中国近代史和现实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4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统一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的整体。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是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的有机整体。

二、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

设计互相交叉、渗透和补充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处于一定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05方案中设置的4门核心课程,每门课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重点。实践内容主题应该突出各自特色。同时,马基、思修、毛特、纲要这4门核心课程组成了高校思政课体系,其实践内容应紧紧围绕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学生为主体活动形式引导学生系统的进行各种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感同身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的行为,学生主体能力得到锻炼。设计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注重相互补充、渗透,协调一致。

马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为基本理论内容。实践内容的设计以强化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从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出发,实践内容强调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信念的内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选择,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社会热点问题。

思修以八荣八耻教育为中心,教育当代大学生加强修养,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基础,实践内容的设计应与学生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弘扬爱国、集体主义、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结合90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突出引导大学生确立人生目标,体会到只有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民族事业中,个人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实践活动要引导学生建立新型人际关系。

毛特以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为基础,实践内容设计中要学生在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中的成果,体会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勇于参与中国改革创新的实践。

纲要从中国近代史中突出鲜活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依托,实践内容应突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主义教育,使学生的心灵为千千万万个为拯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而献身的仁人志士们的精神而深深颤动。了解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做一个中国人,要懂得这些历史,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所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统领前提下,各课程之间的实践内容相互交叉渗透,突出各自特色的同时,与其他课程相互依托,发挥协同教育作用,构成不可分割的系统。马基为毛特提供了理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新成果。在实践过程中将二者相互交叉渗透,对学生客观、辩证地认识国情、了解改革开放是互为依托的。思修、纲要则都以近现代的人和事,充分展示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原理、纲要、毛特都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信仰信念教育,坚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三、充分利用高校所属地域环境资源,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内容

环境是指系统与边界之外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客观事物或其总和。系统边界将起到对系统的投入与产出进行过滤的作用,在边界之外是系统的外部环境,它是系统存在、变化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虽然由于系统的作用,会给外部环境带来某些变化,但更为重要的是,系统外部环境的性质和内容发生变化,往往会引起系统的性质和功能发生变化。因此,任何一个具体的系统都必须具有适应外部环境的功能,否则,将难以生存与发展。高校思政课课程体系,特别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要实现其教学目标,必须充分利用高校所属地域的外部教育环境,适应环境、创造环境,才能获得良好效果。思政课系统的环境包括:经费、制度、组织、平台、地域环境、社会环境等。高校的党委书记一般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政教育的实践活动都比较重视,经费、组织、制度等都可以得到保证。主要问题是在实践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如何利用好地方文化资源,将地方人才、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等资源与思政课实践目标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地方高校,生源大都来自当地本省,学生从小就受本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思政课实践体系设计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使得学生得到更加亲切、切身感受。地方文化资源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的积累,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一个缩影,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体现。而对学生而言,独特、真实、鲜活让其感到真实,与自己息息相关,如身边的典型模范人物、普通百姓人物、企业成功人士,与他们近距离接触,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说服力。一些地方传承资源,如: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红色文化旧址等,是纲要课最好的实践环境;一些改革开放成就资源,如:新农村、现代农业基地、现代企业、城市发展变革、政府管理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成果。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和活动,构建有特色的、可行的、有意义的、学生喜爱的实践内容。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深入挖掘环境文化的内涵,拓展创新文化资源的外延,实现环境与系统的和谐互动。

总书记提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锻炼高尚品格,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活实践中放飞梦想”。当代青年能否担当起此重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肩负着重要职责。做为一项系统工程,思政课实践教育体系必须系统地、有规划地设计,将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系统地规划和设计,既注重各门课程的特点,又协调各门课程交叉渗透,使得整体实践体系达到最优化的目标。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康小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J].石家庄学院学报,第14卷(4).

[2]杜建华.系统论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第7卷(8).

[3]周金华.系统论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效性的外部因素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第20卷(12).

(作者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