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论文网免费提供高等教育学论文范文,高等教育学论文格式模板下载

教学型高校实施大类培养的实践研究

  • 投稿Hunt
  • 更新时间2015-08-31
  • 阅读量311次
  • 评分4
  • 66
  • 0

韩平,马丽丽,姚嘉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实行按学科大类招生和培养促进了创新交叉型人才的培养。目前大类招生和培养在研究型院校实施范围更广,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院校,是否应该采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适用条件和培养模式需要深入研究。本文针对机械大类招生培养,定量分析了目前机械大类招生现状,并以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对比分析了该学院大类招生培养模式和体系,所取得的效果及改进方向,为地方教学型院校开展大类招生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教学型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5)09-0084-02

收稿日期:2015-01-05

作者简介:韩平(1979—),男,黑龙江庆安人,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东北农业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机械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育科研项目“基于大类招生的机械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KB2012-006)

1952年以来,高等院校一直实行专业教育,根据学生报考志愿,从大一入学开始就分专业学习。近年来,在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新人才培养原则下,为进一步避免高考填报志愿盲目性,使专业选择尽量符合志愿者意向,同时促进创新交叉型人才的培养,合理配置学校的教学资源,各类院校陆续开始实行按学科大类招生和培养。

一、机械类本科大类招生现状

目前提前录取本科院校多为军队、公安、司法类学校,采取机械大类招生的很少。大类招生最先开始于国家重点和部属的研究型大学,如2004年,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和机械工程学院开始按机械大类进行招生和人才培养。因为这类院校拥有学科相对齐全,各学科专业实力相当、师资配备完备,能够满足大类招生的基本要求。而招生规模较小、下设各专业的专业特色鲜明或者下设专业的教学科研实力有明显差距、师资分配不均衡的院校,不适合大类招生,如暨南大学在2007年、首都师范大学在2010年先后取消了大平台招生,恢复专业招生模式。

目前机械类本科大类招生采用两种招生模式:第一种是通过对机械类相关专业进行整理合并,按机械类或者工科试验班(机械类)进行招生;第二种是工科内部不分院系专业,大一期间统一进行通识教育,大二分专业,这种模式仅有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两所院校正在实行。

事实上,无论采用哪种大类招生模式,人才培养都可归结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学生先接触公共课和大类专业基础课,对机械大类形成通识认识,通过挖掘学生个体的特殊潜力,培养兴趣,使到第一阶段末期,每个个体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确定其感兴趣的专业;第二阶段,在自主选择专业的基础上,具体深入地学习对应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但相对于学术型、学术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来说,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更多地面向提高学生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统计资料表明,2013年,设置机械学科和专业的一批录取院校(研究性院校为主)共110所,23所院校采取了大类招生的形式,比例为21%。在设置机械学科和专业的123所本科二批院校(教学型院校为主)中,16所院校采取了大类招生的形式,比例为13%。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机械大类招生和培养在研究型院校实施范围更广,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教学型院校,是否应该采用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适用条件和培养模式等都需要深入研究[1]。

二、机械类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改革路径

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于2012年开始实施大类招生,是黑龙江省目前唯一一所正在尝试实施机械类专业大类招生培养的高校。

(一)按专业招生的培养体系

佳木斯大学是隶属于黑龙江省的地方型院校,机械工程学院下设的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车辆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包装工程、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8个专业,其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省重点专业。

如图1所示,按专业招生培养的课程类型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课是必修课,各专业的公共课程相同,包括体育、人文社科类课程、大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学时数相同,基本占到各专业总学时的28%左右。基础课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但不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数差别较大,占总学时比例约在12%—17%不等。比如工业设计专业,由于其对学生数学运算和物理分析能力要求不高,所以其设置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的学时数相对较少,工程数学课程只涉及线性代数部分。专业基础课包括CAD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加工技术、理论力学和电工电子技术4门机械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和其他根据专业需求设置的课程。机械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各专业的开设情况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1)、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3)、能源与动力工程(5)、车辆工程(6)的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相似度高,工业设计、包装工程、交通运输、农业电气化专业的课程设置差异较大[2]。

注:1—8分别代表8个专业(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工业设计专业3-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4-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专业5-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6-车辆工程专业7-包装工程专业8-交通运输专业)

(二)按大类招生的培养体系

1.注重学科基础的形成。采用机械大类招生培养的课程类型分为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课三大类,如图1所示。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2年采取机械大类招生培养,新生入学只分班级,不分专业,前三学期接受平台教育,学习公共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第三学期期末根据以往学习成绩和个人志愿分专业,正式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将原来由各专业自主设置的核心机械类基础课程CAD制图、金属材料及热加工技术、理论力学和电工电子技术单独拿出来作为学科基础课,由学院统一设置,4门课程的学时比例由原来的12%—17%,增加至21%,更加注重和强调机械主干课程学习[3]。相对于按专业招生的培养模式,机械大类招生的培养体系注重学科基础的形成,更符合“厚基础,宽口径”的新人才培养原则。

2.整合专业课体系。实施机械大类招生,各专业原来设置专业课程需要重新调整。以往包装工程和交通运输两个专业所设置的专业课程相对偏“管理”,工业设计偏“设计”,农业电气化偏“电”,与机械大类平台的培养目标有差距。首先,在机械大类招生培养方案下,三个专业重新规划专业课程设置体系,在加强工科共性基础培养的目标下,科学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实现夯实工科基础,突出专业特色的目标。其次,在机械大类的背景下,学科基础课程的学时数量增加,专业课程的学时数量和开课门数有所减少,新的培养方案中各专业砍掉过时的、老旧的课程,合并重复课,既减少了专业课程的开设门数和学时数量,同时使专业必修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反映技术前沿动态。

(三)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的实施效果

1.按“个人志愿+考核成绩”分流原则,形成良好学风。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尊重学生的个人志愿基础上,结合考核成绩进行专业分流,考核成绩涵盖三个方面:高考成绩+三学期各科总成绩+德育成绩,其中,平台教育期间的课程成绩占比重很大,会直接影响分流结果。该机制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学风。通过成绩统计分析表明,2012级学生前三学期的公共课和学科基础课的平均成绩比按专业招生培养的2010级和2011级学生的平均成绩高,尤其是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和理论力学,平均成绩比前两届学生提高近10分,不及格和重修人数明显下降。

2.对专业认知度高,避免专业选择的盲目性。在2014春季学期期末,通过到学生中调查访问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被分到第一志愿专业,对于专业分流结果非常满意,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学习目的明确;其余被分到第二、三志愿专业的学生,对于所分专业也比较认可,表示这个结果符合预期,没有出现消极怠学的情况。

3.促进各专业形成危机意识,加强专业建设。学生在选择志愿专业时主要考虑的是个人兴趣、就业前景和教学科研实力等因素,所以,大类招生无形中给“弱”专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如何提升专业整体水平,获得学生的认可,成为这类专业面临的紧迫任务。

大类招生、分类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加强了学生之间和专业之间的竞争意识,同时避免了专业选择的盲目性,是教学型院校在招生和培养改革方面的有益尝试。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包装工程、工业设计、交通运输等专业,由于学科特点导致就业面相对较窄,在分流时成为冷门专业,既影响学生学习这类专业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利于这些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扬长避短,在充分发挥大类招生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培养模式和体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孙慧娟,刘阳,王连静.高校实施大类招生及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河北师范大学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3).

[2]佳木斯大学教务处.佳木斯大学培养方案[Z].2009.

[3]佳木斯大学教务处.佳木斯大学培养方案[Z].2012.